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線網上學習者的需要與教育提供的流程之間,存在的「不相符」,在國際電子學習新的標準上,嘗試為「殘疾」一詞的定義而重新作出界定。
ISO / IEC 24751:2008 《資訊科技-個人化與適應性和無障礙網上學習的教育和培訓》,是一項國際標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已公佈的標準。
fastlink.headstar.com/iso3
該標準認為現時對於學習者在殘疾的需求(或優待) ,跟教學的進行、學習經驗的傳遞之間,存在著不吻合的後果。
舉一個例,如果課程是以音頻來傳遞的話,對一位失明人士來說,便不是殘障。 然而,對於沒具備必需背景知識去了解課程,又或是在嘈雜的環境下來聽取課程的個別人士來說,便屬殘障。
因此,用戶的需要和偏好可能是源自他們的個人背景或環境、技術的要求,以及用戶的設備;例如︰可用的工具和輔助技術如點字顯示器、語音辨識系統,以及替代式鍵盤等等;還有就是用戶的背景以至傳統的感官殘疾。
對「殘疾」一詞的意義作出重新界定後,學習者的需求因而可以得到解決或配套,才是一個被認為能達致「無障礙」的學習環境。
公佈的新標準分為三個部分;第1部分提供一個框架和參考範本,描述和說明學習者的需要與偏好,以及在數碼學習資源上相應的說明。第二部分製訂了包括由用戶衡量以何者為優先的「人人皆可獲得」的個人化需求和偏好的基準。最後,第三部分是提供一項「數碼化資源描述」,以一種共通的語言來描述電腦系統的面貌,方便符合學習者的需求和偏好。
該項新訂的標準或其個別部分,可透過國際標準組織的國家成員機構,例如英國標準協會,或從該組織的中央秘書處以付費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