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领导讲话 /吕世明同志在绍兴中国手语研讨会上的讲话

吕世明同志在绍兴中国手语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
来自:
人气:4966
2007-06-19

 

      非常高兴参加绍兴中国手语研讨会。中国手语研讨会在文化底蕴丰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绍兴举办,全国聋人领袖齐聚绍兴,与手语界的前辈们,与在座的同志们一起来共商发展推动手语大计,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聋人工作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浙江、绍兴在推广聋人手语方面在全国是有名气、有地位、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参加这次开幕式心情格外激动。

      这两天,中国聋协四届二次全委会议实际上始终围绕着聋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手语可以说是信息交流无障碍中直接、有效的消除障碍的途径之一。原本没有作讲话的准备,我们想作为虔诚的小学生,在这里向各位前辈讨教,跟各位同仁研讨,共同把聋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有效的途径,有效的方式、方法作一个推介。所以我的讲话只是有感而发,以手语研究会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聋人朋友的定论为主。

      既然是有感而发,我想谈点实实在在的,不拘泥于形式跟大家一起探讨。通常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我作为一个聋人工作者,还算是内行。但作为一个手语的使用者、推介者我只能算是外行。我想我以后也可能会成为手语的内行,现在我还是个小学生,如果有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见谅。根据我从事残疾人工作20年的经历,谈谈我对手语的感悟。

      首先,我代表中国残联向浙江省、绍兴市手语研究会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潜心磨砺、无私奉献这项崇高事业的各位前辈、老师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致以衷心的感谢。手语已有百年历史,听介绍说手语是19世纪从西班牙发起,传到中国不足百年。但是我想手语的地位、作用,所具有的特殊的效应是在座的各位所能够深深领悟到的。在我的认识、感悟当中,我认为手语一是人道主义的内涵表现载体,是人文关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二是可以消除聋人与听人之间信息交流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构筑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连接听人和聋人的真情实感、感情交融的一个手段;三是可以为我们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为广大聋人朋友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共融、共进的一个平台。

      手语为我们聋人打开了门户,为聋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维护权益将会提供一个有效的手段。手语可以成为聋协凝聚聋人,使聋协、残联及福利机构成为团结、凝聚、感情交流的残疾人之家。我想使用手语也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国际交往的途径之一。如果不善于用外来语表述意愿,使用手语,就会拉近和外国朋友的距离,至少生活起居、日常交流上与外国朋友没有什么障碍,也算是一个纽带。

      总而言之,手语是很好的载体。看到聋人朋友企盼的目光,看到大家相融在一起的这样好的氛围,我有感而发。我们应当为中国手语写个赋,把中国手语这种文化精髓用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语言展示出来。浙江省陈理事长和张副理事长说,应该给手语赋予一句广告语。张副理事长说手语可以活动十指关节,活动十指关节就是在用脑,用脑也是在健身,所以应赋予一句广告语:“学会打手语,活到一百一”。当然这是抛砖引玉。在座的朋友们、前辈们最有发言权。让我们都来学手语,让我们都来爱手语。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也是我和同事们在实践工作中对手语的一种感悟。我们还要向手语前辈们表示敬意。戴目主席推广中国手语几十年,著书立传,呼吁为广大聋人朋友创造一种氛围。前辈们打下的良好基础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都要在这良好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光大,同时也要创新。

      令人可喜的是,浙江省及绍兴市残联在中国手语的推介传播服务方面呈现了良好的态势,我认为是功德无量。浙江省和绍兴市以一个非常前瞻的理念打造了聋人手语的品牌,心连心也好,手之语也好,爱之语也好,都成为我们残疾人事业的一个品牌。在浙江省、绍兴市的推动、带动下,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中国手语的研究、开发、推介、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一定会在中国手语中体现出其重要价值。

      我建议,第一,应当把手语纳入到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化载体之中。可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抓起。比如一支优美的手语歌,这一定会被我们的小学生所接受,而且会给他带来终生难忘的一个意念。一个优美的手语舞蹈,会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一种内涵展示。所以说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儿童去理解手语,走进手语,学会手语,将会产生一种无限的情感,会带给我们一种人文的亲近。如果从我们的孩子抓起,再过十年我们的手语绝对不是现在这种层次。第二,先从我们的孩子抓起,不论将来各位的孩子能否成为科学家还是名人,至少有一种品行和技能,他会手语,他对手语的概念、对盲道和坡道的概念已经潜移默化了。我的同事的孩子现在就在从事手语工作,这是我十五年以前向我的同事建议的,现在她已经成为一个省手语大奖赛的金奖获得者。我想要把手语的推介作为人道主义的内涵展示,纳入人道主义思想宣传规划中,让孩子们亲近手语,领悟手语。

      第二,在座的各位聋人朋友的重任是不仅成为手语的使用者,成为手语的受益者,还要成为手语的传播者,推介者。1个人教10个人,10个人可以教100人,100人可以教1000人,不可限量。十多年前,我在大连工作的时候市聋协主席尹平手把手教我,使我可以打上几句手语。我希望明年的聋协委员会每个人应该递交10个学习者的名单,你的学生再教10个人。这就是累积,我们应该能够做到。

      第三,我们要从聋校抓起。现在全国聋校达到559所,有着一支不小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教10个人,就是成倍数量。我们要从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抓起,从自身抓起,从娃娃抓起,从聋校抓起。我们现在的差距还很大,更不用说向社会推介。我们考虑事情时往往好高骛远,只是说让社会来关爱,我们自身却没有做到,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建议各地聋协以此为契机,从我做起,从协会做起,回去不用花费多少钱,不需投入多大的财力物力。为什么不把我们所在省的手语推介服务中心建立起来?我们只在想去推动别人去做,而我们所在省、所在市手语推介服务中心在哪里?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各位聋协主席深思吗?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应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第四,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的手语研究和培训机构,这点我特别赞成。现在浙江、上海、北京等不少省、市的手语培训做得非常务实、有效。我给浙江、上海、北京也提一个建议,共同推进手语标准的建立。要有手语的标准评定。哪怕是简易的、初级的也好。浙江的方言手语肯定看不懂,但至少可有一二三种,根据词意来选择,可不可以选择一个建议式的办法?做到简单易学易懂,让社会去理解去接触,而不是你劝社会去接受。我们可以搞初级的培训、中级的培训、高级的培训。手语应不应当设等级?我们可不可以把手语设一个等级,设立手语人才库。我们今天看到唐英主席的发言,手语和口语翻译不大对应。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现在所谓高标准的手语出现了一种纰漏,值得我们去反思。

      当然,在强化推介传播手语过程中,应当采取一点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可不可以把它纳入到职称评定?可不可以为像戴目老师这样多年潜心推介手语、推广手语的功勋,授予荣誉称号,颁授牌匾?我们可不可以把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作为评定的一个载体,评定为知名手语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有“金话筒”奖,我们可不可以评一下中国金手奖、银手奖?可不可以把各地的手语新闻节目进行一下评比?可不可以在各省举办手语大赛?可不可以把手语作为职业化来推广?日本的家庭妇女很多人会手语,借此可以参与社会。我们可不可以把大学的志愿者像绍兴这样动员起来学手语?让社会各个行业的人士来学手语。可不可以动员企业家来为手语的推介、传播赞助设立基金?我们应不应当对手语教师、手语翻译给予适当的待遇?如手语津贴等。这些点子都是来自于大家,我在这里给大家作一个反馈和归纳。如果我们把这些层面做到了,中国的手语就会呈现出新的春天。

      最后一点。研讨当中我同跟大家讲了,当今是现代的社会,科技的社会,人文的社会,共同的社会,我们绝对不能树一面排斥另一面。我们希望手语既作为一个实用性的交流工具,同时也作为一种理论去研讨。我们提倡百花齐放,应当把手语作为一朵红花,红花需要绿叶扶。我们可以通过口语、书面语、唇读、笔谈、电脑打字等等,与手语形成互补、互助、互进。一颗璀璨的手语之花就会在我们中华大地绽放出鲜艳的色彩,让我们都来为培育手语这朵鲜艳之花去付出我们的真情。最终我们要把手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体现,人道主义内涵的一个展示,让它独具特色,独具魅力,为我们中国的聋人,为中国残疾人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录入:敬竹 添加:2007-06-19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