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盲人风采 /盲人穆孟杰甘为盲童送光明

盲人穆孟杰甘为盲童送光明

作者:李志怡 谢晓燕
来自:邢台新闻网
人气:3597
2007-03-23

 

      自幼双目失明的他,曾靠街头说书卖唱赚到了可观的收入;同时凭着个人魅力,在流浪卖艺中他与一个健康贤淑的姑娘创造了爱情神话。按说,衣食无忧的他可以过上让正常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了。

      然而,他要实现压在心底多年的梦想,自己童年时学校的拒收以及成长中社会的歧视,都是他坚定梦想的理由--“等有钱了,我一定办个学校,让所有的盲童都能上学,都能有尊严地自立。”

      果然,他靠一根竹竿闯天下,圆了自己的办学梦,把积淀了20多年迸发出的心声作为校训,用巨幅字刻在楼面:关爱和谐互助,自尊自立自强,诚信守法,积德行善,奉献得福。

      他,就是平乡县东辛寨村盲人穆孟杰。

      盲小伙走上自强自立路

      东辛寨村头有个占地15亩的大院子,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平乡县特教学校。

      盲人穆孟杰就是这所学校的董事长,从“流浪卖艺”到在校生达230多人的一校之长,老穆让当地人吃惊不小。

      4岁那年,悲剧降临头上——他患上视神经萎缩症,双目失明了。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有耳边父母亲友的哭泣和叹息声,和乡邻的嘲笑声和挖苦声。

      该上学了,父母四处找学校,但没有一个学校收他。求校无门,让生性倔强的穆孟杰哭得死去活来。

      为打发闲愁,穆孟杰从小养过兔子、养过羊。然而,13岁那年,一次放羊时羊跑到生产队麦田吃苗的事件让他终生难忘。“你这个小瞎子,能干啥?放羊放到麦田里了。罚款!” 这刺耳的呵斥声,穆孟杰感觉字字扎心。为了补偿青苗损失,每只羊罚5元钱,37只羊共185元。当时这些钱能解决全家人一年的温饱。

      “瞎子能干啥?你们等着吧,你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穆孟杰一气之下,卖掉了羊,背上窝头,偷偷地走出家门,踏上了流浪学艺之路。经过了近一年的近似乞讨的生活,他在隆尧县遇上会说拉弹唱的盲艺人马增深,拜其为师,开始真正的学艺生活。

      几年下来,他不仅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学会了按摩、针灸和盲文。特别是他将成本大套的《呼延庆打擂》、《岳飞传》、《柳公案》等长篇评书唱念得活灵活现,又有鼓点和坠子胡配合,或慷慨激昂或惟妙惟肖,许多村民晚上不看电视也要来听说书。在每个村起码要留半个月,别的村还排号等着接。有了这些绝活,穆孟杰开始了一根竹竿闯天下的生涯。先后来到石家庄、保定等地数百个村镇,靠晚上说唱和白天行医吃百家饭挣来辛苦钱。

      凭借娴熟的医术和动人的歌喉,穆孟杰深受村民的喜爱,凭着自己的本事他已有不少的积蓄,而且娶妻生子有了一个甜美之家。  

      投资特教施爱众盲童

      “我想办一所学校,一所特教学校,让那些同病相怜的农村盲童都能学到一技之长。”突然有一天,衣食无忧的孟杰决定把隐藏了多年的心愿告诉了妻子。

      尽管妻子对丈夫的想法表示理解,但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一气之下,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家。但穆孟杰义无返顾。妻子看到孟杰心意已决,在被穆孟杰接回家后,善解人意的她也将心血全部倾注在学校的创办上。

      于是1999年9月19日特教学校在平乡县东辛寨村破土动工。

      学校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没有建筑经验,教学楼盖了一半,已投资了数十万元的学校出现了资金短缺,工程不得不停工。“需要再投资70多万,从哪儿能弄到那么多钱?谁知天不绝人。”穆孟杰动情地说。

      听说穆孟杰办学出现资金短缺,被他的义举所感动的任县、南和、沙河、平乡等地的盲人协会马上为他捐款,多则数百元,少则50元的,不多久就筹集了2万多元线。石家庄的一个老板听说后,认为一个正常人要做出这种举动都实属不易,更何况一个盲人,于是慷慨捐助了5万元钱。捧着这些四方捐助的钱,穆孟杰哭了。

      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看着一个盲人为建特教学校忙前忙后的劲头,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能为盲童办点好事,这钱花得值。”乡亲朋友不计报酬地尽自己所能地为这些残疾孩子尽份力,用穆孟杰的话说是“有时间的出时间,有劳力的出劳力,有钱的出钱”。然而这些钱虽解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还是杯水车薪。于是穆孟杰借了几十万元的高利贷。

      2000年8月25日这座投资125万元,占地15亩的平乡特教学校终于落成。开学典礼上,听着升国旗时雄壮嘹亮的国歌,感受着周围人的关怀,在200多名儿童的队列中,穆孟杰也孩子般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因为残疾儿童在这里是免费,办学近六年,学校共为盲童支出近17.5万元。除每年盲童的生活费、教师工资等支出占一定比例外,为盲童所需的学习书籍和演奏器材则在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个盲童都有属于自己的二胡、笛子、盲文模具等,仅为组织盲童军乐队,为盲童购买乐器就支出7000余元。而对百余名残疾儿童和贫困生减免了学费数额达5万余元。让穆孟杰欣慰的是,6年,学校已将150多个残障儿童培养成自强自立的有用之材。

      因为这所学校有着200多个健全学生住校,按标准收费略微有些盈利,再加上校园自种菜地的贴补,以及市县残联、教育局每每在最困难时,及时给予的扶持和社会各界资助,基本可以做到“以校养校”,维持盲童特教班的运转。

      爱心呵护“断翅雏鹰”

      太阳再温暖,也有照不到的地方。于是有了爱,代替太阳造访那些原本灰暗的角落。而穆孟杰将他全身心的爱撒向了太阳照不到的黑暗角落。他们的世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穆孟杰用爱将他们的世界照亮。

      在办学校以前,穆孟杰了解到很多盲人的境遇。许多孩子比他更不幸,有些父母把盲童绑在床上不让动,有些人向盲童扔石头,有些人则认为他们是傻子;而许多父母为害怕孩子出事,就在出门前将孩子锁在家里。在办学后,特教学校接收这些盲童孩子,比他想象的还要糟。被送来的孩子不会走路、不会用筷子吃饭、不会数数,更有甚者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辨不清方向。他发现,许多孩子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不仅仅来自其他人,而许多是来自亲生父母。

      可这些盲童并不该被如此对待。作为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穆孟杰对此有很深的体会。看不见常人的世界,还不是最坏的事,体验不到世界的温暖,会给这些孩子带来终生遗憾。

      盲人崔华海,十八岁那年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这一沉重的打击,彻底击垮了一个少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加上周围亲友由开始的叹惋到鄙视,小华海对前途彻底失望了。他开始远离现实,躲避人群,形成了孤僻倔强、我行我素的性格。如果不是家长严加看管,小华海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活。

      自从家长把他送到特教学校后,华海异常倔强,父母走了以后,谁的话也不听,自己不敢走路,也不愿意走,于是总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穆孟杰看到他这种情况,就和他睡在一个床上,日夜开导他,用他自身的经历来劝导华海。

      穆老师的一番话,彻底地打动了华海,把他从悲观和失望中解救了出来。摔倒了、爬起来,在别人的帮助下,凭着自己的毅力在不断的摔倒中终于学会了走路。在这样在生活和学习的氛围中,小华海开心了,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主动克服困难,笑对生活了。

      华海的记忆力在特教学校是出了名的,在说书课上,只要老师教一遍,他就能够记个八九不离十。如今的华海,主动地担当起老师的角色,为其他盲童教授说书课。他说,自从眼睛失明后,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还这么有用,可以为其他人做一些事情。看到儿子的变化,小华海的父亲激动地说:“是特教学校改变了华海,是特教学校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现在热心开朗的崔华海已经有在心底梦想着美好的未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让那些和我一样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能走出自卑的阴霾。”

      在教育的过程中,穆孟杰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盲童是“非常非常艰难的工作”。

      走路是盲童进入学校后要面临的第一道难题。穆孟杰说,走路有很大的学问,这个在正常人看来再容易不过的事,可对盲童孩子来说,是对盲童心理的一个重大考验。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走路,而是不敢走,害怕会摔倒。未学过走路的盲童不依靠别人走好路,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时间。

      “未从走路别抢走,走路记着靠右边。人躲车事非缺,车躲人祸临身。”“一步走悬扬扇子面,二步走凤凰三点头,两边打一打,中间收一收。井坑泥水试着走,障碍物资难碰头。”穆孟杰就将自己多年总结的走路歌教会学生,然后拿着盲仗一遍一遍地练习。

      而穆孟杰多年总结的盲歌既教会了他们走路,也教会了他们做人。在他的走路歌里这样说:“盲人云游串四方,要懂礼貌和规章。……我是盲人不盲心,志把困难化恒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学会本领为人民。”

      在这些盲童心目中,特教学校,已经成为他们第二个“家”,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在这里生了病有校长针灸推拿,吃饭有人盛汤递馍,心里有疙瘩师母给解,学艺在身谁也抢不走。他们说:这里有家的温暖,在穆老师夫妇的精心照料和关怀下,他们找到了“父爱和母爱”;在同学们的关爱中,找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与友情”。

      创造和谐的“2十6互助组”

      在与盲童的接触中,老师们发现,许多盲童既害怕又渴望与陌生人接触和交流。有时,听到正常孩子在媳戏玩耍,有的盲童就慢慢地拉近,静静地聆听他们玩耍的内容、开心的笑声,不时发出羡慕的表情。

      有着同样经历的穆孟杰,清楚地知道,这些孩子需要经历更多、见识更多。于是他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让盲童通过与正常孩子老师的接触,增加了解、增长见识。这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2+6互助组”。

      在这教育方式中,每2个盲童孩子和6个健全孩子被编成一个小组,以邢台名人或身边有影响的人作为小组的名字,如郭守敬组、扁鹊组、穆孟杰组等,这样的小组共有9个。他们每周定期开展如歌咏比赛、智力问答、洗衣读书互帮互助等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每周开展两次。每周互助活动成为每个盲童和积极参与的健全孩子最热切的期盼。每到这个时候,是他们最高兴、最开心的时候,无论是盲童,还是健全孩子,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脸。

      说起第一次加入到活动队伍中来时,回敬勉老师还是有些激动。他说,当时,是怀着兴奋而好奇的心情,走进美丽的“2+6互助组”。初与这些盲童接触,发现他们的言谈举止由于视觉和过去的经历缘故,在生理功能和内心上都有明显的不足,容易产生敏感小心、被动、封闭的心理特点,防御心理非常严重。不愿意与陌生人说话,不愿意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经常处于心理压抑的情绪状态。

      但是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这些孩子变了,变得爱说爱笑了,许多孩子有活动享受快乐的同时,还经常通过唱歌、说笑话逗其他孩子开心。

      谁可以在黑暗中读书?我行!

      从小就失明,在黑暗中经历了痛苦的杨利华说:过去我从来没有感觉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在特教学校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光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我的视力问题是遗传性的。”杨利华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生下来会有什么用处。别人骂我‘小瞎子’、‘傻子’,就是父母也这么认为,因为说的人多了,我也认为自己是,从来都是默默地忍受。”

      “可是现在不同了,如果现在有人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我根本就不会理会他们。” 当被别人骂成“傻子”的时候,他们学会了报以一笑,会予以回击:“我可以在黑暗里读书,你行吗?”

      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却远不止于此,不仅盲童克服了心理障碍、增长了知识,增加了社会交往能力,正常孩子也在活动中得到在课堂与书本中获取不到的力量和精神。

      “活动就像为我们这些封闭已久的盲童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从这扇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盲人张建立这样说。

      “特教班的学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结合才艺赢得了我们的尊敬,他们是学校舞台的主角。”一个健全孩子说,“我们像追星族,是利华、建豪的Fans。利华吹笛的手势,唱歌以较打节拍的姿态,甚至建豪唱歌的深情,都被我们下意识地接受并模仿,而如果能合唱一曲,那能让我们在他人面前卖弄几天!”

      经过近一年互助组的活动,渐渐地发现盲童孩子变了,变了爱说爱笑,可以开心地和小朋友打闹、玩耍。

      从盲童学校毕业的孩子,有人开了自己的盲人按摩诊所,有人经营着自己的茶楼,有人在当翻译。从这里学习掌握的各项特殊生存技能,成为盲童一把又一把激发生命潜能的钥匙。

      在学校的黑板报上,一个健全的孩子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星期一的早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徐徐上升时,你就看到我们学校动人的一幕。这嘹亮的国歌,不是录音机放出来的,而是盲童学校演奏的,他们排列整齐,庄严地合奏着高亢的旋律。我的心震颤了,仿佛看到盲童内心那双明亮的眼睛。

      穆孟杰说起办特教学校,教这些盲童比教正常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不算什么。在办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却是资金问题。因为发不起学校老师的工资,离家出走的念头也曾在穆孟杰的头脑中出现过。即使是这样,穆孟杰仍然没有动摇过免费培养盲童的决心。

      在穆孟杰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屈服,他的世界已经不再黑暗,灵魂的光明指引他和他的盲孩子走上了五彩之路,这条路无论多么艰难,他将会一直走下去……

 

录入:敬竹 添加:2007-03-23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