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盲人工作 /华夏时报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推动无障碍科技创新浪潮​

华夏时报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推动无障碍科技创新浪潮​

作者:王晓慧
来自:华夏时报
人气:148
2024-09-02



       巴黎荣军院射箭训练场的无障碍通道

       巴黎残奥会已开赛,22个比赛项目分布在20个比赛场馆进行,其中,大部分场馆均是由奥运场馆转化而来。

       “相对于奥运场馆而言,残奥会场馆的改造和转换我们更多注重的是无障碍方面基础设施的安装。”负责巴黎荣军院场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里是残疾人射箭项目的比赛场地,很多残疾人都是坐着轮椅过来训练和比赛,所以,赛场和训练场地所有的道路、人行道、通道都是完全无障碍的,甚至观赛区也设有无障碍席位。

       各大场馆纷纷为轮椅观众准备了无障碍观赛区

       据记者了解,本次巴黎残奥会约有45万残疾人观看,为此,巴黎奥运会发售了专门门票-——28万张适合轮椅使用者的座位。很多场馆在观赛区都设有专为轮椅准备的无障碍区域,甚至还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专用的安静区域。

       残奥会,作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神内涵,向世界展示了残疾人的坚韧与勇气,同样为这个国家和城市留下了更多无障碍遗产。

       对于中国而言,同样如此。一次次残疾人体育赛事的举办,有力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

       2024年9月1日,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该法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定位、原则、内容、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作出全面系统规定,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夯实良法善治的制度基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各政府部门履职尽责、各地积极开展地方立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小切口”立法展现出“大价值”,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里程碑。这部法律不仅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也推动了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重视与参与,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过去一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国务院新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网络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无障碍信息交流,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设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引导车辆生产企业研发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适应老年人无障碍出行需求的车型;《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注重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上门服务,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单位《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帮扶措施延伸至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等。

       同时,各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相关政策标准不断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原则、目标、措施和责任主体,为规范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各政府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法律规定,出台无障碍相关政策文件,强化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无障碍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信息等提供便利,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扶力度,有力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城市客运无障碍设施设备已相对普及。

       比如,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国残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构建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等作出具体部署;推动城市客运无障碍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纳入5件民生实事;加强培训,为老年人提供语音播报、大字体信息显示、无障碍车辆信息查询等服务,提升工作人员无障碍意识和规范化、人性化服务水平等。

       法律通过后,作为残疾人的娘家人,中国残联系统主动作为,营造浓厚助残氛围。同时,依据法律规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地方重点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4年8月31日,中国残联共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2.44万户,占“十四五”总任务数的90.34%。全国各省(区、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和残疾人督导员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无障碍体验促进督导活动。内蒙古残联从2024年2月开始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交叉互检行动,涵盖12个盟103个旗县市区残联系统服务机构;珠海市持续开展“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发布《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蓝皮书》,累计走访168个点位,分析无障碍设施问题超过900处,在推动一批场所整改问题的同时,为本市《条例》立法工作奠定基础;江苏、山东 、湖北、湖南、云南、重庆、福建、海南、广东、陕西、四川、宁夏、青海等省(区、市)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无障碍体验促进督导活动,苏州、长沙、西安等市级无障碍环境促进队伍活跃在当地无障碍环境建设一线,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全社会掀起建设无障碍环境新浪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无障碍领域本身,《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年来,伴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扩展为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既有无障碍设施等“硬件”建设,也有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等“软件”供给。

       各领域、各行业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支持政策,加强部门协同,培育相关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无障碍设施、信息和服务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和平台优势,加大投入,组织开展无障碍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实现社会融合,已经有不少成功经验和探索创新,推出了许多便捷、高效的无障碍产品。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2024年助残日期间“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的系列报道专题中,有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这些高大上的前沿探索,有智能轮椅、智能助听器、智能翻译手套、助盲帽、电子导盲犬等传统辅助器具与高科技结合的智能化产品,也有单手切菜辅助器、提袜子机、无障碍支付这些方便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小发明,展示了科技助力无障碍发展的希望与美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无障碍地图、语音导盲软硬件、手语服务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广智能化公交出行服务系统……

       北京市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关于导盲犬的规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力量,成立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新疆自治区推广残疾人智慧停车平台系统,解决残疾人出行停车难、停车贵的现实问题;福建省实行残疾人专用车辆免费停放政策,为残疾人驾车出行提供了便利和经济实惠;深圳在3000余辆公共汽车安装了公交导盲系统;全国已有1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通了95128电话约车服务,各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已在325个城市平台APP首页采用大字体上线“一键叫车”服务。

       内蒙古、云南省玉溪市分别上线听障人士呼救微信小程序和“听障人士120无障碍报警平台”,腾讯与相关社会组织开展无障碍报警项目,切实提高残疾人应对意外风险能力;南京市打造全市首个无障碍花园,视障人士可以用听觉、嗅觉欣赏植物;浙江省残联支持、指导高德地图联合阿里公益在50个城市上线运行轮椅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超过6500万次无障碍路线规划,近期高德地图APP又升级完成了无障碍改造,方便轮椅、视障、听障人士出行;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被国家版权局纳入无障碍格式版服务机构并加入了无障碍图书联合会全球图书服务,帮助中国的阅读障碍者获取全球80多种语言的图书。这些都成为展现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生动实践,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享受无障碍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无障碍研究机构、开设了相关专业和通识课程,在校园内传播无障碍理念,进行无障碍领域的科研探索。截至目前,已有二十余所高校成立了无障碍研究机构,超过四十余所的无障碍社会组织或科研团队相继成立,在全社会掀起建设无障碍环境、推动无障碍科技创新的浪潮。

       不过,尽管过去一年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个别地区无障碍设施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部分老旧建筑无障碍改造难度大、进度滞后;视障人士面临人脸识别、滑块验证等无障碍信息交流障碍;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频受阻,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为此,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深入贯彻落实,我国仍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优化信息交流与服务方式,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完善体制机制与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而不懈奋斗。


录入:伊然 添加:2024-09-02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