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生存是艰难的,盲人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云南省丘北县却有一位叫郭继云的盲人,他靠着自强自立不仅养活了7口人,还盖起了耗资17万元的楼房。他从300元起家办加工厂,到如今已成为丘北县较大的个体私营户,成为生活的强者。当地人称他是传奇人物,但是,在光环背后,他比别人多付出的成百上千倍的艰辛和汗水却鲜为人知。
坎坷人生路
茅盾有一句名言:“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怯懦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郭继云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相信命运,坎坷的人生造就了他不畏艰难,坚强自信的性格。
1949年6月,郭继云出生在云南省丘北县一个富农家庭。正当他欢天喜地地憧憬着背上书包、和小伙伴一起去读书的欢快情景时,无情的灾难降临了,他不幸染上了“花花”(医学上叫“麻疹”)。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没过几天,他的两眼被烧得化了脓。痛苦这把利刃一方面刺破了郭继云的心,一方面成了他奋斗的源泉。郭继云没有哭泣,他虽双目失明,走入黑暗的世界,却没有怨天尤人,渐渐地他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开始,他像蹒跚学步的幼儿一样试着走路,并摸索着帮母亲做些家务事。虽然有时被摔碰得鼻青脸肿,有时被人愚弄和瞧不起,可他生性要强,凡是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从不让别人帮忙。面对别人的嘲弄,他默默地承受着。自强、自立是郭继云失明后展翅的起点和方向。
郭继云渐渐长大了。他开始跟随母亲到生产队里挣工分。队里考虑到他眼睛看不见,起初分配他去豆腐坊磨豆腐,算半工。后来,由于他干活老实,而且不分白天黑夜,队里又调他去扯面条和拆机器、洗机器。重活他争着去做,脏活和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全包了,虽然有时累得腰酸腿疼几乎晕倒,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挺住了。他只知道一点,要想吃饱饭就得吃苦,就得挣工分。很快,他获得了全劳力的满分。为了掌握机器的性能和修理机器,他对每个零部件都一个一个地摸,一个一个地记,有时被机器砸破手,他忍着剧痛继续操作。还有几次差点被机器砸死,他仍然没有退缩。功夫不负有心人,郭继云硬是靠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像模像样地“摸”出了自己的人生路。
挑战新生活
由于他技术好,肯吃苦,责任心强,生产队从1970到1980年一直将集体的8台面条机和3台碾米机交由他负责,郭继云不但年年完成生产任务,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机械操作本领。凡是机器有了毛病,他只要一听声音就能确诊。“灾难是人的试金石。”这话一点不假。郭继云经过生活的洗礼后,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当地广为传颂。
1981年2 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盲人聋哑人协会成立,郭继云被选为残疾人代表并参加了成立大会。会后,郭继云当选了文山州盲人聋哑人协会委员。
郭继云深信党和政府允许个人勤劳致富,于是,与妻子商量开办自己的加工厂。他把家里惟一值钱的一头猪卖了,拿着沉甸甸的300元钱,买了一台粉碎机。1982年7月,那间不足50平方米且低矮的茅草房里发出欢畅的机器轰鸣声。就在这时,郭继云收到了云南省农机局授予的“机械操作无差错二等奖”的奖状,这更激发和坚定了他办加工厂的信心。就这样,郭继云300元起家的加工厂投产了。为了准确无误地为顾客称分量,他把铜质秤杆摸得锃亮,为了快速无误地为客人服务,他对一元、五角、二角、一角的票子一张张辨认,时间一长,只要摸到票子他就知道是多大面额的。由于郭继云技术好,收费低,服务态度好,不会昧着良心在机器上做文章,坑害群众,所以,他赢得了顾客,有的农民赶几十里路来找他碾米磨面,每逢赶集的日子,他的店门前总是排成长队。起初他平均每天收入1.4元钱,后来迅速增至18元,这在当时已相当了不起了。1984年8月,中央号召全国开展“增百致富”活动,丘北县首次召开“增百致富”表彰大会,郭继云受到了表彰。在经验交流会上,他一语惊人:“增百算什么,我要增千。”
正当郭继云信心百倍想大干一番的时候,无情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1985年3月,爱妻夏美仙患肺结核撇下他和3个孩子离开了人世。祸不单行,就在郭继云沉浸于失去妻子的悲痛中时,家里又突然失火,几乎把家都烧光了,全力扑救却只保住了加工机器。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痛苦压得郭继云几乎透不过气来,但他没有被痛苦吞噬掉,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加工生产。郭继云虽然双目失明,但心里明亮得很。火烧毁房子却没有影响他的客源,前来加工的人仍然排成长队。他十分感谢这些信任他的群众。他对远道而来的群众优先加工,贫困者一分钱不收,还留他们在家里吃饭。他处处为客户着想,怕火烧后的房梁塌下来伤着人,他鼓足勇气向县农行提交了贷款7000元的申请。7000元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可难坏了当时任行长的周凤昌。不贷给郭继云吧,他是个残疾人,贷给他吧,又怕收不回来。经过反复讨论,周凤昌还是签字把款如数贷给了郭继云。1988年,一幢耗资一万三千余元的砖木楼房呈现在人们眼前。而在当时,丘北县城还有很多人住的是茅草房。社会一片哗然:“看不见的人也能盖楼房。”郭继云没日没夜地干活,一年后,7000元贷款连同利息全部还清,再一次在丘北引起轰动,云南省多家报纸刊登了他的事迹。他的成功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活教材。
告别郭继云,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郭继云的一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是由许多无情的灾难、撕心裂肺的悲痛、血浓于水的亲情和顽强的个人奋斗交织成的坎坷人生。他没有太多的知识与学问,却靠一双勤劳的手走上了致富之路,在“黑暗”中过着好日子。
没有视力照样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郭继云是驾驭生活的强者,是与灾难抗争、主宰自己命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