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称为七十二行的能工巧匠里,篾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也许你不会相信,在安远县天心镇边远的大份村,有一位被称为安远奇人的篾匠师傅王来发,竟是位两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盲人。
现年64岁的王来发,虽然双目失明,但却未因此自暴自弃,一个又一个精致的鸡笼、土箕、鱼篓子在他手中诞生。从剖毛竹,削篾皮,到拣篾剖丝,整套制作过程他完成得相当熟练,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盲人之手。靠着这,王来发不但解决了生计问题,还经常资助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残疾人,教他们自强自立。
两岁起眼睛看不清东西
日前,在安远县天心镇敬老院,笔者采访了王来发老人。王来发刚满2周岁那年患结膜炎,双眼看不到东西。当时没有医院,家里只能请江湖郎中给他吃几副草药。见没有起效,父母就每天用清水给他的眼睛擦洗,结果把他的眼珠洗碎了,父母为此痛哭一场。长大后,严酷的现实首先是王来发不能和同伴们一起去上学读书。为这,王来发躲在屋里不知哭过多少回。
王来发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5岁后他拄着一根家人为他准备好的竹棍摸着出门,10岁时就学会割草挑水、烧火煮饭,家人干活挣工分回来就能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靠做篾匠实现自强自立
慢慢长大和懂事的王来发决心不能再依赖别人了,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20岁那年,当了解到做篾匠活的人少,活又不重后,王来发就把学篾匠的想法和父母说了。
父母说,篾匠是个细活,就是正常人才会编的东西,如果不精巧,还是养不活自己,你眼睛看不到东西,能做好吗?但王来发下了决心,说其他的一律不学了,父母拗不过他,就答应让他试一试。听说生产队里来了个老篾匠师傅帮助队上编谷箩,王来发便飞快地拄着竹棍前去请教,希望能够得到指点。孰料老篾匠不耐烦地望望他,冷冷地说了句:“你想咋个编就咋个编。”
王来发一气之下回到家,索性摸着将家里的谷箩一根根、一条条地拆开,边拆边摸边思考,拆完之后硬是将其重新编好,然后又劈开新竹子,摸索着编了一只新的谷箩。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王来发无师自通,硬是学会了编谷箩。紧接着,王来发将家里所有的篾器摸了个遍,簸箕、筲箕、筛箕、背篓、挎篓、谷篓、米柜……只要是农户家常用的竹篾器具,每一样他都能够编制,而且还做了大量的改进。
当篾匠辛苦不说,因为眼睛看不见,他被篾刀伤了好几次手,流了好多血,可他不怕,说自己决心做的事绝不能走回头路。有时为了找竹料,他经常一个人摸着河过独木桥去砍竹子,有好几次夜晚迷路被乡亲们点着火把一路喊叫才被找到。他经常对人说,他欠乡亲们的太多,他一生都难以回报。
教人自立成美谈
王来发编的竹具件件都很精致,且价钱比其他人的便宜。在他25岁结婚后,求他编篓筐的人越来越多,五六年时间过去后,他就成了闻名一方的篾匠了。到现在,少说也编了千只以上各种竹篮器具,镇里的农户基本上都用过他编的竹器。靠着这,王来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起来,手里头也有了些积蓄。
日子过得平实的王来发经常拿出自己所挣的钱在村里修桥修路和资助和他同病相怜的残疾人,村民都很尊重他,说他是个大好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40多岁的盲人拄着拐杖到村里讨饭,恰巧遇着了王来发。王来发马上招呼他进屋,详细地询问了他的身世,并决定免费教他做蔑活。在王来发的鼓励和指导下,那人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星期就基本上学会了各种蔑活,并决定回家不乞讨了,要自己养活自己。王来发听后,很是开心。2006年8月,村里的王进林在开车时不幸出了车祸,双腿没了,家里因此穷得揭不开锅。王来发听说后,毫不犹豫地拿出2000多元积蓄,帮他渡过难关。几十年下来,受王来发帮助的人不胜枚举。
未了的心愿
今年8月,残奥会在北京开幕后,王来发一直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残疾人运动员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了他。他想到县内的残疾人还有很多,作为一名残疾人,除自己要自强自立外,他还想以自己的事例去教育更多的残疾朋友。他想组建一个残疾人宣讲团,到各乡镇残疾朋友中去宣讲,教他们自强自立,并成立个残疾人自强自立教育基金会。
现在的王来发仍每天到晚做着篾活,许多人了解他的事迹后,都主动扛着竹料请他加工。王来发相信自己所期待的那一天一定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