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协会动态 /河北、内蒙古地区农村盲人生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河北、内蒙古地区农村盲人生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
来自:
人气:4208
2007-03-26

 

      2006年8月10日至8月15日,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协常务副主席李伟洪,中国盲协副主席滕伟民,深圳市盲协主席李玉生,在河北省残联理事、省盲协常务副主席常东亮和河北省残联组联部副主任王占林的陪同下,深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及康保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蓝旗等地,实地调研、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盲人的生活状况。

      此次调研的目的,一是深入农牧民盲人家庭,体察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助;二是考察农村盲人的致富典型,总结研究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成功致富的经验和思路;三是全面掌握农村盲人事业和盲人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中国残联及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条例和文件做好准备。

      一、基本情况

      为了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中国盲人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中国盲人协会情系贫苦,不辞辛劳,辗转于边远地区,深入到贫困家庭,对河北、内蒙等地农村盲人的生活就业状况进行了深刻备细的调研,总结出了农村盲人就业的先进经验,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理清了思路。

      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一行共慰问张家口市、锡林郭勒盟的农村盲人30位,送去慰问金15000元。并就有关盲人生存、就业的若干项目:农村盲人危房改造工程,盲人养殖业,福利企业(包括按摩医院),个体盲人按摩诊所,农村盲人的教育和培训,盲文图书室等进行了考察。在张家口市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还专门召开了2次有盲人、残联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议。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盲人就业与福利企业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的主要途径;而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在这次调研中,张家口市集结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解决800多名残疾人(包括相当数量的盲人)就业的事迹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和关注。

      张家口市残联一方面依靠政府及政策支持,一方面广泛发动残疾人走出家门,自立自强,积极到福利企业中工作。其典型经验是广泛吸收各类企业,经过省民政、税务部门的重新登记和注册,使其成为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登记后的福利企业享受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同时福利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年检,确保残疾人持合同书上岗,使其在享有劳动的权利的同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福利企业中除了党组织,还有残疾人自己的组织,达到了残疾人自立自强、团结奋进的效果。另外,张家口福利企业中还有一个独特的“两人组织”,一个专门负责向上了解国家政策,争取政策支持、事业经费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个负责沟通广大残疾人,准确及时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意愿,维护他们的正当权利。这种精简高效的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张家口市目前共有航空、环保和化工等方面的福利企业30多家,共安置了八百多名残疾人,解决了残疾人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盲人按摩

      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走访了张家口市、康保县、太仆寺旗的多家盲人按摩诊所,发现从事按摩仍是当前盲人朋友最实际,最有效的从业方式。尤其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从事按摩工作的盲人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困境,能够自食其力。而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技术娴熟的盲人按摩师非常受欢迎,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很多盲人学成按摩技术后,走出了农村,在城市里开了按摩诊所,改变了命运。

      因此,培养优秀的盲人按摩师到城镇就业,仍是目前解决农村盲人就业问题的一条良策。

      在培训农村盲人按摩人员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教育盲人自立自强,勇敢正视现实,走出家门。

      第二,要发挥中、高等医学院校按摩专业优势,培养残疾人医疗按摩人员;

      第三,利用残疾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残疾人保健按摩人员,加强对在职盲人按摩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第四,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依据国家规定,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管理,规范盲人按摩市场。

      (三)盲人就业与养殖

      要解决农村盲人就业问题,养殖业必不可少。

      农村盲人的生活状况整体非常困难,而尤以山区、牧区为甚。而要解决这些特殊地区盲人的生活问题,就得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下功夫。广大农村地域辽阔,养殖资源丰富,草原地区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他条件相对落后的农牧区,农牧民的生存、发展、繁衍都依靠着当地的自然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围绕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做文章,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当地的各种条件,就有可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一点对农村盲人实现创造性地就业启迪深远。

      在锡林郭勒盟,调研组对牧区养殖业和盲人从事养殖业的情况作了深入调查,尤其是听取了锡林郭勒盟盲人协会主席包志强的工作汇报,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牧区盲人从事养殖业的先进经验:

      第一,盲人从事养殖业,要走家庭合作的道路,盲人单枪匹马从事养殖并不可取。鉴于盲人的身体条件和养殖业的特殊情况,采取和家人、亲朋、邻居合作的方式,显得异常重要。家庭合作搞养殖,既弥补了盲人的不便,也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使其能尽其所能,自食其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养羊专业户等形式的经营个体也可以而且应当积极吸纳盲人参与进来,发挥其特长,提供给他们就业的机会。

      第二,规模化养殖和优化养殖结构能节约牧草,节省资金、减少劳动量、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率,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从大量养殖山羊到侧重养殖奶牛是“围封转移”以后牧区养殖业的一个特点。因为在锡盟,养一头奶牛的收入相当于40只山羊的收入,4头奶牛一个妇女就能经营,但是经营160只山羊要雇一个羊倌。可见养奶牛首先节省了劳动力,尤其重要的是这一转变可以极大地缓解草场的压力,对整个草原植被和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这正是根据草原的实际情况,走出来的一条特色牧业之路,也正符合减少劳动量,简化劳动程序,提高劳动效率的客观规律,从而也正适合盲人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第三,农村盲人从事养殖,还要做到三个集中。

      首先是养殖区域的人口集中。这样不但能集中有限的劳动量配合规模养殖,做好分工,形成养殖工作链,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资金投放的分散,使各项资金的作用力形成合力,发挥聚变之能,惠及众人,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求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建设高效养殖集中区。加大农牧业经济布局调整,加快建设高效养殖集中区,有利于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加快农畜产品资源开发进程,有利于稳步推进农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更有利于残疾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牧业小区就业,也增强了集中资金技术建设这种小区的可操作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开,集中建设养殖示范点、示范养殖小区,鼓励盲人广泛参与进来,最终使残疾人事业能在农牧区集中开展,又能分类指导,使盲人和其他类型残疾人摆脱生活困境。

      第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农牧区养殖还有一个集中,既属于人口集中范畴,又属于事业集中范畴,它是残疾人的集中。这一项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利益,关系到残疾人在新农村建设及“围封转移”工程中的受惠程度。

     一方面,残疾人的适当集中,可以使他们有机会受到集体式的养殖技术和其他文化知识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他们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保证;另一方面,也便利了国家和社会集中地搞一些造福残疾人的项目。另外,这个集中也便于在某个区域中的建立残疾人组织,更有力地维护残疾人的正当权利;同时也加强了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能帮扶互助,团结奋进,改善残疾人整体的精神风貌。

      在张家口市康保县,调研组还走访了养羊专业户杨成民,他雇佣了老年盲人杨金花等做喂养员,为她们解决了生活难题,使这些老年残疾人在无依无靠的晚年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这一举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杨成民的养殖场还被授予“残疾人扶贫基地”荣誉称号。

      (四)盲人就业与教育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也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长远大计。为次,纲要中提出了“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人考生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和“加快高级中等特殊教育发展,积极发展高等特殊教育”等任务指标。

      根据“纲要”精神,调研组此次河北、内蒙之行对农村盲人尤其是农牧区盲人的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借以充实《纲要》的八大措施。

      1.切实保证盲童能够在学龄期间入学,受到和明眼人一样的正规教育。这是盲人受教育的根本所在。要继续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面纳入和各地区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和安排,同步实施。

      2.要关注盲人受教育与做人的关系。这是从文化上、从人类学的角度,也是以长远的眼光探寻盲人就业的而得出的思考。人类是一种群体意识很强的群落,接触群体是其生存与进步的必需,可以得到身体的和思维的、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进一步开发出其智力和潜能。盲人也不例外。广泛接触社会,深入融进群体,在交往、创业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创业,比单纯接受学校教育和被动培训更为重要。全社会和盲人自身应该充分创造和制造条件,让盲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自立自强,树立自信,自觉创业,做一个心理健康奋进,能力毫不逊色的人。良好的健康的人格将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一个人借以改变命运的知识不外乎来自于三个方面;来自于书本,来源于社会经验,来源于自我思维的繁衍。只要这三个方面都没有落后,只要把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盲人将和明眼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盲人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3.盲人教育的师资不能完全靠市场运作和左右,也要靠政府强有力的规划和调控。

      第一,国家应该鼓励和安排盲人教师到盲校任教,不能放任市场使盲人教师在具有盲目性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任教的机会。当前的情况是盲校一般会聘用明眼人作为师资而不是盲人。而事实上,盲人教师在完成学业后完全能胜任教学任务;同时盲人作为教师对盲生的教育非常关键,因为他们更能从心理上达成沟通与交流,更有利于传道授也解惑之目标。当然,盲人任教盲校也为盲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契机,对鼓励盲人自立自强,贡献社会大有裨益。

      第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地区之间盲人师资分配不均的状况引起重视。贫困地区盲校的学生往往来自贫困的农村,不能任凭市场将贫困地区的优秀盲人教师挖走,而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留住这些地区的人才。还可以引入“留学外省”的理念。即把贫困地区的师资对象拿出去,让发达地区代为培养,学成后按计划再回到本土,充实带动当地师资力量。这是一种定向委托培养的方法。是简易可幸而有效的,有利于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的短缺。

      第三.大力开展盲人职业技能培训和盲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盲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前面讲从培养师资的角度看不能放任市场化的运作,这里又强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里讲的竞争,是尊重市场需求决定培训职业技术人才数量这一规律的,是与社会化培训相配套的基本理念,是盲人从受教育到就业必需遵从的规律。

      总之,受教育的盲人才有可能找到就业之路,从而根本致富;不能受教育的盲人会长期挣扎在脱贫的路上。唯有教育,才是盲人改变命运的根本大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资金短缺,缺乏技术仍是当前农村盲人“受教育-培训-就业”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就培训而言,目前国内还非常缺乏针对农村盲人的专门培训机构,贫困的农村盲人有无力自筹资金外出求学,只好呆在家里,生活日渐窘迫。

      就就业而言,多数盲人忙于维持生计,没有创业的意识;而创业的盲人也是无力自筹资金;从按摩到养殖,都需要相当数量的启动资金,又需要相当扎实的技术准备,这都是单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调研中,各地各级残联都反映了这一情况。并且建议尽量避免“撒大网”,分散、浪费资金,而是要“抓大鱼”,能够集中资金兴办一些典型项目和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相关行业。

      (二)盲人按摩作为盲人最多选择的就业之路,存在着很多困难和诸多误区。

      1.由于市场竞争的作用,当前存在着健全人按摩症所排挤盲人按摩症所的不良现象。这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和倾斜。

      2.盲人按摩培训质量有很大水分,很多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往往还学艺不精就走马上任,开起了按摩店,既损害了顾客的利益,又失去了自己的信誉,也糟踏了盲人按摩的声誉。同时身为内蒙古盲人按摩学会理事的锡林郭勒盟盲人协会主席包志强说,他干了30年盲人按摩,“越干越胆小”,意思是说随着按摩经验的不断丰富,对按摩的要求也更上了一个水平,唯恐有负于患者。但是那些学了十天半个月的新手却越干越胆大,并不考虑这样做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这一情况,盲人按摩界呼吁有关部门和机构严把质量关,规范盲人按摩培训行业,在管理上下功夫。

      3.当前按摩得不到西医甚至中医的承认,由此导致一种歧视按摩的现象。这就需要宣传部门和广大媒体的客观公正的宣传和报道。

      4.还有一种误区是有人把按摩和色情服务混淆起来,结果受害最深的是盲人。盲人按摩界呼吁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规范盲人按摩市场。

 

录入:敬竹 添加:2007-03-26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