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盲人工作 /让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

让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更有尊严

作者:黄小希
来自:新华网
人气:2335
2013-05-16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黄小希)“残疾人手里拿着自己赚来的钱的时候,眼泪都得掉下来。”今年全国助残日前夕,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残疾人张云山坐在自家的农家乐风味餐厅里哽咽着说,残疾人做梦都想过上自食其力的体面生活。

      今年5月19日是第二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帮扶贫困残疾人”。

      据中国残联介绍,由于受残疾影响、教育程度偏低等原因,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农村,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劳动能力弱等原因,有20%以上的残疾人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

      家庭无任何收入,或者年收入仅几百元,多数家庭靠政府救济和亲友接济……有关专家指出,面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状况,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如何缩小这个特殊群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是残疾人工作亟待破解的一个课题。

      2007年,拥有17万多农村残疾人的吉林市开始实施“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由市级残联为每个乡镇培训一名残疾人生产技术人才,称为“一级带头人”;由县级残联为每个村培训一名残疾人学习生产技术,帮助他们提高和掌握农业生产技能,称为“二级带头人”。在此基础上,再由各乡镇的“一级带头人”带领各村的“二级带头人”组织本村残疾人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十几年前意外致残的张云山,成为这个计划的一名“一级带头人”。十几年间,走出致残之初的迷茫与绝望,张云山用自己的辛劳付出,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也因此在乡里的残疾人中颇具号召力。

      “‘带’就是要带头人带头致富;‘传’就是要带头人传播技术,传递信息。”吉林市残联理事长刘保忠介绍说,“带传”理念是帮助农村残疾人带头人率先学习技术,带头人再帮助其他残疾人学习技术,发展生产,从而推进农村残疾人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小白山乡有8个村,张云山告诉记者,每个村的“二级带头人”都由他进行培训。“市级残联和区级残联聘请专家给我讲课,我再用区残联配备的DVD,边播放专家讲课的光碟,边把农技知识教给‘二级带头人’,再由他们教给本村的残疾人。”

      来自吉林市残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参加“带传培训计划”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达到5260元,是2006年当地残疾人人均收入的3.9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缺技术,资金不足也是农村残疾人脱贫的一大障碍。

      为帮助残疾人解决因资金不足无法购买农机的问题,长春市残联从2009年起实施了残疾人农机互助组(合作社)试点工作,通过为残疾人组成的互助组或合作社免费发放农机具,减轻他们的耕作负担。

      因为腿脚不便,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的王金平过去靠雇人帮忙,才能侍弄家里的18亩地,连种带收一年得花费6000元左右,“有时候即便花钱雇人,也不一定能找着帮手,东北春天种地时间短,容易贻误农时。”。

      加入镇上的残疾人农机合作社后,王金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不用花钱雇人帮忙,集体统一购买种子、化肥还能节约一些成本,更重要的是,农机耕作提高了产量,整个算下来,18亩地一年能多收入1万元左右。

      按照2011年国家颁布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500万以上,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2%以上。

      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农村残疾人收入水平。要继续落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残疾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等农村残疾人扶贫项目。同时希望各地在制定实施扶持农牧业产业规划和优惠政策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残疾人享受政策的准入条件,提高优惠补贴的幅度。

      “虽然我们残疾人在身体上有缺陷,但是通过各种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残疾人一定能让自己的灵魂站起来,一定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吉林市吉得利工贸公司董事长、“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一级带头人马洪贵说。

 

录入:伊然 添加:2013-05-16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