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盲人协会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中国盲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残联八代会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维权、监督”职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加强政治引领,推进组织建设
作为盲人群体的代表性组织,中国盲协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的部署要求,将政治引领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组织协会班子成员、全体委员、秘书处开展专题学习,利用网站、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发布相关学习资料与解读文章。
积极完善协会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盲协主席办公会作用,规范工作流程与决策机制。召开主席办公会10次,研究和推进重点工作议题20余项。推动各内设委员会工作有序开展,组织能力不断加强。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中国盲协第三届文学委员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专业能力强、服务热情高的新一届委员。中国盲协音乐与艺术工作委员会、视障儿童亲友委员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开展盲童及家长培训、康复讲座、艺术交流等服务活动20余次。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中国盲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和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其间,召开了协会工作座谈会,不断提高协会委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继续开展盲人服务引领项目。经评选,25个具有创新性、典型性、引领性、可复制性的基层盲协优秀项目方案获得经费支持。此项目带动地方盲协工作更加活跃,服务更贴近盲人需求。
二、深入调查研究,维护盲人权益
中国盲协始终致力于代表广大盲人利益,维护盲人合法权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盲人活动以及专项调研,深入了解和收集盲人需求,反映盲人声音,努力推动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让盲人能够更有尊严、更有信心地融入社会生活。
(一)广泛召开“邀访·倾听”座谈会。在京召开“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盲人“邀访·倾听”座谈会,听取盲人科技助残工作意见建议。在组织活动期间,在南京、郑州、无锡、井冈山、包头等地举办各类主题的“邀访·倾听”盲人座谈会,先后邀请盲人代表150余人,深入了解盲人在科技助残、视障教育、盲童康复、体育健身、文学创作、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并努力推动使这些需求和建议成为政策依据。
(二)持续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普法宣传。开展“法明心亮”盲人普法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普法活动2场,300余人参与。录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马拉喀什条约”、“著作权法”等课程,为“专门协会在线”学习教育培训平台、协会微信公众号提供相关音频或视频课程。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助残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评审工作。与腾讯、阿里巴巴、vivo等科技企业合作,提升盲人智能生活水平,倡导无障碍理念,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举办盲人信息化培训班2期,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机操作、智能手机应用、网络信息获取、人工智能等,提高盲人信息化水平与融入社会能力。推进导盲犬工作,与大连、北京等地导盲犬培训机构合作举办导盲犬训练与普及活动,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导盲犬培训,为导盲犬相关调研报告和法规修订提出有效建议,利用媒体普及导盲犬知识。
(三)着力推动或参与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出台。推动修订《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参与制定《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推动和参与系列国家规范、标准的制修订。深入参与《盲人出版物板式标准》、《国家通用盲文国歌语言文字规范》、《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利用盲协团体标准发布资质,开展盲人养老机构无障碍建设、服务和管理社团标准编制工作。
(四)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借助人大和政协平台建言资政,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中国残联副主席王永澄和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分别亮相全国两会人大代表通道和政协委员通道,“摸得着的民主、看得见的幸福”、“可以没有视力,不能没有眼光”、“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成为各媒体热门话题,社会反响强烈。在中国盲协支持下,两会涉及盲人的提案、议案有10余项,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部分提案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
(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有关高校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学生教育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无障碍服务背景下视力障碍学生校园阅读现状与需求满足度研究”、“中途失明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策略的实践研究”3项调研课题,组织编写调查报告,提出政策建议20余条。完成《中国盲人协会70周年大事记》,推动编制《中国盲人按摩史》、《中国盲人音乐史》。推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建立视障康复科并支持开展相关工作。
三、发挥引领作用,突出服务职能
(一)积极开展视障儿童及家长培训活动。汇聚社会资源,在郑州、北京、成都举办视障儿童训练营、家长培训活动3场,100余名视障儿童、150余名家长参加活动。内容包括特殊教育方法、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提升了视障儿童家庭的教育与康复能力。
(二)继续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与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盲文图书馆合作,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第二届国家通用盲文技能邀请赛。竞赛激发了盲人学习国家通用盲文的热情,提高了国家通用盲文的应用水平。
(三)推广“光明之家”中途失明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师资培训班1场,在北京市、四川省开展了相关培训2场,进一步规范、细化中途失明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实操。
(四)持续开展“心光绽放”多元化就业培训班。开设10余种总计200多学时的课程,5000余名盲人学员参与培训,数百名学员通过培训实现了新的就业,拓展了盲人数据标注、低碳营养师、远程智能控制等新型就业。三年来,该项目共培训盲人学员超2万人,对于提高盲人多元就业能力、扩大社会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着力撬动社会资源,开展精准服务。先后和阿里巴巴、滴滴、喜马拉雅等科技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无障碍出行、网络文化等方面的精准服务,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与阿里健康、慈铭体检、贝瑞基因等机构合作开展盲人公益体检、康复讲座、基因检测等工作。与vivo合作为盲人捐赠一批智能手机,推动助盲智能软件的开发。
(六)重点加强新媒体账号建设和管理。为扩大残疾人事业宣传,更好发挥协会引领作用,加强新媒体的工作,办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全年发布文章60余篇,粉丝量增长3000余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开展文体活动,展现盲人风采
文化体育活动是盲人展示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社会融合、提高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中国盲协组织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挖掘一批盲人文艺人才。通过举行体育健身活动,增强盲人体质的同时,展现盲人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举办第三届“阿炳杯”盲人器乐独奏大赛。大赛初赛首次通过网络海选征集作品,接受网友投票,决赛于10月在南京开展,同时举行2024年“看见明天”国际盲人节公益音乐会。以节日为契机,与喜马拉雅等机构合作举办盲人春晚、国际盲人节晚会等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参与观众超10万人。
举办“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盲人游记征文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盲人作者的作品240余篇,评选出优秀作品60篇。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盲人文学培训班,组织盲人作家参加中国残联和鲁迅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残疾人作家研修班。与中国盲文图书馆合作,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古韵今声,共筑中国梦”诗词邀请赛,全国1752名选手参加比赛。
开展盲人体育健身活动。在广东省茂名市举办首届盲人沙滩运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冰雪运动体验活动,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办首次残健共融盲人万米跑展示交流活动,吸引了全国17个省份21个盲人跑团的盲人健身跑者参与。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盲人体育健身运动发展。
五、开展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
12月初,在北京市举办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信息无障碍及辅助技术研讨会,邀请世界盲人联盟、联合国驻华机构、亚太区各成员国代表,港澳台地区代表以及国内外残疾人服务机构代表150余人出席会议。周长奎理事长会见世界盲联主席马汀·威廉森一行。李东梅副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李庆忠同志作为世界盲联亚太区主席多次主持世界盲联亚太区理事会会议,率团赴巴西圣保罗参加世界盲联执委会会议,积极发出中国盲人声音,讲好中国盲人故事。继续支持丹麦驻中国大使馆和乐高集团开展“乐高盲文颗粒”视障儿童教育国际合作公益项目,100多所盲校和特教学校积极参与,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回顾中国盲协2024年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结果,是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盲人群体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中国残联机关各部门以及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狮子联会等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样与协会班子、委员会、秘书处的团结协作分不开。
下一步,中国盲协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的决策部署和中国残联的要求,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协会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汇聚社会资源服务盲人的能力,不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层次维护盲人权益的能力。
中国盲人协会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筹划之年,中国盲协将在中国残联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行协会职责,努力做好盲人群体的代言人和引领者。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正确方向
组织协会班子和委员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发展方向。以改革发展为先导,将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协会工作中,提高大局意识和把握能力,推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做好媒体运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体途径宣传残疾人事业,发挥好协会的政治引领作用。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加强协会班子建设,增强团队意识和职责意识,优化班子分工;对协会委员会开展履职能力和信息技术等培训;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以开展全国性盲人服务活动和“盲人服务引领项目”为契机,推动盲协工作活跃发展。开展内设委员会调整和换届,进一步聚焦新时代盲人的需求,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研究成立无障碍与辅助技术、体育健身、医疗与康复等内设委员会,对现有内设委员会进行整合和调整,提高内设委员会的引领作用,支持内设委员会主动寻求社会资源开展服务活动。
三、反映盲人需求,发挥代表作用
针对盲人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深入盲人群体、深入农村和基层,积极推动解决盲人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为“十五五”残疾人事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建言资政,充分利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平台,做好议案和提案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通用盲文》国家标准立项,参与《盲文数理化符号》、《盲文音乐符号》国家标准修订。推动国家通用盲文等级测评标准的制定及实施。组织开展《视力残疾人养老机构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助盲新技术的研发,精准提出需求,深入参与测评。继续推动盲人医疗按摩相关管理政策的修订,推动协会后备干部和盲人年轻人才的培养,推动盲人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视障教育权利的保障;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维护盲人权益。
四、汇聚多方资源,开展引领服务
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筹集社会资源,推进与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基金会、社会组织深入合作,开展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的盲人服务活动,打造助盲服务品牌,增强协会自身造血和自我发展机能,推动协会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筹集社会资金,发起西部地区视障儿童“阳光书包”公益活动;举办国家通用盲文技能竞赛、盲人歌手大赛、国际盲人节公益音乐会、盲人板铃球比赛、残疾人冰雪季、健身跑、专题征文比赛等文体活动,继续开展盲人春晚、国际盲人节等网络文化活动。
2025年国际盲人节主题为:科技助盲,共享美好生活。继续实施“助盲体检”公益活动。筹资支持开展中途失明康复及盲人生活能力、出行能力、信息技术培训。继续开展盲人多元就业网络培训项目,探索开展新职业线下培训班,开展盲童及家长相关培训。
五、加强国际合作,讲好中国故事
履行好世界盲联亚太区主席国职责,参与2025年世界盲联和世界盲联亚太区换届工作,组织好亚太区按摩委员会换届大会和亚太区按摩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