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音调准
要学会给钢琴调律,首先要有良好的听力训练.因为这项工作,主要是凭借于听觉来实现的,凭听觉辨别音高.凭听觉辨别音程,凭听觉辨别音准。
所谓音准,对钢琴调律来说有三层意思:
(1)用标准音A音音叉,检查钢琴上a1音的音高是否准确.
(2)检查各单音弦组中三根弦的音高是否一致、纯正吻合.
(3)检查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否正确。
上述三种如其中有任何一项不准,就可说这架钢琴的音律不准.就必须认真调整.
为了把音调准,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使自己从听觉上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功:
第一,要学会听音程.钢琴调律的常用音程是纯一度(同度),纯八度,纯四度和纯五度。对于这几种音程,除了从理论上懂得它们的特征外,更重要的是从听觉上掌握它们的音响特点.一般来说,听同度、八度比较容易,而听四度、五度就比较难了.如:第一个音a1调准后,以a1音为标准,去调上方五度的e1音,那么e1音应当多高呢?再如:当e1音调准后,要按e1为标准调下方四度的b音,那么b音又应当多高呢?这要求在意识上有一个五度或四
度音程的观念。要做到这点,必须反复不断的练习,掌握、提高昕辨每一种音程的能力。练习时,最好以某种固定调音高的乐器为准,在非固定音高的某种弓弦乐器上演奏这几种音程。这对初学者十分重要,即使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人,自己动手调律时,也往往由于缺乏上述的练习而把音程听错,结果紧断了琴弦。
第二,要学会听。拍音”。什么叫拍音呢?两个振幅大致相同、频率(或周期)相近(但不相符)的音波合成后,其合成音波的振幅发生周期性的强弱变化,这种现象我们称它“拍”,它的声音就叫“拍音”。
用坐标t表示时间,纵向坐标X表示位移。甲、乙两波迭加后,在一定时间内,同相位点的合成波振幅倍增最大,相位相反时,其合成波的振幅相互抵消为零。
合成波的振幅在每秒钟内时大(强)时小(弱)的变化次数,称为“拍频”。它等于两音振动的频率差,每个频率差产生一个“拍音”。例如:两根琴弦,其一每秒钟振动440次,其二为438次,在它们同时发音时,每秒钟内就可听到440—438=2个拍。这两个拍音,反映给听觉,就使人感到在音量上有规律性的时强时弱的嗡嗡声响.
练习听拍音的方法:取三支音叉,两支为440次/秒,一支为435次/秒,先将频率相同的两支音叉同时敲击发音,由于两者频率相等,所以无拍音现象出现,两个声音吻合,就象一支音叉发音一样.
当一支频率为440次/秒的音叉与一支频率为435次/秒的音叉同时发音时,你立刻就会感到这两个声音在孝H互干扰,出现周期性的嗡嗡声响,也就是说,在一秒钟内能听到440—435=5个拍音。
拍音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声音的强弱听起来像均匀推移的波浪。而纯正谐和的声音是直“——”的。
拍音的多少随着频率差的增减而变化。调律者就是凭借这种拍音现象及其变化来判断音是否准确。再以同度为例,假如两根弦中有一弦是准确的,另一根弦低了,那么要按顺时针方向扭扳子.将低的这根弦拉紧,使声音升高。随着扳子的扭动,两根弦的振动频率差逐渐减小,拍音就随之由多变少、由快变慢。当两音的频率相等时,频率差不存在了,拍音也就消失了,音也就调准了。这时,如果继续按顺时针方向扭扳子,声音会继续升高,拍音又会出现。随着营扳子的扭动,拍音又开始由少变多,由慢变快。这时,就需要逆时针方向扭扳子,逐渐放松琴弦的张力,把音往低凋。随着扳子的扭动,拍音又逐渐由快变慢,由多变少,
当两音频率差为零时,拍音又消失了,音又再次调准了。此时必须马上停止扭动扳子,否则,拍音还会重新出现,音就又不准了。
在两个乐音的音高很接近时,人们感到了拍音现象。但是当两个音的高度相差太大时,由于拍音的次数太多,这时,听觉上就会感到足构成小二度音程的两个音。
由此可见,拍音的多少,不但随频率差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有“正拍”和“负拍”之分。用两音的频率差计算拍音的数量与数学中的“绝对值”一样,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频率差越大,拍音就越多越快,反之,则越少越慢。只有当频率差为零时,拍音才完全消失,音响才完全谐和一致,两音才算真正吻合。
计算方法:设f1f2为两个频率,f为拍频,则:
f—f1—f2
例1.已知f1—440次/秒 f2一438次/秒
则:f一440—438—2(每秒钟有两个拍音)
例2.F1=440次/秒 f:一440次/秒求f一?
f一440一440=O(无拍、纯正谐和)
根据上述拍音的特点,认真练习,就可以利用拍音现象及其变化,学会同度调音。
钢琴调律除了用同度外,还用纯八度、纯五度和纯四度调音。那么,在这些音程关系中拍音是怎样表现的呢?
在两个乐音同时发音、而其泛音彼此接近时,也会发生拍音 的现象。八度、五度、四度音程之间的拍音,就是在泛音上形成的。如:纯八度。纯八度事实上是同度音程的转位。根据自然泛音的规律,其频率比为l:2。基音的第二泛音频率等于高八度频率本身。所以,纯八度的扪音,是在基音的第二泛音上,即倍频差上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如:设基音频率a1 =440次/秒,高八度a2 =880次/秒。那么基频的第二泛音为440×2—880;而高八度的频率为880。880—880=O纯八度无扪。
假如高八度的这个音,低了一点,其频率是875次/秒,那么,两个音同时发音时,每秒钟内将听到880—875=5个拍音。这些扪音,恰恰在高八度的泛音上清晰的反映出来。
纯五度。纯五度的频率比是2 : 3。根据自然泛音的规律,较低的那个音的第三泛音频率等于上方五度音的第二泛音的频率。拍音现象就是在它们的第三和第二泛音的倍频差上形成的。
如:设a1 =440次/秒 上方五度e2 =660次/秒
分别乘以各自的第三、第二泛音倍数:
440×3=1320 660×2=l32O
然后求频差:
1320-1320=0 纯五度无拍。
如果上方五度的e1 音稍稍低了一点或高了一点,拍音也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了。
纯四度。纯四度的频率比为3 : 4,拍音就是在它们的第三 和第四泛音的倍频差上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以下方四度为例:
设a1 =440次/秒,下方四度的e1 =330次/秒
分别乘以各自的第三、第四泛音倍数:
440×3=l320 330×4—1320
再求频差:1320—1320=O 纯四度无拍。
假如下方四度的e1 音高了一点,或低了一点,拍音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只有当两个乐音的倍频差等于零时,它们才是纯正的四度关系。
综上所述,调律时到底听什么呢?归纳起来,就是先听音程,后听拍音,音程和拍音相结合,从拍音变化当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定音,音就调准了。
在作为练习来调同度、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时,要求音响十分纯正、谐和,没有拍音,而且每一个单音弦组中的三根弦,也必须完全调准,才能分别产生准确的纯八度、纯五度和纯四度。这一点必须反复练习。
但是,钢琴是用平均律定弦的。平均律的纯五度、纯四度与我们上面说的没有拍音的纯五度、纯四度并不一样(关于这,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详谈)。但是,也只有把同度、纯八度、纯五度和纯四度调得十分纯正吻合——即做到能够自由地消除拍音之后,才能为进一步学会利用拍音调整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纯五度基础。进而学好调准钢琴的全部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