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有关三峡的诗辞名句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但生长于山东齐鲁的我却从未领略过三峡的神韵。不久前,全国第二届盲人文学“嘉年华”在湖北宜昌举行。作为获奖作者特邀代表,我有幸参与了此次文化盛典,也因此第一次走进三峡。
短短两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展示了近年来全国盲人文学工作的成果,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导向,同时也聆听了专家的创作指导,收获颇丰,可对于我和很多盲人朋友来说,对采风游览的期待更胜一筹,都想早点乘船体验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风光。
然而,天公似乎不太作美。从6日晚起,宜昌便细雨绵绵,天气预报也说7日会有中到大雨,这让大家不免有了一些担忧。为了不让大家扫兴,中国盲协李伟洪主席给大家说了一句宽心的话:“老天爷心里有杆秤,肯定会给咱们盲人开方便之门的!”。令人称奇的事情果然发生了,7日早上雨虽然还在下,但雨势并不大,上车时很多人甚至都没有用宜昌残联专门配发的雨伞。等到了三峡大坝时,竟然云收雨止。当地最富传奇色彩的毛公山也轻掀云纱,让不少人有幸一睹毛主席在山巅云海中的卧身真容。这个情景不仅让我们非常兴奋,就连当地的导游和志愿者也连声称奇。来自河北的盲人作家李东辉不失时机地幽默了一下:“看来老天爷也愿意做助盲工作呀!”大家一时开怀大笑,顿感精气神通透,对老天爷有了无限好感。
要说宜昌的人文风景还真不少,象三国故事中张飞单人独骑勇挡十万曹军的当阳桥,赵子龙七进七出义勇救孤的长坂坡,有着诸多神秘的巴人悬棺崖,记载抗日英烈遗笔的三游洞等等。我们这次的采风地点则是选取了三峡大坝、葛洲坝和屈原祠。
一路行来,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各景区的风貌传说,令人神游古今,感慨万千。我感受最深的,则是在这看似繁多,时空交错的人文景观中浸润的,与山川日月同在的民族精神。
以屈原为例,他是占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更是爱国文人的典范,在中国传统文化史册中有着光彩动人的印记。他出身贵族世家,不论是治国还是文学,可谓才华横溢,然而却遭奸臣忌恨,偏又遇上了忠奸不辩的两朝楚王,最后落得流放途中投江自尽,令人嗟叹不已。聆听他的《离骚》、《九歌》、《天问》,作品中那直指人心的思想仍然让人气血奔涌,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辞人的忠贞气节。盲人群体是弱势群体,但正如海迪主席所言,只要精神不倒,只要真正走进文学天地,就会找到人生的心灵北斗,这或许也是此次采风选择屈原祠的用意所在吧。有感于此,我在屈原祠即兴赋诗一首:“史策列传有灵均,丹心妙笔起风云。大江有幸埋忠骨,一曲《离骚》万古魂”
如果说屈原祠的游览是对民族文化风骨的凭吊,那么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游览,则让我对劳动人民伟大精神有了深刻认识。葛洲坝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当时缺乏现代化的挖掘运输设备,基本上就是靠数以百万的人民群众肩扛手提建成的,当毛主席豪气万千地挥就“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不朽诗句时,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团结奋进的精神便再次载入了史册。而三峡大坝的建成,则是新中国国富民强,生产科技突飞猛进后的又一世界壮举。耗资数百亿的三峡大坝是中国现代工程技术的代表作;它犹如一颗明珠,不仅泽被后世,更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坚实国力的亮丽名片。
面对横亘数百里的三峡,我想到了都江堰,想到了长江纤夫的雄浑号子,想到了抗日名将张自忠和号称国军排名第一的军级名将胡琏,想到了如今身为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会长的国家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正是有了千百万的劳动人民和人民中的英雄忠骨,才捍卫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才奠定了“世界电都”宜昌的今天与未来。
“一江如画拥高台,云中谁人踏歌来?南去飞雁犹不舍,没入秋波久徘徊。”当我再次写下这首赞美三峡秋色的诗句,我的心境难以平复,这壮美的三峡,这如诗如画的三峡,因为蕴含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更蕴含着一种勇往直前,忠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它犹如川流不息的长江,挟雪山雅鲁藏布江的神韵,托起新时代的“中国梦”,浩浩荡荡奔流入海,走向世界。
当东方航空的班机腾空而起,翱翔在浩翰无垠的夜空,我的心仍然驻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回首宜昌点点灯火,我诗兴再起:“青崖接浮云,江流万马奔。明珠藏楚地,高峡跃龙门”。
别了,宜昌;别了,第二届盲人文学“嘉年华”,不必为今天的离别不舍,因为一个充满美好希望的新黎明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