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已有些寒意,也有些萧瑟,片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然而,北京盲文图书馆内却暖意融融,春意盎然。
2013年11月23日,“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残联主席张海迪、副主席吕世明,中国盲人协会名誉主席李志军、主席李伟洪,全国各地的盲人文学爱好者代表和文学界专家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中国盲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是中国盲人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会上,李庆忠副主席向大家介绍了前来参会的领导和文学界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家,李伟洪主席对筹备盲人文学联谊会和联谊会章程细则进行了说明,张海迪主席的讲话将大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情真意切的说:“文学给了我们精神的力量深邃的思想,还有深厚的情感,文学就像心灵的北斗,总在黑夜里闪着光,她对文学有着深厚的情感和难以割舍的留恋,她希望我们用文学点亮心灵之灯……”。我虽然看不见,但是却真切的感受到她满含深情的微笑,内心充满了敬佩和感激,又让我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会议期间的专家授课使我的心也伴随着走进了文学的殿堂。著名作家张胜友先生,带有浓重福建口音的普通话,讲述他真实的文学心路历程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他画龙点睛的概括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思想性、文学性,特别强调了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力和不可逾越的底线,使我对报告文学这个文学体裁有了本质的认识,他还举例讲述上个世纪徐迟老先生写的报告文学的开衫著作--《哥德巴赫猜想》,一下子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我正在师专读书,当我读到《人民日报》整篇刊登的《哥德巴赫猜想》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那份报纸我珍藏了好多年,时不时就会拿出来看,时间过去几十年了,其中的许多细节仍然让我记忆犹新。著名作家王宗仁先生的西藏情节深深打动着我,我仿佛看到了将深深的母爱浓缩于那一跪的藏羚羊,那只藏羚羊祈求的眼神和两行泪水总在我脑海里出现,我依稀听到了海拔四千多米的兵站上女兵的歌声,正是他优美的散文才使得兵站上的女兵永远活在了我们心里,也正是他那篇《藏羚羊的跪拜》唤醒了人们对良知的渴望。
精彩的授课让我们受益匪浅,深情的讲述使我们激动不已,热烈的掌声也同样的经久不息,我们盲人文学爱好者自信心和凝聚力也变得无比的强大。这次盛会的背后,是中国盲人协会工作人员体贴细致的关怀、辛勤劳动的付出,更是一直以来,中国盲人协会通过创建和完善各类专门机构,举办大型公益活动,逐步开拓盲人工作新局面,不断提升社会对盲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而取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