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娱乐 /怎样引导盲童鉴赏诗歌美

怎样引导盲童鉴赏诗歌美

作者:
来自:
人气:4155
2011-06-29

 

  语文课本中的优秀诗歌作品,处处闪烁着社会生活美和人的心灵美,所以,引导盲童鉴赏诗歌的美,是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如何在盲校语文教学中引导盲董欣赏诗歌、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呢?   

  首先,引导盲真童正确地捕捉阅读时的艺术初感。   

  初感,又称直感到“第一印象”,它是读者最初接触作品的刹那间对作品整体的一种敏捷的反应。艺术初感是十分珍贵。正确的第一印象对于盲童极其重要,往往会成为鉴赏时良好的心理定势,不仅能让盲童对作品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且可以起到指示门庭径路的向导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引导盲童正确地捕捉自己阅读时的艺术初感,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接触诗歌作品前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尽力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排除各种各样的外界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专门致志、静心屏气地去感受作品的韵味。 即所谓的有意识的保持”虚静”的审美心灵,使之全身心无条件地沉浸到作品中去,不受干扰地被作品所打动。如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盲童把握作品所给予的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抓住了这-初感,就可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诗作,在脑中逐渐构筑一幅游子日夜思乡的图画。在读《宿建德江》时,教师要注意让盲童通过阅读诗作,把握诗中给人留下的强烈的孤独、寂寞的感觉,从中理解作者飘零他乡,在异地倍感凄凉、孤寂的心情。  

  其次,引导盲童溶自己的情感于诗作品,以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

  诗是重情的,情感是诗的的生命和内核。因而在引导盲童鉴赏诗歌美时,更应注意让盲童将自己的身心溶进作品中,对待人的情感再体验、再经历,以获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施行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因诗而异”地去理解诗人在诗作中所包涵的思想感情,而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随意进行阐释。如鉴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老师可先介绍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是,诗人被流放, 途中忽闻赦书,而放舟下江陵。接着引导童溶情于诗、反复诵读.体会作者遇赦返乡时喜悦的心情。其 二,盲童在鉴赏诗作时不能只是诗人原有情感的复述,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再创造,让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用自己感情经历去消融诗人的感情经历,使之成为自己感情历史的一部分。如上述李白的诗,因学生根本不曾被流放过,且不曾游历过三峡,教师便可以引导他们以各自的理解来“消溶”它,或从中感受高速前进的喜悦、或从中领略化验为夷的快感……这种“溶情于诗”的创造,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再次,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盲童进行画面想象,从中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重抒情,而情感往往是跳跃、波动的,真正优秀的诗歌是句断而意不断,通过似断非断的变化,给欣赏者提供想象的空间。教师在引导盲童鉴赏诗作时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讲解,让盲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联想,把诗中有、无、隐、显的空间填补起来,在脑中形成一幅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画。让诗中的意境过理解、想象、联想,得到充分的还原、再现。如在鉴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莱花稀”这 一诗句时,教师可先通过讲解诗中出现的四个物象的特点,再让盲童依据诗中的描写颜色的词,对诗句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完成一幅江南春天多姿多彩的图画,进而从感受作者带给读者的江南春天的喧闹感觉。再如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长篇诗歌《实炭翁).也可用上述的方法,让盲童先想象出冰天雪地中拉署炭车的卖炭老人的形象,再进一步通过联想,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并从中领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最后,指导盲童以吟咏诵读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师在进行这一方法教学时要做好范读工作。因这一方法是以形人情,以声带情的鉴赏方法。教师只有在真切地体味包裹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之中的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之后,经过充分反复地诵读,将自己溶进诗歌情境,才能让盲童随着你的朗读,深入诗作《宿建德江》时,语调可放低沉些,语速放慢些,将侍人 的朗读,深入诗作,体味和颌略浸润在诗中的深微的情身处异地时孤单寂寞的惆怅心情读出来,使人感受到 致和韵味,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接着教师要引导盲墓诗中的凄清的美。 自己吟咏诗作。  

  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注意引导盲童鉴赏诗歌 同类型的诗歌的不同感情基调,自然人境,或抑扬顿的美,不仅能让盲童更好地学习我国乃至世界灿烂的 挫,成长短疾徐,或轻重张驰,力求通过心、口、耳并用诗文化,而且能让盲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录入:清毅 添加:2011-06-29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