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评点文摘 /盲人文艺创作之我见

盲人文艺创作之我见

作者:石成仁
来自:
人气:2615
2007-03-29

 

      常常有盲人青年问我,他们能不能把文艺创作当成职业,回答是肯定的,但却又不能太简单,有些事还应该详细说说。

      毕竟我自己就是盲人,而且也是专业文艺工作者;这方面的生涯已经有二三十年,干专业也十五六年了。所以我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立志从事文艺创作的盲人朋友说一说。

      一般而言,除去视觉艺术,大多数文艺创作盲人都能从事。比如,文学中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音乐的作曲和评论以及某些曲艺形式的段子创作。这些文艺创作总的来说都属于听觉艺术,那么盲人搞起来也就具备一定的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也只是针对盲人从事其他高层次职业而言。但也必须承认盲人在这个领域所要遇到的困难同样要远远超过其他人群。

      文艺创作属于复杂的脑力劳动,从事这项工作需要较全面的素质,也就是说需要较高的思想和文化水准。我们必须承认,在辅助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失明在很大程度上的确会障碍盲人获取广阔的知识和信息,回避这个现实是不可取的。据我所知,渴望从事文艺创作的盲人一般都是热情大于能力,对文艺理论和规律大都缺少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探究,对各类文艺流派了解得也比较少,解析生活的视角往往也不够独特和新奇,因此作品也就不够丰满,精品就更少了。这样说,不是要否定盲人已有的创作成果,只是希望我们能再提高一个层次。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我一直认为写作与创作是两个概念,尽管在许多方面有交叉,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会写作的不一定能创作。写作主要是针对各类应用文体、纪实、新闻等,要求真实准确清晰合乎逻辑,搞出来的东西要便于让人理解。应该说写作有比较规范的方法可以遵循。创作则不然,搞出来的东西需要有艺术感染力,因此也就要求手法灵活多样新奇独特,重形象而不重逻辑;通常没有规范的方法可遵循,常说文无定法就是这个缘故。有人说文艺创作应该类似于科学发明或发现,或多或少总要给人一点新鲜感;重复与模仿不是创作,更谈不上艺术。

      我个人觉得文艺创作应该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肯定要有自我表现,即使那些看上去与自我表现无关的题材,实际上也必然要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好恶与爱憎;第二、这是一项最具有自由性和丰富想象力的精神活动;第三、必须对人性、心灵、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给予最热烈的关怀与关注;第四、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后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引起自我和他人心灵的震撼。一位研究鲁迅小说的先生说过,一篇作品写出来之后至少要有一个人能接受它,这是检验一篇作品成功与否的最低标准。

      一位朋友对我讲,他听一个中学老师讲古典文学时说,古人写的是好啊,你瞧"日出东方"这写得多美呀。这位朋友不以为然地说日出东方这有多么平常,我怎么看不出美在哪儿。我想了想告诉他,在今天看这句话的确很平常,但古人当时能写出来就是创造和发现,那么当然也就称得上很美了。听了,他有恍然大悟之感。

      一位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还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山村鸡乱鸣"这句话谁刚一听都觉得不像诗,但这又的确是杜甫的一句诗,而且这句诗也并不缺乏诗意。杜甫写的是他在经历战乱之后回到家乡的第一感觉。由此我们可以明白,素材本身无所谓新与不新,不可能总有那么多从未发生过的新奇之事成为你的创作素材,创作最应该看重的就是心灵和情感的体验,如果你让自己的这些体验找到了新的视角,即使看上去不新颖的素材也会带给人新的感受。记得盲刊上也有过一篇类似的纪实文章,初看上去没有什么新意,但正如编者所说,文中有几句话展示了主人公朴素的生活观,而且这种朴素的生活观是感人的。这几句话是:"养猫捉鼠养狗看院养猪吃肉,日子就这么过着。"语境、心境、生活环境与创作环境在文艺作品中应该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当一些人包括某些权威人士在内的相当一些人觉得盲人搞不了文艺创作,即使能搞也搞不出上乘的东西,这个认识错就错在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他们认为盲人搞不好文艺创作根源在于盲人看不见,看不见就等于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就不了解大千世界。其实,他们哪里了解盲人仅仅是对色彩与造型缺乏深切的感知力,而情感和思想方面并不亚于其他人群,因此视觉艺术创作之外的其他艺术创作,盲人是完全可以搞出精品的。

      传统的创作理论说搞创作必须有生活,严格的说这个大前提是对的,但对于如何才叫有生活的理解一直却不那么对头。一位多年从事文学评论的同志曾这样说:"过去我们的理论不是教人们学会创作,而是把人们引向了误区,使人们不知道如何学会创作,使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搞不出创作。比如,说搞不出创作就是因为没有生活,要想搞好创作就得去体验生活。但你想想看,谁不在生活着呢?而搞不出创作的真正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掌握创作的技巧,另一个就是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就是虽然有生活却不知道从生活里体验什么。"我认为这说到了点子上。有位当代名作家也曾说过,体验生活和生活体验是两码事。有位已故名作家还说过,创作的源泉并不是生活的本身,而是心灵的冲动和灵感。日本有位学者说,只要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写成一部小说,因为任何人生活的过程本身都是一部小说;而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作家能写出许多部作品。这些谈话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创作的奥秘,那就是必须掌握文艺创作的技巧而且必须善于理解生活和思考生活。

      盲人创作不出或者很少能创作出精品,第一个原因就是读书难,读不到丰富的高层次的好书。尽管现在也有了一些盲文版的中外名著,但比起创作所需要的阅读面还远远不够。况且创作仅仅读一些中外名著还是不行的,在文学之外还需要有更广泛的涉猎,比如哲学、历史、自然、美学、宗教等都应该有所涉猎;文学的功夫在文学之外嘛。听广播、别人给读、上网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做些补偿,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由于阅读面窄所导致的思维陈旧狭隘、保守或者偏激的这类素质缺陷。

      另一个原因就是盲人缺少对生活、社会、文艺创作深入交流探讨的氛围与机会。

      有位小有名气的青年女作家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说,她不打算把文学创作当成职业,因为她仅仅知道社会上有个文化圈,却不知道这个文化圈在哪里,那么也就等于没有一个能接纳她的文化圈。盲人就更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

      文艺创作历来有许多流派。有些流派或许本身就是荒诞的没有价值的。有的可能是超前的有特殊价值的,但在某个时期可能不被认识不被接受。对这些非主流的东西你可以不喜欢不效法甚至反对和批判,但你却不能不有所了解。否则你的创作就很可能狭隘而单调,也很难有突破和创新。

      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来自文学的语言,是一种情感表达的结果;如果在科学家的眼里那只是地球转到了朝着太阳的那一面。这就是说不同的领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各不相同。在政治家眼里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正义的战争就必打无疑;但一般而言作家讨厌所有的战争,认为一切的暴力都是对人类的伤害。法官往往以固定的标准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但托尔斯泰不这么看。他认为人在某个条件下可能就好,而在某个条件下也可能就坏。所以他同情所有的人,反对一切惩罚。我讲这些并不是我赞同肯定或者主张接受这类思维方式,而是希望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少落一些俗套,多一些探索和反思,不要动不动就把我们不知道的归入落后迷信和反动,以免有了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人家又因为我们的浅薄和固执而不屑理睬,使我们无法走出小圈子。

      作者独特的悲剧经历和感受对文艺创作具有特殊价值。创作是主观的,而且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重复性(当然这里指的是那些伟大的杰作)。假如贝多芬和阿炳当初没有创作出那种伟大的艺术,后人就将永远也欣赏不到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因为他们的感受和经历是无法被重复的。相当一些盲人的生活并不缺少悲剧的成分,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却没有成为文艺创作的财富,应该说这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如何让自己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条件,然而有了成果不等于社会就一定能承认你。中央电台非常诚恳地这样回答过一味想搞文艺创作的听众:文艺创作的成功自己只能把握一半,而另一半则把握在社会的手里。一种成果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经历复杂的过程。

      最后再跟朋友们说几句更实在的话。纯文学艺术创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如果你想吃这碗饭就要能耐得住煎熬,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从新闻和纪实写起,或者从整理民间文学做起,或者从某些曲艺创作开始,这样也许成功的更快更容易些。

 

录入:清毅 添加:2007-03-29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