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活里,有一位密不可分的朋友,它的名字叫“读屏软件”。它是一种安装在手机或电脑上,辅助我们盲人上网的屏幕朗读软件。与它结缘,可以说是我失明以后遇着的一件最大的幸事。它给我生活带来的益处,是难以计数的。其中使我终生受益的,便是它助我在人生绝境中寻得一条新生路的事了。
我是三年前失明的,那年我31岁。刚失明那会,我和父母在痛苦之余,也开始考虑我今后还能干点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按摩工作。可造化弄人,我不仅患有视力残疾,还患有轻度的肢体残疾,按摩我是干不了的。其次是算命,我又不愿意学。而那时我和家人都对盲人的世界知之甚少,不知道盲人除了按摩和算命还能干什么。因此考虑结果很快得出:我什么也干不了啦!那段时间,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顶多偶尔听听电视,但耳朵听着电视,心里却胡思乱想着。我以为,我的余生就要这样度过了。
转机出现于两个月后。一天,二姨的女儿兰表姐来看我,聊天中,她说她的小叔子借助读屏软件把手机玩得很溜。我很诧异,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读屏软件。虽然我早就知道兰表姐的小叔子也是一位盲人,但并不知道他早已在用读屏软件。我忙问:“能上网么?”她说:“当然能,一般的上网它都没问题。”我像听说有东西能助我复明似的,心里又兴奋又有点怀疑,但我还是很相信兰表姐和现代科技的。当时想法很简单,只是想用它听听音乐、听听书、聊聊天,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第二天,我便托在外地工作的兄长帮我买了一部新手机,装上读屏软件,邮了回来。
我收到手机,高兴极了,我整天的拿着它摆弄,不愿释手。起初,我只是在上面听听书,与老友们聊聊天。
不久,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进入了我所使用读屏的公司创建的一个盲人论坛。听了众网友发的帖子,我这才算是走进了盲人的世界。原来现在大多数盲人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而且因为有了读屏软件,大家从事的职业也多元化了,有借助读屏软件写代码的,有做电话客服的,有做音频后期制作的,有写作的。这些职业每一个都让我心动不已,跃跃欲试。但是因为刚接触,对这些职业都不大了解,不知从何着手,因此也仅是想想而已。不过,在这里,我已经依稀看到了一丝未来的曙光。
论坛里有许多版块,我最爱关注的是文学版块。这里常“看”得到盲人朋友发的原创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我因为失明前是学书法的,那时常与古诗词打交道,所以特别留意他们发的古诗词,“看”了几天,也激起了我学习诗词的欲望。
说学就学,我首先在我先前听书的那个阅读软件里,搜了一部《唐诗三百首》来精读,因为我们看不到字形,而常规的屏幕朗读,对文字又只是一读而过,很难辨识同音字和陌生字。要精读,辨识字词就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须用到读屏的一个功能:“虚拟屏”,它的操作极简单,连按两下音量减键,手机屏就会变成虚拟屏,用手指在屏幕上左右划动,就可实现逐字朗读了。手指划到哪一个字,单击,它便会组成词语读出来。每一个字组词都不同,且固定。比如“屏”字,它就会读出“屏息、屏幕的屏”,而“平”字,则会读出“平面的平”。上下划动,即可换行。有了这个功能,我就能很容易地把一首诗词所有的字词都辨识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我就用浏览器查其释义。同时,我还使用浏览器,学习了用韵、平仄等诗词的基础知识。我一面自学,一面也把自己的习作发到论坛里,与众网友探讨交流。虽然进步很慢,但总算是有进步的,次年还得了一个小奖。这使我信心大增,我当时想,我是否可以走这一条路?
然而,随着我对诗词现状的逐渐了解,我发现写诗,是很难挣到钱的。。将其作为一条谋生的路,是不行的。当我再次思考我还能干什么时,我想起了先前在论坛里听到的几位当代盲人作家的励志故事。他们中有的是做自由撰稿人的,有的是写网络小说的。这让我的心又热了,考虑再三,我决定也走这条路。我觉得,这条路还是很适合我的,至少身体条件允许,将来即使做不了自由撰稿人,做个普通网络写手也很好。于是我便把诗词当作爱好,改主学现代文学。
第一步自然是打基础。以往的见识告诉我:现代文学的基础,主要是鲁迅、郁达夫、朱自清等先生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于是我便在阅读软件里搜了一部鲁迅先生的作品集,用学习诗词时总结的方法,开始学习。这回为了让学习更有效率,我还给自己排了一个“课程表”:上午精读近现代名家的短篇小说或散文。下午就听一些经典名著(长篇)。间或也会写一两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练练笔。
转眼间,我的文学学习之路已走过一年多了。这一路走来,虽未取得什么大的成绩,至少我的生活因此变得充实了。
身为一个特殊的盲人,我的脚下原本没有路,后来因为有了读屏软件,才有了这条难得的路,因此我很珍惜它。我想,无论前路有多么艰难,我都会义无反顾,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