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按摩论文集锦 /浅谈练功在按摩手法力度增长的作用

浅谈练功在按摩手法力度增长的作用

作者:
来自:
人气:1733
2007-04-19

 

      关键词:手法力度  练功  相关性  力度增长

      按摩手法是依靠力来体现治疗疾病和保健作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力度是按摩手法的灵魂和生命。”按摩手法的力度是与操作者的身高体重有关系的。但主要还是与是否进行专门的练功有重要关系。按摩手法的练功,不但要练硬功,还应该练柔和、灵活、协调等手法的一致性。按摩手法是在力度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许多技巧性手法也必须建立在力度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其技巧效果,从而达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

      本文从两个角度谈谈练功与按摩手法,力度增长的关系。一为练功产生力度,二为技巧与力度。

      1.练功产生力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练功是化按摩手法学习的同时或先于学习之前进行的一种增长力量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上,习武和习导引者就很讲究练功,并编制和创造了许多功法。例如:动功中的少林功法。少林内功的功法特点是:着重于腰腿根基的霸力和上肢的力量锻炼。这些功法有力度,有深度使锻炼者不但在功法上能够锻炼腰腿根基及上肢的力量,而且就身体素质和人格情操上都能得到很好的陶冶。再如,静功中易经功。它的功法特点使静止性用力,其动作姿势刚劲有力,如雕塑一样健美。就功法动作来讲,将力与形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锻炼,能使练习者的身体健康,力量增强。

      在按摩工作中对按摩工作者还要进行按摩手法方面的功法训练,这些针对性的专门功法,有利于手法操作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如运掌,运指,运腕,鞠躬法,鹰爪功,推柱功等。使练功者在按摩手法操作中达到灵活、有力、柔和、协调、均匀、渗透的功效。使被按摩者的身体在保健时会感到舒适、放松、满足;医疗时会感到轻松、减轻、康复。

      按摩手法的三要素,力度、幅度、速度是一种手法的标准。力度是指:按摩手法操作时的力量大小、强弱、轻重的指标。按摩手法操作者要依据被操作者的体质对手法的耐受程度而定力度的大小。一般是以被操作者感到舒适、足量为度,绝对不是为了治病而忍受疼痛。或为了表示坚强而忍受痛苦。从事按摩工作的人,不一定是力量大按摩手法就好,力量小按摩手法就差。其好坏是体现在练功的功法深浅上,手法的力度运用上。正确的练功和得到要领的练功,气力才能增长,功力才能递进,手法才能提高,技巧才能精良。

      练功是手法的基础,手法是按摩的关键。练功在按摩手法,力度增长上是起一种循序渐进的作用。除了正确掌握练功的动作及方法之外,其态度端正,坚持不懈,方法正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要将诸方面都做好,练功才能出效果,手法才会起效应,收获才会丰且厚。

      2、技巧与力度

      按摩手法的力度主要是指:手法的功力与技巧力,要发挥手法的技巧性。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指力、腕力和体力。也就是说技巧建立在了力的基础上。没有力就不会做出技巧性的动作,更谈不上高质量技巧动作。只有在力度的基础上,在熟练的功法上,在恰当的部位或穴位上,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恰到好处地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技巧动作。

      物理学中的力有三大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合理地使用力的大小、方向、角度、频率、持续的时间,是按摩手法操作中的关键所在。例如:震颤法,在腰部操作时,只要作用点选准,用双掌跟重叠震颤并持续一定时间,对腰部的病症是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这个手法就是建立在一定时间的频率、持续力上操作的,其技巧在于将震颤的频率及力传到腰部深层肌肉、肌腱,使其不活动的肌肉得到力的振动,从而改善血液供应及循环。达到消除疲劳和放松肌肉的目的。再如扳法的使用,就是一巧破千斤的技巧和力度的合理运用。体现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角度等方面的巧妙结合。

      在按摩手法的每一种类里,力度和技巧无不体现在其中,尤其是在复合性手法中,更是离不开技巧的应用。技巧产生于熟练之后而建立在力度之上。这些高难度动作往往离不开坚持不懈的人证勤奋的练功。练功的针对性及专业性是产生高质量、高难度、高水平的技巧性手法的唯一途径。

      总之,练功将力度恰到好处地施用在医疗和保健按摩手法中,而技巧又在力度的基础上,发挥了手法的灵活性,达到了一个刚劲与柔和的统一,表层与渗透的统一。使中华名民族这一古老的奇葩,如今的到了空前广泛的普及。是我国按摩界乃至世界按摩业对按摩方法从种类到理念都有一个新的认识。而真正意义上要想达到按摩手法上的高、精、深的程度还是要进行专业的练功。并将古老的练功术和新时代的科学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练功者在认识上举一反三。在功效上事半功倍,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把我过的按摩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录入:伊然 添加:2007-04-19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