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评点文摘 /让知识穿越黑暗,带领盲人通向光明之路!——写在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际

让知识穿越黑暗,带领盲人通向光明之路!——写在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际

作者:石文君、文梅
来自:华夏时报网
人气:1071
2023-12-08

    

    

    z1000.png

    图为中国盲文出版社在做盲文校对

           这是2023年初冬的首都北京,空气清新冷冽。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大楼温馨宁静,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屋内一排排的盲文图书上。阳光跟随着盲人的指尖,在书页上来回跳动,盲人读者通过盲文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大楼的六楼,是中国盲文出版社的编辑部,中国大部分盲文出版物,都诞生于此。

           我国视障群体人数超过1700万,由于看不见或看不清,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存在诸多不便。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创立,打开了视障群体获取知识的无障碍通道,为盲人在阅读、就业、学习等方面,提供了文化支撑。中国盲文出版社是我国唯一一家为盲人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出版机构。

           2023年,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70周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下,我国盲文出版事业得到了良好稳定的发展,中国盲文出版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起来的,70年来不断提升产品丰富性、内容的夯实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样态逐渐完善,为盲人群体带去了优质且务实的文化体验和精神食粮。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盲文出版事业

           盲文是盲人朋友交流学习中难以替代的工具,推动盲文出版事业的发展,中国盲文出版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关怀下,盲文出版事业获得了稳定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盲文出版事业就被优先纳入社会发展大局。1953年7 月,盲聋哑教育处组建盲文编译组,同年,《新盲字方案》在全国推行,盲文出版有了统一标准和规范,此外,中国盲人福利会也在1953年成立,内设盲文出版组,这是中国盲文出版社前身。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盲文图书《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版发行,之后,中国盲文出版社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和盲人朋友需求,出版了更多品种和数量的盲文出版物,及时将党和国家的重要精神传达给盲人朋友,满足他们日益丰富的阅读需要。

           但盲文图书纸张用料特殊,制作过程复杂,耗时长,从前期调研到选题策划,从校对到印刷,一部盲文图书面世时间可长达一年之久。

    z2000.png

    图为印制部工作人员对即将出库的盲文书做质检

    z3000.png

    图为盲文编译部一明一盲配合做校对工作

           为了让盲人更加及时平等地享受阅读的权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其中,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换而言之,中国盲文出版社可以不用经过作者同意,将其作品制作成盲文出版物,且不用支付版权费用。这为中国盲文出版社在出版盲文读物时提供了最切实的保障。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要求: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盲文出版物制作过程复杂,印刷时间长,出版数量不多,中国盲文出版社一直以来只将出版物发往各地盲文图书馆或特殊教育学校,鼓励盲人朋友以借阅的形式免费阅读盲文读物,但同时也保留来电订购的方式,以满足盲人朋友的不同阅读需求。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出了更完善的规定,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

           此外,世界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马拉喀什条约》(下称《条约》)在中国已实施一周年,该《条约》旨在为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这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盲文出版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助推剂。

           近年来,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项举措并进,共同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下,中国盲文出版社将大量优秀的出版物制作成盲文出版物,为视障群体获取阅读资源提供了更多便利。

           盲人朋友生活学习的温暖陪伴者

           黄莺是首批参加普通高考考入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目前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她告诉记者,自己两岁时由于高烧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最终失明。从小学到高中,黄莺都是在盲人学校里学习的,直到大学,自己也还会借阅中国盲文出版社的盲文书,或者相关产品,中国盲文出版社,陪伴了她整个学习生涯。

           黄莺表示,在盲校的第一课,就是学习盲文,自己一开始学习盲文时,最大的困难是写盲文。“我入学的年龄比较小,大概六岁,写盲文用的纸张比较厚,用盲文笔往纸上扎洞的时候,我手上没什么劲,就用脑门靠近鼻梁的地方顶手,以此给手部增加一些力量,帮助我更好地写盲文,直到现在,我写盲文时间长了,也还会用这样的方法帮助自己写字。”黄莺说道。

           “我最早阅读的一本盲文图书叫做《盲童文学》,每两个月一期,每隔两个月都会邮寄到我们学校,里面有各种类型的文章,还有交友信息,我们可以从上面找到其他学校的视障小伙伴,一起写信交流,从而认识更多的朋友。”黄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黄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己曾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办过借阅卡,每次可以借阅6本书,都是通过快递的方式免费寄送。学习钢琴时,自己曾借阅过盲谱,平常订阅《盲人月刊》,上大学后,为了能看懂高等数学里的符号,借阅过《中国盲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时,还使用过中国盲文出版社的盲文电脑。“电脑可以将电子版的资料显示成盲文,以盲文的形式阅读试卷,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复习。”黄莺说,盲文图书数量不多,更新速度也不快,但自己一直都在跟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工作人员也经常向自己了解,目前最需要哪方面的书籍。

           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下,盲人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更加多元,电子阅读逐渐开始兴起,中国盲文图书馆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形态,帮助盲人更方便快捷地阅读想要的资料。“中国盲文出版社的产品挺多的,我用过听书机、盲用电脑、盲文点字显示器,还有阳光读屏软件,官方App里有很多电子的有声图书资源,这些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黄莺告诉记者,自己早在初中时,就在使用“读书机”了,“因为效率高,速度快,盲文教材之外的书籍,都可以用这台机器辅助阅读。”黄莺表示,自己还会通过收音机听评书等内容,直到智能手机、电脑等的出现,使用电子阅读频率变得更高了。虽然借阅纸质盲文图书的次数变少了,但黄莺只要有时间就会参加中国盲文出版社组织的活动,为无障碍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盲文出版事业离不开多方助力

           据了解,为满足盲人朋友多元的阅读需求,中国盲文出版社全力推进盲文书刊、有声读物、大字图书、无障碍影视、数字出版等五项出版与传播工程。目前,已形成年均出版盲文读物1000种5000万页、多媒体盲人读物1000课时、有声读物1250小时、大字版图书200种、无障碍影片近百部的出版规模。但依然存在出版物种类较少,内容更新较慢,制作成本高,发行少等现实问题,此外,基层盲文图书馆建设数量,有待提升和完善。

           增加盲文资源获取渠道,丰富盲人的精神世界,提高盲文的推广和普及程度,搭建全民文化交流、知识共享平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盲人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比以前,盲人朋友的阅读需求更加多元,辅助视障朋友阅读的工具也越来越多,希望以后出版社在出版书籍的同时,可以同步搭配电子版本,这样能更方便盲人朋友及时阅读,同时也扩大了盲人朋友在阅读领域的可选择性。”黄莺说道。

           中国盲文出版社风雨兼程的70周年,见证了我国盲文出版事业的发展,在丰富盲人精神世界的路途中,承担了重要角色。70年来,盲文出版事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和高度关怀,离不开中国盲文出版社广大盲文出版工作者的付出,也离不开读者一直以来的陪伴和真诚建议,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盲人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为盲人更好更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盲文出版社将继续引领盲人文化事业向前发展,为盲人朋友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继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我国盲人文化事业迈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录入:伊然 添加:2023-12-08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