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盲人风采 /她,用眼里仅有的一丝光亮,点燃精彩人生——记浙江省舟山市青年越剧团团长陈艳萍

她,用眼里仅有的一丝光亮,点燃精彩人生——记浙江省舟山市青年越剧团团长陈艳萍

作者:陈静
来自:舟山日报社
人气:63321
2020-09-03


图为陈艳萍

       瘦高的个子,一头利落短发,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这是很多人眼中的陈艳萍。

       41岁的她,因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睛只能看到一丝光亮,但她却在12年间带领团队积极参与为老助残志愿服务,为偏远海岛老人、残疾人送戏下乡800多场,把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东极诸岛、大鹏山、衢山、六横、桃花等海岛,都留下了她委婉动人的声音。

       近日,在浙江省第二届“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发布会上,舟山市青年越剧团团长陈艳萍荣获浙江省“最美残疾人”称号。

       人物名片

       陈艳萍,定海白泉人,视力一级残疾人,现任市青年越剧团团长,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浙江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浙海大青衣戏曲社专业指导老师等。

       她曾经4次登上央视舞台并拍摄专题纪录片,参演的节目获得过全国和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类金奖、浙江省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银奖等,还先后获得市优秀志愿者、市“最美残疾人”等诸多荣誉。

       2015年,她和市残联联系,成立了市残疾人艺术培训基地,让爱好文艺的残疾人走出家门,为他们的文艺梦想插上翅膀。同时,她开展戏曲进学校普及活动,扶持浙江海洋大学建立青衣戏曲社。

       对话

       1.身残志坚

       志愿服务12年送戏下乡800多场

       对话舟山:首先祝贺你获得浙江省“最美残疾人”称号。听说你是从2008年,市青年越剧团(以下简称“青越”)成立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为老助残志愿服务?

       陈艳萍:是的,2008年10月,我和俞静等几个年轻票友共同组建公益组织“舟山市青年越剧团”。剧团成立以来,我们自掏腰包购买服装、道具、音响设备等,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开展文化惠民演出800多场,服务近17万人次。10多年来,我们几乎走遍了舟山住人岛屿,唱遍了海岛渔农村的各个庙宇、礼堂,也收获了无数的爱和温暖。

       对话舟山:你自己也并不富裕,这样贴钱做公益,值得吗?

       陈艳萍:每次我接活,同伴们就会问我:“说吧,这次要亏多少钱? ”我们的很多演出虽然没什么收入,有时候还要贴钱,但最终大家都甘之如饴。

       对话舟山:这么多年下乡、下海岛演出,应该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能简单说说吗?

       陈艳萍:我记得有一年去桃花岛演出两场。第一场演出结束后,岛上的工作人员问我:“你们能不能也去敬老院演一场,老人们难得看到这样的表演。 ”虽然敬老院离镇子挺远,而且我们第二天还有演出,不过我还是答应了。为了省钱,当天晚上我们全体住进敬老院。每人就一张凉席,也没热水洗澡,团员们擦擦洗洗安置好,便在院子里“咿咿呀呀”开唱了。

       第二天凌晨4时多,大家正准备起来洗漱,闻到一阵阵粥香。原来是敬老院的老人怕团员们饿,特地早起煮了红枣粥。那粥真是太香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你说,我们这样做值得吗?  

       2.视力渐弱,

       为学越剧付出更多艰辛

       对话舟山:你后来因病造成视障,平时的排练是不是更加不适应、不方便?

       陈艳萍:在我26岁时,被诊断出患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从当初的不敢面对,到现在的坦然接受,这十多年的志愿服务让我从痛苦中解脱,更加自信地去展示自己,打开心门。平时排练、练身段,俞静都会摆好动作,让我一点点摸,然后学着做。记台词,都是团员帮我录好台词,我再一遍遍反复听,直到背熟。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训练,才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话舟山:那下海岛演出呢,会不会困难重重?

       陈艳萍:送戏下海岛不仅我自己要克服很多困难,团员们也一样。有时候需要当天来回,遇上风大浪高的时候,晕船就是家常便饭。我很庆幸自己周围有一群胜似亲姐妹的团员,每次下海岛演出,我们的团员或者她们的孩子都会帮我,会说:“艳萍阿姨眼睛不太好,让她拉着我走。 ”

       3.倾其所有,

       为残障人士组建艺术基地

       对话舟山:除了“青越”,你为什么在5年前又组建舟山市残疾人艺术基地?

       陈艳萍:残疾人真的太不容易了!所以5年前,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成立了这样一个艺术基地,希望可以让残障人士来基地免费学习。

       对话舟山:这个艺术基地在什么地方?

       陈艳萍:在定海。因为没有场地,我把自己唯一一套房子用来作为基地,因为没有别的居住地,目前借住在朋友家中。

       对话舟山:你为这个艺术基地肯定付出了很多,应该也收获了不少感动吧?

       陈艳萍:是的,今年建军节的志愿演出,就有一位盲人小伙上台用葫芦丝演奏了一曲《军港之夜》。之前,他为这次表演练习了好几个月。那天登上舞台,我比他还激动,他在台上吹,我在台下哭。

       对话舟山:像这样的小伙子有很多吧?

       陈艳萍:多,别看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残疾人不多,其实他们多待在家里,我们看到的只是小部分而已。他们觉得身体有缺陷,不愿意出来,宁愿隔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他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折翼的天使,而我组建这个艺术基地,就是为了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可以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目前,基地大概培养了60多名残障文艺爱好者,组织以残助残的文艺演出15场。在浙江省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基地编排的越剧《十八相送》和古筝弹奏分获金奖和铜奖。

       对话舟山:艺术的力量太强大了。

       陈艳萍:艺术能让人从自卑中走出来。残疾人大多数有自卑倾向,他们最希望获得的,不是社会大众给予的同情,而是一种平等和尊重,他们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这么多年,我自己深有感触,从一开始不太愿意说话到现在侃侃而谈,是因为我用自己的努力体现了价值。所以我要把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4.不忘初心,

       将越剧事业传承给下一代

       对话舟山:今年暑假,你们举办了“海岛梨园”首届少儿戏曲夏令营,效果如何?

       陈艳萍:开学前举行了戏曲夏令营的结业典礼,不少孩子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越剧有非常大的兴趣,这是最让我们觉得开心的。

       对话舟山:为什么会想到办这样一个夏令营?

       陈艳萍:如今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乐器、学表演,但是很少有家长会想到让孩子学戏曲。中国有戏曲300余种,比如越剧,将唱念做打融为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什么不让孩子学越剧呢?而且这次夏令营,我们也发现了不少有戏曲天赋的好苗子。

       对话舟山:这个夏令营也是公益性的?

       陈艳萍:对,从筹备到开班仅20天左右,有50多个学生报名,我们挑选了其中30个。我们非常感谢舟山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和舟山市民政局。前者无偿为我们提供了精良的师资,后者免费为我们提供了场地,让夏令营得以顺利开班。

       对话舟山:你们还负责舟山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陈艳萍:自从决定教学,除了志愿演出,我几乎把除工作之外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给了这帮学越剧的孩子,用我满腔的热情,尽我所能从台步开始一点点地教。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孩子们的表现也让我感到骄傲。今年8月,舟渔学校学生参演的戏曲作品《越韵童谣——从小养成好习惯》荣获浙江省少儿戏曲小金桂奖评比集体节目金奖,并成功入围第24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节目评选,这也是舟山首次在该集体项目上获此殊荣。

       记者手记

       认识陈艳萍、知道“青越”大概是在四五年前,那时候“青越”在淘文化网上的点单量比其他团队多好几倍。当时,她们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一定会坚持把“青越”这个公益组织做下去。

       当时,为了剧团发展,陈艳萍和副团长俞静每年都要倒贴不少资金,团里的所有道具服装都是她俩负责。虽说是社会组织,但是她们的行头一点不比专业团队差,一个头套3800元,一件花旦衣1600元,一双绣花鞋200元,一套最简单的首饰也要近千元……两人各自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俞静的房子用来堆放“青越”的器材、服装,陈艳萍的房子则成了舟山市残疾人艺术基地。

       卫校毕业后,陈艳萍因为视力问题没有上大学,这成为她心中最大的遗憾。

       去年,浙江特殊教育学院首次公开向社会招生,陈艳萍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这所学校。所以,平时除了工作、做公益,她还要学习。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电脑,她还开始学习电脑知识。

       一步步过来,陈艳萍走得并不轻松,但是她很开心,也很满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十余年来,陈艳萍带领团队积极参与为老助残志愿服务,为偏远海岛老人、残疾人送戏下乡800多场;培训残疾人文艺爱好者100多人,并通过公益艺术培训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开展戏曲进学校普及活动,扶持浙江海洋大学建立青衣戏曲社,参与公益培训300多课时,受益学生650人。

       从事公益事业十余年,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真挚善良的心,默默地为社会大众唱着越剧,甘于付出无私奉献,不计代价不图回报,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录入:伊然 添加:2020-09-03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