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盲人工作 /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社团登记后工作取得新成效

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社团登记后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者:
来自:中国残联组联部
人气:1831
2012-07-04

 

      继中国盲协2006年社团登记试点成功后,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于2012年上半年全部履行社团登记法定程序。以2011年11月召开的中国聋协、中国肢协、中国智协、中国精协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新起点,各专门协会紧紧围绕残联中心工作,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发挥协会主体作用,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各类别残疾人。

      按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组织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国际合作交流影响力、增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各专门协会进一步坚持“残联领导、部门配合、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专门协会社团登记后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努力成为本类残疾人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利维护者。各专门协会配合中国残联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制度建设,修订《专门协会委员会工作规则》,制定《专门协会办事机构设置及聘请人员暂行规定》、《专门协会财务管理办法》;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与信息中心、清华大学联合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残疾人社会组织调查研究,开展全国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律创建活动,提高孤独症服务机构的整体水平,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的社会组织;扎根本类残疾人群体,积极建言献策,专题反映残疾人愿望和建议;搜集、整理残疾人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数百条;参与“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与残疾人国际、世界盲人联盟、国际重听联合会、融合国际等国际残疾人组织交流,宣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促进共识、探讨合作;配合应对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工作,提供履约影子报告;参加亚太世盲联理事及政策委员会联席会议;按照“加强民主、增长才干、教育自律”的要求加强对协会骨干的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协会内设委员会和“绽放基金”、“仁爱畅行基金”等有效作用。

      各专门协会围绕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开展社会化科技助残、举办多样性品牌活动三条主线,着力素质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等三项建设,打造学习文化型、服务能力型、创新活力型的“三型”协会组织。积极推进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推动残疾人科技辅助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委托实施的项目落实;协调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出台加强残疾人无障碍金融服务的规定,有效保障了残疾人享受平等金融服务的权利,促进残疾人客户银行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和服务无障碍的实现;积极配合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与同济大学联合设立“无障碍建设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促进同济大学进行校园无障碍改造、设置无障碍课程和试用无障碍教材,举办第一期“全国无障碍建设专题培训班”;积极参与残疾人文化建设,继续推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加配字幕,配合信息中心进行春晚文字直播,受到聋人群体的欢迎和好评;联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星光大道》栏目录播全国助残日专题晚会,展示残疾人艺术才华,倡导残健融合理念、共享文化艺术文明;成立全国盲人阅读推广委员会,推广泰安盲人读书沙龙活动,举办“爱之声”残健青少年读书会;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转移,探索开展并指导基层专门协会进行差额选举试点,参与促进基层残疾人就业创业、安全文明驾车等活动,为近千名西部农村贫困盲人提供免费按摩培训及安置就业;针对基层残疾人及亲友特殊需求开展工作,密切联系并加强同有关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工作,会同广东省于5月份开展试点;促进全国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工作,编写脊髓损伤者康复教材,在全国推广“中途之家”品牌项目。

      各地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联“有坚强的领导、有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预算经费、有活动场地”的“五个有”要求,为专门协会工作开展以及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积极创造条件为本地专门协会承担相关工作项目给予辅助和支持。各地专门协会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本类别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拾遗补缺地拓展有关工作领域,增强了代表职能和服务能力。

      中国残联大力支持专门协会工作,增加年度经费,聘用专职人员,提供办公场所,保证了“经费、场地、人员”三落实。各专门协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两个体系建设,融入事业发展大局,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促进专门协会更加活跃,工作呈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录入:伊然 添加:2012-07-04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