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采风创作 /赵文应 连通器随感

赵文应 连通器随感

作者:赵文应
来自:
人气:1728
2015-12-02

 

     在未到过葛洲坝、三峡大坝以前,每每提到连通器,我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U型管、虹吸管,乃至我家菜地里由水窖、塘堰和连接它们的暗渠所组成的连通器。然而,自游览过它们后,应用连通器原理让船爬楼梯的情形,就会常常浮现在眼前,导游喜欢叨唠的那句:“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流水冲砂,静水发电”的话,便会在耳旁回荡。

     那是今年11月7日的事了。这天下午,参加第二届全国盲人文学嘉年华的我们,在游览了三峡大坝、屈原故里,顺水行船快到葛洲坝时,随着船舱喇叭传来导游的一声:“各位游客,本船就要过船闸了。请大家注意观看船闸开启的壮观场面。”未等他说完,我就一把推醒正在打盹的妻子,让她带我去看。可当我们跑到甲板时,早已是人山人海了。船头和船的两侧都是驻足观看的人墙,被人墙挡住视线的我们,只能从他们的头顶仰视到半拉船闸,而无法看到全景。这下可急坏了我,说真的我就是冲着过船闸,感受爬楼梯体验小小连通器,解决大问题来的,因此,不能因这墙让我终身遗憾。于是,我像阿基米德那样,遇到困难,乃至性命攸关时,当直线走不通时,便走曲线。于是我先向众人自我介绍,然后询问他们,谁曾看过大船过闸?许多人听了直摇头,只有一位长者边点头边给我让位,也许他真看过,也或许根本就未曾来过,而他给我让位,纯属于恻隐之心也未可知,因为他看到我右侧那空空的袖管,深陷而睁不开的双眼。此时,我无暇考证这些“也许”的真伪,或许都是也许吧,但他让位是千真万确的,所以,道过谢后,便全神贯注地盯住船闸了。此刻,整个船闸尽收眼底。妻子告诉我,在船闸的前面停着四艘准备“下”楼梯的船:前面并排着两艘,与我们乘的这艘船并排的还有一艘。据导游介绍,像我们乘坐的船,一次可过六艘。

     正当我冥思苦想船闸如何开关,船只如何进出上下楼梯时,导游的声音又一次传进我的耳鼓:“各位游客,快看,闸门打开了!”妻子边看边告诉我说:船闸就像两扇巨大的推拉门,可左右自动推拉。当要打开船闸时,按下打开按钮,闸门就向左右两岸收缩,直至完全缩入两岸的槽内。这时,船开始徐徐驶入两闸内,待其完全进入后,船闸从两岸伸出合拢,重新组成船闸。此刻,第二道闸门通过暗道开始放水,当水位下降到与下游的水面高度一致时,第二道闸门向外即向下游打开,待闸门与两岸平行时,开始向两岸收缩直至完全进入槽内,过闸船只即可驶出,从而结束下楼梯的过程进入主航道——这是葛洲坝只有一级船闸的“下楼”过程。这过程大约需要一小时,而具有五级船闸的山峡大坝,则需要四小时,才能下到距上游高达113米的主航道。

     那次乘船体验“下”楼梯过葛洲坝船闸连同那次文学嘉年华活动,早已成为了过去。然而,每每闲暇想起,依然是那样的激动、兴奋、高兴和自豪!当然也少不了冷静反思时的揪心与悲凉。这都源于连通器,无论它是有型的还是无形的,都让我云绕脑记,难以忘怀。

     是的,就拿儿时埋在菜地下的暗渠连接我家水窖与生产队的水田组成的连通器来说吧,如果没有那丘一年四季都有水的田做后盾,无论水窖挖得再深,也可能无水,由此再往上溯,如果没有国家修建的水库和沟渠与生产队的田相连,并源源不断的供水,它就会干涸,同理,如果没有独立、富强的国家,即便水库、水田、水窖都有水,并能够种出许多的蔬菜和粮食,甚至拥有了财富,也很可能成为列强们争抢的猎物。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8年,被大小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的历史不就证明了这一点?仅一个甲午海战的失败,就向日本赔款两万万两白银!在那个时代,孙中山曾提出在三峡修建大坝,可在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国家哪能担当起如此重负?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也只能是梦想。这几代人的梦想,直至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升的今天,才得以梦圆。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坝——三峡大坝,既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象征,更是共产党人不畏困难,敢于牺牲,前赴后继,励精图治,造福于万代千秋的彰显。想到这里,难免对流放途中听到楚国被秦所灭,而怀抱砂石投江自尽的屈原惋惜,就像军人一样,战败了不能以死谢罪天下,而应向曾国藩那样屡败还要屡战,直至胜利。因此,无论是军人的邓世昌、丁汝昌还是政治家的屈原,失利时自杀都是不可取的。当然,更不能像汪精卫等汉奸,为苟且偷生,不惜卖身求荣,投递叛国。

     有型或无形的连通器的应用,在我们盲人身上也是随处可见。譬如吃低保,明年将在全国残疾人中实行的困难补助、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等,当然也包括从事文学创作,并参加盲人文学嘉年华活动的你我,这些都是因为有国家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积淀,赶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代,才有这样的好日子和机会。这无形的连通器,就是通过民政、残联和盲协这纽带、桥梁,把国家的利好政策输送到有残疾的千家万户。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即只有当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富裕,所以,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难怪巴金小说《家》中有这样的感慨:“匈奴不灭,何以为家?”这句话,让我联想起两千多年前的屈原,为何投江;联想到了王昭君远嫁,使汉朝与匈奴六十年无战事,其功劳不逊色与霍去病;更联想到了张自忠将军在抗日前线报国血洒疆场的浩然正气。

     “顶峰徐步,低头沉思”,屈原的这句话,仿佛是专门为盲人量身定做的。因为视障,走起路来自然快不了,眼球极度萎缩,双目微闭,一副沉思状。这情形,这模样,非常契合我的实际,只不过我是一个脑袋空空的普通盲人罢了。不过,我还是经常冥思苦想。于是从小小连通器想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即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反之,则国 穷民苦,甚至国破家亡。所以,才有“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警纪,当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时,要挺身而出,正像抗日名将冯玉祥将军在湖北宜昌三游洞的题字:“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严立三题字“不共戴天”那样,谁侵犯国家、人民的核心利益,不共戴天!所以,我们要发扬当年张飞独人独驹利于丹阳桥,吓退曹操千军万马的大无畏精神,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录入:伊然 添加:2015-12-02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