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仅有微弱视力的盲残人,是如何能够在40多年里4次艰苦创业获得成功,又是如何能够在一个单位全面主持工作22年,而且工作有突破,事业有发展,受到职工拥戴、社会认可、领导器重,连续20多年担任市区人大代表、省市区残联领导职务,工作突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自强模范、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答案是唯一的,是精神的力量:是他身上时刻体现出的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强不息,他在不幸中崛起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6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本该是一个风华正茂、对未来充满梦幻般的岁月。但在那一年,正在张家口第一中学读书的他,遭受到视神经萎缩症病魔的袭击,视力降到了0.05,初中毕业考试,借助老师读题作答,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保送到张家口医士学校。由于视力太差,正值花季的他不得不辍学求医。原本光明美好的世界从此在他眼中消失了,他成了盲残人。面对着做梦也没想到的苦难,他悲伤过,也失望过,但自强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父母为他流干了泪,老师为他操碎了心。可他自幼就是一个倔强的人,面对苦难他不会低头,他要顽强地活着。
在辍学求医期间,他在街道居委会工作过,搞卫生、除四害、介绍就业……成为风云一时的街道小主任,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他脑海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他要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考取了北京“中国盲人训练班”。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盲残人特有的文字——盲文。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领取了毕业证。从此,他靠自强不息的努力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拼搏奋进,他一次次走上事业的颠峰
1959年,从中国盲人训练班毕业后,他放弃了留京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张家口,开始了他艰苦的4次创业历程。那一年他21岁。当时,为了解决残疾人入学问题,市里准备筹建一所盲童学校,任务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跑遍整个市区,费尽口舌,招到了18名盲童入学。由于盲人师资缺乏,他一个人担负所有的课程教学,像亲哥哥一样关爱着这些孩子们。为解决学生生活出路问题,他开设了生产劳动课,教孩子们绑墩布,搞柳编,教授按摩技能。一次,他去县里采购荆条,因视力差,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树枝划伤了他、石子碰破了他,浑身的伤痛,却无法阻止他坚定的脚步!另有一次,他到一家厂矿医院联系按摩实习场地,误闯工程工地的安全网,被一根棕绳紧紧勒住了脖颈,险些上了吊。而所有的艰辛,他总是当作笑话讲给人们听。就这样,他一干就是21年。
1980年,他受命负责筹建盲人按摩门诊部。没钱,四处筹集,没房,从福利院借了三间平房……就这样,领着5名残疾人创办了张家口第一家盲人按摩门诊部,并逐步站稳了脚跟儿,打开了局面,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经济效益翻着跟头似的往上长,残疾职工也增加到了20人。
想干事儿,而且一旦干起来就永不停步的他把蓝图定在了成立按摩医院的目标上。在盲人按摩门诊部的基础上,在市中心建起了近2000平米的医疗楼,为突出社会福利性质,医院取名为“博爱”,以展示博大的爱心。建医院,盖大楼,谈何容易,作为一名残疾人,实现它似乎是幻想。但他认准的事,就要拼命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自此,跑资金、选院址、搞设计、购材料,市内、省里、北京,八方求助。市政府的门槛都快被他踢烂了,一次次地被路上的障碍物弄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有一次,去一个单位办事儿,他像往常一样,伸手推门,哪知道门上的玻璃碎了,血自手臂汩汩流出,钻心的疼痛,去医院整整缝了11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筹到了115万元的建楼款,争取到600多平米的黄金地皮。1989年5月大楼破土动工了,而他却掉了10多斤肉,双鬓也凭添了几多白发。就在此时,他的老伴积劳成疾,突患脑溢血。虽经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已半身瘫痪。当他得知后赶到医院紧紧握住老伴那已经麻木的手,潸然泪下,他感到内疚,对不住老伴。多年来,他为了事业就没有照顾过这个家,老伴完全是累倒的。病床上老伴用含糊的语言对他说:“我己经成了这个样子,你眼神不好,就不要再那么东跑西跑了,万一有个好歹,咱俩可怎么过呀!”听了这话,他一阵阵心酸……可这正是建楼的关键时刻,公私难以兼顾,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促使他把老伴丢给了子女,又一头扎进了工地……。
1998年,他又抓住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提出帮助张家口兴办福利事业的机遇,争取到500万元港币捐赠款,又建起了4000多平米的新医疗楼,还促成了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紧密型医疗合作,近一步壮大了他们自身的实力,提高了社会声誉。使他的第四次创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无私奉献,他将人格魅力自然显示
医疗楼建成了,博爱医院在社会上也有了些名气,他当上了院长,有人说:“这回可鸟枪换炮,你也年过花甲,该歇歇了!凭着你的按摩医术和社会名气,完全可以退休,找个清闲挣钱多的差事。老孙,你这样干究竟图个啥?”是啊,究竟图个啥呢?图名?他的奖章、奖状装了几书包,图利?在哪干也比在这儿挣的多。他什么也不图,人活着总该有些意义、有点价值。作为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党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自然显示。
作为院长,他40多年没请过病事假。双休日,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真情,重诚,完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能干十分好,不干九分九,还要争取十二分。”这就是他为人处事的准则。作为医生,他刻苦学习业务,把为患者治好病、服务好视为天职,把病人当亲人,热情探问,耐心诊治。病人赠与的“德高医精”的横匾,他视为最高奖赏。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更赢得了全院职工的拥戴。带着深厚的博爱情感,他把职工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帮助许多人解决了住房、婚姻、家庭问题,鼓励盲人按摩师“走出去”,到各大城市,开展按摩业务,增加经济收入。职工孩子入学、入托,两口子吵架,他都妥善帮助解决。一名盲人按摩医生的爱人生孩子,双方父母都在外地,他安排老伴、闺女送去鸡蛋、红糖,加以照看。他八方呼吁,积极争取协助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的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看到他们从狭窄潮湿的小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秋天分白菜,冬天运烤火煤,正月十五买元宵,中秋节买月饼,生日买蛋糕分送,已成医院的惯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广大职工生活有保障,心情很舒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相献计出力,对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多年来未出一例医疗事故和差错,获得多项荣誉,成为全国及省的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
此外,他还担负繁重的其他社会工作。担任人大代表,扬民情、达民意,积极参政议政,事迹刊载于《河北人大代表履职手册》一书;担任省市区三级残联副主席、盲人协会主席,为己任,热心为残疾朋友服务。对此,《中国残疾人》杂志曾以“盲协工作17载,无怨无悔献真情’为题,做了报导;博爱医院作为河北北方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他积极组织,热情接待,内容充实,效果显著,省教委、团省委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与驻军某部开展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特色鲜明,成效卓著,在北京军区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了表彰。
他就是这样执着的追求着、奋斗着,取得了一次次事业的成功,获得了一个个荣誉光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示着人格魅力,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他的事迹曾被全国及省市媒体多次报道,应邀在市委机关、区县政府、企事业单位做事迹报告,感人肺腑,反响强烈。市委组织部以“特殊的爱”为题制作电视专题片,并作为省党员教育教材。
几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病魔袭击了他,使他成为一名盲残人。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从不幸中崛起,以不屈的毅力战胜艰难坎坷,在平凡的人生中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是不幸者,奋斗者,也是幸运者,成功者,他为以自强的精神改变命运,走出了精彩的人生轨迹,感到欣慰和自豪。如今,他已年近古稀,可执着进取,永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他,乐观向上、不甘寂寞的性格,促使着他继续前进,永不停步。
现在,他虽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继续钻研医学理论,总结临床经验,治疗疑难病症,积极参与盲人按摩培训,热心健康讲座,普及养生知识;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关注民情,为残疾朋友排忧解难,办更多的实事好事。把他的故事讲给与命运抗争中的人们,激励大家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