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人们额外的力量以及感官,让他们能够掌控自己身周的世界,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电影《X战警》中的情节。然而,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却感到,自己也许恰恰完成了如此的壮举,凭借一款全新的设备,全盲及低视力人士的日常生活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据悉,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了该电子设备的原型产品,能够识别出盲杖无法触及的障碍物。这一作用堪比盲杖的新品可能成为视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一旦识别到了障碍物,视障用家就能够收到警报,明确自己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澳大利亚生活着超过6万名视力障碍人士,而放眼世界,视障者的总数则高达2.85亿。
之所以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团队,墨尔本大学电子及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伊莱恩·王有着个人的原因。她九岁的儿子弥迦便是一位视障者。
弥迦出生之后,王教授就感到,自己应该能够与同事们一起,为儿子做些什么,进而,对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视障者产生影响。“作为工程师,我的目标一直是设计一些有实际作用与意义的产品,研究的本质就是,你的眼光应该具有20年的前瞻性。然而,我却希望设计一些实际的、真正有用的产品。”
王教授与澳洲视觉障碍协会以及澳洲导盲犬协会取得了联系,了解了现有的视觉辅具情况以及视障者目前尚未实现的需求。视觉障碍协会定向行走专业教师潘妮·史蒂文森解释道,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尽管盲杖与导盲犬能够有效的探知诸如建筑物、电线杆以及篱笆墙等突出于地面的障碍物,但是,视障者却很难凭借现有的出行辅具,了解人行道上的凹陷或是路上的小坑这类低于路面的危险信息。史蒂文森女士谈到:“由于需要推婴儿车、使用轮椅以及助行器等设备,用家的双手必须协同操作,因此,如今,无法有效使用盲杖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侦测诸如路缘石、坑洼以及月台的尽头等路面起伏情况的工具。路面上的沟沟坎坎十分常见,你必须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
墨尔本大学开发的这一原型产品使用了一系列摄像头以及激光发射器,以扫描用家身周的路面,探索各种凹陷、斜坡以及深坑的位置。随即,设备会发出语音或震动警示,帮助用家避开近在咫尺的危险。
研究团队在墨尔本的大街上对该设备进行了测试。王教授谈到:“我们走过10个凹坑,观察该设备是否能够正确的告知用家其所经过的10个凹坑而不是9个。”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不断缩小该原型产品的体积,微调激光发射器的位置,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任何光线环境下有效工作,确保摄像头能够对收到的障碍物信息进行高速处理,满足视障用家行走的需求。史蒂文森女士表示:“该设备必将改变视障者孤立无援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变的更为独立。”
研究团队希望尽可能的降低该设备的制造成本,提升便携性,从而让最终产品拥有如同盲杖一般的使用便利性。然而,王教授却无法肯定,该设备是否能够真正取代盲杖的地位,她表示,“盲杖的确是一种神奇的工具,它不仅无需安装电池,还可以适应各种天气情况,并且能够进行折叠。你绝不可能真的将之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