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评点文摘 /愧对斯里兰卡的眼睛

愧对斯里兰卡的眼睛

作者:
来自:2007年3月2日《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人气:2158
2007-03-28

 

      在国人享受春节长假的时候,大年初六,在遥远的斯里兰卡,有位年过半百的心脏病患者,停止了呼吸。他的生命,却在两个中国年轻人身上得以延续,使他们在2007年春天,重见阳光——他捐出的一对眼角膜,被2月26日到访的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作为国礼,郑重赠给中国。

      来自斯里兰卡的重生的双眸,令中国人感动。感动之余呢?

      斯里兰卡,是一个小国,人口仅1500万。但在眼角膜捐献方面,却是足以让我们仰望的“大国”——在斯里兰卡,签字志愿身后捐献角膜的人数超过500万,已向57个国家捐献了5万多枚眼角膜。至少10万盲人因为斯里兰卡人的捐献,而挣脱黑暗。

      斯里兰卡人的眼睛,烛照着世界许多角落,赢得了全世界的极大尊重。

      中国,在眼库建设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像黑龙江,是国内首家成立眼库的省份,在从1999年成立之后的5年里,库存眼角膜为零,直到2004年,才做了首例角膜移植术;广东眼库频频向媒体呼吁,面对10万角膜病患者的求治,他们却改变不了“有库无眼”的窘境;河北眼库成立两年,没有存放过一片眼角膜……

      严重的供体不足,让中国多达400万的角膜病患者,只能在黑暗中辗转。愿意签约捐献的志愿者极其稀缺,就算签了约,身后由于家属拒绝或捐献程序等技术性问题,还往往不能如愿。

      斯里兰卡的领导人,往往带头签约在身后捐献眼角膜。前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曾遭自杀式炸弹袭击,右眼失明,仍签约立誓身后捐出左眼角膜。我们也有这样可敬的领导人——邓小平在寥寥数语的遗嘱中,就有“捐献角膜”之托。我们似乎不缺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但我们缺的仍然太多。

      比如顽固的陋俗:死者的遗体不容缺失,哪怕只是一片一分钱硬币大小的眼角膜。

      比如立法空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立法支持并规范遗体捐献。而去年9月襄樊一位老干部弥留之际提出将眼角膜捐献给残盲儿童,因为这方面的法律真空,老人的心愿却成了遗恨。

      比如缺少应有的方便和尊重,一些捐献遗体的善意,因为手续繁杂而落空。

      比如教育和宣传的不足,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眼角膜捐献是如此重要和紧迫的善举。

      ……

      这些,恐怕还只是表象,更深刻的是增强尊重生命的意识。

      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一个拥有13亿之众的泱泱大国,在斯里兰卡人的双眼注视下,在同胞400万双需要光明的期待中,难道,只剩下深深的羞愧?

      幸好,我们在年轻的深圳,看到了光明:在深圳,每周就能做一例眼角膜移植手术。眼角膜捐献就像无偿献血一样,变得越来越普通,尽管供体仍然不足,但已成为中国眼角膜捐献数量最多的城市。除了国内第一部器官捐献移植的立法,深圳的媒体高频率宣传、人性化操作,也让这座城市拥有越来越多重见光明的眼睛。

      感谢深圳,让我们相信,只要有心,只要有情,在古老的华夏,不死的灵魂、不灭的眼神,会越来越多……

 

录入:清毅 添加:2007-03-28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