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盲人工作 /人民日报:为残疾人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人民日报:为残疾人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作者:
来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1日12版)
人气:2088
2014-11-11

 

 

爱心助残,携手同行。资料图片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资料图片

     “我虽然是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但通过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依靠发展产业提前步入了小康。”四川省巴中市的养猪大户罗中喜滋滋地说。除了在养殖业大有发展,去年,罗中还在通江县城显要地段,投资20多万元新开了一家土特产批零门市,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像罗中这样依靠不懈努力,自强奋进,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潮中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创业故事不仅激励着身边的人,更向全社会传递着残疾人渴望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美好追求。

     轮椅在前行,盲道在延伸,这是命运的轨迹、生命的乐章……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自身具有极大的潜能,他们的能力、愿望以及他们在平等参与、融合发展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障碍,需要社会各界更好了解,更多支持。努力为残疾人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实现生活梦想的舞台,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

     政策先行

     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

     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需要解决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和面临的问题,更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努力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给残疾人带来长久的福祉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家住甘肃省瓜州县渊泉镇瓜州巷社区的常吉发老人今年66岁,多年前的一次工伤事故让他从此坐上了轮椅。58岁的老伴陈香兰精神一级残疾,全家就靠每月710元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3年,常吉发每月开始享受70元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今年妻子也开始享受每月100元的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生活压力一下子变小了。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有了护理补贴,我们残疾人的日子也就宽裕一点了。”常吉发老人说。

     向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是甘肃省委省政府2013年为民办10项26件实事之一,是针对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依赖家庭成员照料的重度残疾人,解决其生活和护理困难的一项重要民生项目。

     近年来,一系列维护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重要措施陆续出台,国家为残疾人提供适合其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颁布实施《精神卫生法》,在多部法律中纳入残疾人内容,残疾人权益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中作出重点安排部署,初步建立起一般性制度安排与特殊扶助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康复、就业、教育、救助、社会福利等多项制度体系。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在新起点上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确保民生

     在社会发展中托底补短

     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同一片蓝天下,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都有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有责任为他们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谋求自身幸福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当我装上‘天使的耳朵’,我真的听到了美妙的声音,还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唱歌、练琴。”在广西“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情况通报会上,南宁市南湖小学三年级的小华戴着耳蜗说出这句话时,与会专家和家长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2011至2015年,为了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小华就是人工耳蜗项目的受益者。

     从2008年到2013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1200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在近2800个县(市、区)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康复服务覆盖率由23.3%上升到55.2%,残疾人急需的康复医疗项目逐步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

     说起残联为自己建起来的“别墅”,家住新疆五家渠市的残疾人纳文革高兴得合不拢嘴。想起原来的老房,纳文革感慨地说:“原来的老房子都是土坯房,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随时都可能倒塌。” 前两年通过残疾人危旧房改造政策,国家出资4万多元,帮助纳文革建起了敞亮的新房子。不但解决了住的问题,他还办起了家电维修店,生活有了保障。

     近5年来,48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1070多万城乡困难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一些省(区、市)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近5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为30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今年29岁的盲人李乾平来自重庆一个普通的家庭,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系毕业后,李乾平回到自己曾经的母校——重庆特殊教育中心担任音乐教师。“我曾考虑过‘北漂’,从事其他方面的音乐工作,但是想到自己在特教中心从小学到高中,学到了知识和音乐,家里却没花一分钱,我要知恩图报。我要回到母校,将所学的知识反哺给自己的师弟师妹。”李乾平说。

     残疾人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2013年,全国有753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38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45.6万,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1757万。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人生和事业的梦想,正在成为社会大家庭中活跃而卓有贡献的成员。

     有尊严,才会有梦想。托住底、补短板的工作思路,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梦想。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不断融入社会生活,他们自强奋斗,正在各行各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痛苦过,也茫然过,但从未放弃过。”黑龙江齐齐哈尔信息工程学校校长崔连和如此评价自己的奋斗史。12岁那年,一针链霉素让他丧失了听力。而此时,一本《轮椅上的梦》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2003年,30岁的崔连和进入齐齐哈尔大学,成为全国高校讲台上第一位聋人讲师,并获得了全国特教园丁奖。但是,他心里还有另一个梦——建一所聋人大学,让千千万万聋人都能用知识改变命运。崔连和自费开办了一个计算机培训班,20年来,已发展成了该市最大的民办中专——齐齐哈尔信息工程学校。

     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重庆市周月华从大山中的小村庄走上了荧屏。就是她,作为一个乡村医生,拖着残腿,趴在丈夫的背上走遍了家乡的大山小岭,每年诊治病人3000人次,那条山路他们走了20年。但她却说,这只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

     在我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这些优秀的残疾人代表,站在历史潮头,与健全人一样,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步前行。

     融合共享

     在国际交往中发挥影响力

     “我作为中国残联主席,一直和同事们一起为残疾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我希望将中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经验在全球分享,让更多残疾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兄弟姐妹享有更好的康复服务。”——2014年10月6日,波兰华沙,在当选为康复国际下任主席后,张海迪如是说。

     张海迪的当选,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有力证明。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残疾人领域的各项行动,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中国参与了“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年)”行动,认真执行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并参与制定《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在积极吸取国际残疾人事务的先进理念和有关经验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残疾人权利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全面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件,也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人权公约。我国倡导和参与《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出台。作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第一批签署、加入公约的国家,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首次提交的国家履约报告就顺利通过各项审议。

     作为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的发起国和领军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亚太地区残疾人事务的区域合作。2012年,中国残联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呼吁国际社会切实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会议期间,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主要残疾人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代表及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动残疾人事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实现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2013年,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召开的“残疾与发展”高级别会议上,提出将残疾人问题纳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议题,赢得了与会国家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同。

     中国,正因其在残疾人事业领域的不懈努力和为推动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做出的显著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国残联等组织曾获得“联合国和平使者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中国二十五年合作杰出贡献奖”“亚太残疾人十年特别奖”等10多个国际奖项。2003年,时任中国残联主席的邓朴方先生获“联合国人权奖”,成为历史上首个获得此奖的残疾人。2012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授予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女士“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

     顽强拼搏,勇立潮头。在“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下,广大残疾人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真情关爱下,正在克服自身困难,成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让我们共沐阳光、携手同行,以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录入:伊然 添加:2014-11-11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