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省盲协主席,鹰潭市残联副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的张建华,他的头上闪耀着一个个美丽的光环:“全国自强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鹰潭市科技拔尖人才”、“江西省中医学院教授”、“江西省名中医”。由于他卓著的工作业绩,渊博精深的学科知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传奇般的人生历程,许多大小报刊、电台、电视台都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最近,在张建华的办公室,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
一
张建华10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从此陪伴他的是一片漆黑。父母几乎花费了所有积蓄,四处求医为他治病,可他的双目丝毫不见好转。从小聪明活泼的建华无数次暗自流泪,有时还梦见神医给他治好了双眼,可以看见鲜花、树木、鸟虫、太阳、河流,可以看见爸爸妈妈,姐姐、弟弟……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1971年,张建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昌市盲童学校按摩培训班。这之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城镇医院(现名为鹰潭市中医院)工作。参加工作后,他虚心向内外各科医生学习。为了掌握国内名医的按摩手法和治疗经验,他系统地、全面地阅读了上海中医学院、安徽医学院以及四川、河南等地编著的按摩专著,还拜福建省林如高为师,学习曹锡珍先生的按摩专著和陶甫先生有关按摩治疗与软组织损伤的学说,学习了林氏整骨手法。80年代他应邀参加了由著名骨伤流派罗金殿,刘世杰、田纪钧主讲的骨伤经验传授讲习班。
为了完成医院交给他对颈、肩、腰、腿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康复研究工作,张建华不知疲倦,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克服双目失明的困难,刻苦钻研软组织损伤的原因,病理以及临床实用解剖学。在他的努力下,医院康复科对软组织损伤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5%以上,治愈率达到80%以上,深受患者好评。
他整理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先后撰写了数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并在医学杂志上交流。其中《按摩治疗颈椎病》一文在省盲人按摩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头顶、指按、斜搬法治疗急慢性腰部损伤》一文在中华医学会江西省中医学分会推拿学术交流会上宣读,并在《浙江中医杂志》发表;《中医按摩疗法与康复》一文在全国首届中医、中西结合传统康复医学学术上交流。
二
谈到为病人治病,解除病人痛苦,张建华感慨地说:做一名普通的医生,尽义务给病人治病并不难,但要成为一名人们心中敬佩、满意的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个盲人,看不到别人,但许多从我们医院康复出去的病人都说对我印象深刻。同样,对许多几年甚至十几年没见的病人,我也能从声音中认出他来,这也许就是病人和医生之间达到的某种默契吧。
由于他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完成,善于总结经验,因而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治疗内科疾病中,他严格辨症施治,根据温、通、补、泻、汗和散法的原则,灵活地运用手法治疗。对患者腰脊以及股剖进行按颤法,并用俞募相配的取穴原则治疗胃下垂效果显著。他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达到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平滑肌痉挛,促进溃疡面愈合之目的,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成效显著。运用捏脊法治疗婴儿腹泻,捏脊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推摸刮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等疾病,均收到满意效果。
在治疗颈肩腰腿软组织损伤方面,他通过合理的手法达到舒筋活络,麻醉止痛,且手法轻,复位快,痛苦小,达到减轻或消除肌肉痉挛,活血散瘀,整骨复位,疏通狭窄,剥离粘连等功效。
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那些易与按摩适应症相混淆的疾病,如骨结核,急性风湿活动恶性肿瘤的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30多年来,张建华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主任医师,平均每年为患者按摩治疗达6000多人次。除此之外,还用自己学到的按摩理论为江西中医学院,南昌市盲校,安徽芜湖盲人按摩专业学校,江西抚州中医学校等院校,带教学生达60余人次,为兄弟地市医院培养了多名按摩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先后晋升为主治医师。
三
张建华作为盲协主席,多年来积极为盲人事业奔走,组织盲协大力开展盲人教育、培训、就业等工作,使江西省盲人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大幅度提高了全省适龄盲童的入学率。二是加强成年盲人的文化教育,大力推行现代盲文教育。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盲人就业培训。在他的努力下,全省盲童入学人数达到4045人,其中,特教学校盲生331人,随班就读盲生3712人;保健按摩师培训2000人,医疗按摩师培训317人;盲人中194人获中、初级职称,9人获正、副高级职称。盲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就业率大幅度提升。
作为省盲协主席、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会上,多次都提修建盲人无障碍设施、盲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开设特教班等提案,为维护忙人权益奔走呼号。面对残疾人中出现的问题他坚持耐心做思想工作,2004年6月,鹰潭市10多名残疾人(其中大半是盲人),突然进京集体上访。张建华得到信息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迅速组织人员赶赴北京,对他们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把他们全部劝返鹰潭。
在谈到如何发挥专门协会作用时,张建华根据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他说,专门协会是残联内设的群众性组织,是密切联系残疾人,切实反映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残疾人专门协会活动,团结、教育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使专门协会成为联系残联与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受松散性强和自身的一些特点和制约,工作难度相对较大,问题多,因此,做好专门协会工作要努力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培养骨干,加强专门协会班子建设。无论是哪一类专门协会,都离不开好带头人。专门协会领头人是关键。加强专门协会组织建设是开展协会活动的第一要素。第二要完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专门协会要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要有相应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如学习制度、工作活动制度、调研制度、奖惩制度等都要条理化、正规化,切实可行。三要积极主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活动是协会工作的生命。在开展活动中应以残联工作目标任务为中心,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做到以点带面,树立典型,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尤其在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文化教育、劳动就业、法律援助等方面,要做到广泛联系,上下沟通,主动服务。第四要依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社会化的方式增强专门协会工作活力。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工作难度相对较大、问题相对较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残联和专门协会的环境条件普遍较差,更需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要依靠政府的支持,相关单位的密切协作,不能唱独角戏,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来扶残助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