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按摩论文集锦 /腿部穴位按摩调治脾胃功能性气虚症36例疗效观察

腿部穴位按摩调治脾胃功能性气虚症36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卫
来自:
人气:2991
2006-10-20
    所谓气虚,顾名思义就是气不足用。祖国医学认为,气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且也是人体的根本动力。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若气虚不足,血运无力,就会影响健康。因此,气虚体质者应该重视进行调养和治疗。
    我们通常所说的“气虚症”,一般是指临床常见的脾胃功能性气虚症。该病大多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白而无光泽、舌质淡、脉跳无力、气短、倦怠、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记忆力差、时常健忘和四肢不温等症状。按摩治疗时,笔者采用在患者腿部以不同手法刺激有关经络穴位,调动人体内在因素,调整脏腑功能,激发和提高机体的防御与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固本,强身健体”的目的。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腿部穴位按摩法”,对调治脾胃功能性气虚症取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6例,其中男9例,女27例。30岁以下4例,30—50岁13例,50岁以上1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4岁。
    二、调治方法
    手法:揉法、按法和拨法。
    取穴:三阴交(双),足三里(双)。
    具体操作:患者仰卧,双腿自然伸直。医者先用拇指揉三阴交穴4—5分钟,再用拇指按压2—3分钟。然后,用拇指或掌跟揉足三里穴7—8分钟,再用双拇指交替按压4—5分钟,接着,在足三里穴位处施术弹拨法。弹拨时力度要稳,频率要快(每分钟至少在150次以上);待患者自觉足背及足底有暖热感即可,施术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按完一侧再按另一侧。
    按摩程序:先左右或先右左均可。每天按摩一次,每1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二天。
    三、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好转;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为无效。
    依照以上疗效标准36例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约占94.4%。
    按摩次数:最短15次,最长6个疗程。
    四、典型病例
    廖某某,女40岁,干部。患者于2003年11月2日初诊。初诊时,有神差、纳差、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和四肢不温等临床症状,经放射、B超、化验等项目的检查,所有脏器未见异常。诊断:脾胃功能性气虚症。用上法调治15次后,患者食欲大增。又用上法调治30次,患者不仅面色恢复红润,四肢转温,而且气短、乏力、失眠等症状完全消失。
    五、功效分析
    根据祖国医院“气推血走,气行则血行”的理论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调整脏腑功能作为调治本病的基本法则。采用揉、按等按摩手法,刺激腿部有关经络穴位,通过健脾胃、促使人体气血的生成。同时,通过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加强肝的疏泄功能来促进气机的调畅,加强气生血、行血、摄血的功能,从而促进或改善人体生理循环,使人体气血充盈而调畅。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也是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径路又分别经过腿部及足部。所以,选用三阴交、足三里二穴,和选用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积导滞作用的揉、按、拨这三种按摩手法,对脾胃功能性气虚症进行辩证施治,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调整脾胃功能失调,达到调治气虚不足的目的,而且还可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录入:敬竹 添加:2006-10-20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