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海外资讯 /仰光能否让残障人安居乐业

仰光能否让残障人安居乐业

作者:丁泰班 译者:张平
来自:《踏浪残障人电子资讯》
人气:1630
2017-11-03


     她一直站在路边,直到有人告诉她可以走了这才穿过马路。由于畏惧汽车,过马路就成了她出行时的一大难题。

     21岁的阿米萨说:“我从不远离宿舍。甚至连我的老师也不让我这么做。”

     曼德勒省抹谷红宝石矿镇少数民族的傈僳族女孩阿米萨在8岁时一场严重高烧后失去了部分视力,后来一次手术失误使她永久失明。

     2007年,她来到仰光的Kawechan盲校,这所与政府学校合作的盲校向视障生提供住宿,以及职业技能教育和正规教育。

     她解释道:“仰光的人行道真的很窄。汽车通常停放在人行道上,像我们这样的盲人行路者经常会一头撞上它们,有时候还会撞上灯柱。”她描述着每天在附近公立学校上课所面临的困难。

     8月下旬,“伊洛瓦底”参观了学校,看到阿米萨自信地走在校园里,拿着一根手杖,旁边陪着一名半盲的女生。

     她说:“我连走进教室都很困难。如果没有健视者或低视力的朋友陪同,我就根本不可能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她解释说。

     根据2014年的人口普查,仰光大约有250000残障居民,占缅甸残障人口的10%,阿米萨也是其中之一。缅甸最常见的残障类型是失明或部分失明,占总人口的2.5%。

     阿米萨说她很羡慕同宿舍一些年长的学生,他们的大学多数远离市中心,但他们却可以独立上学,她希望毕业后自己也能做到。25岁的丹屯赢就是其中之一,他先天失明,如今在仰光西方大学主修哲学。但是他独立来回学校可比阿米萨想象的困难得多。

     仰光1.7%的人口存在各种类型的视力障碍。他们中大多数出行时依靠公交车,这可极为艰难。

     丹屯赢说:“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地倾听售票员叫喊的站名才能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要是车子相互追赶,过站不停,或者售票员不报站名,我们就会非常无助。”他苦笑着说。他经常会遇到这种窘境,只能向车上的其他乘客求助。

     他说:“在仰光,我们根本没法完全独立通勤。如果旁边没有人帮助,我们都看不清哪辆出租车空着。

     宿舍里其他学生也有同样经历。现在各类残障人协会加大了呼吁力度。

     小儿麻痹症患者奈林索在五年前成立了缅甸独立生活倡议,其使命旨在实现缅甸残障人能够独立生活。他告诉“伊洛瓦底”,仰光缺乏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造成基础硬件障碍。

     奈林索指出:“仰光的交通系统没有任何针对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的设施,轮椅使用者也无法上下公交车和火车。”

     他说:“许多人行道没有轮椅专用的斜坡或坡道。人行天桥建设时也未考虑到残障人的需求。”

     仰光区交通管理局局长莫昂坦言,大部分城市公交车都是老款车型,不具备方便残障人使用的功能。由莫昂管理的仰光巴士公共有限公司,是该市第一个快速公交(BRT)系统,他已承诺对商业投资的主要公共交通系统加以改进,但目前其公司的公交车尚未对市内残障人做到无障碍。

     他说:“当前我们正在努力进行公交车改造。之后我们就会考虑残障乘客的需求。”

     他表示在BRT系统中最新投放的公交车其实已经配备了方便残障乘客的功能,比如斜坡和轮椅固定位,但是包括人行道在内的其它现有市内硬件设施还无法支持这类车辆的使用。

     仰光市发展委员会道路和桥梁工程部的副部长林凯告诉“伊洛瓦底”,他们其实已在市内“大多数”地区的人行道铺设了斜坡和坡道,但由于预算限制未能建造其它无障碍设施。

     奈林索还指出,除了这些硬件障碍外,人们对残障人普遍抱有的态度和歧视也阻碍了他们走出家门。

     他说,当轮椅使用者在街边扬招出租车时,司机会立刻问他/她要去哪家医院,他们以为残障人除了看病就没有什么理由外出了。

     他说:“我们不是病人,我们有能力也有资格参与健康、教育和人权等各种领域的活动。”

     缅甸国家残障人联合会主席昂柯迈对奈林索的观点作出响应。作为一名视障者,昂柯迈分享了他在仰光乘坐公交车的经历。

     他说:“售票员把残障人称为‘sick(病人)’,他们把我们当作负担,觉得我们会拖延公交车的运行时间。”

     “火车就更别提了,”他又说,“仰光的火车有太多需要改进之处,哪怕是对健全人来说也是如此。”

     然而他也陈述了一些乐观现象,比如售票员不会像以前那样拒绝搭载残障人了。

     昂柯迈认为,由于残障人群因基础设施障碍而被关在家里,无法对社会作出贡献,因此这种潜在劳动力被白白浪费了。

     昂柯迈也是缅甸国家盲人协会主席,协会已配合仰光区机动车辆监督委员会——当地缅语缩写称为Ma Hta Tha——为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举办了几次培训,教他们懂得如何包容和帮助视障乘客。

     Ma Hta Tha主席拉昂说,在注意到售票员和司机提高了对视障乘客的帮助程度之后,委员会热切希望此类培训可以得到进一步开展。

     据昂柯迈所说,随着仰光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的建设热潮给硬件环境带来的频繁变动使残障人更加难以应付。

     他说,农村地区车辆少,变化小,也许对残障人而言更为安全。

     昂柯迈认为对于减少硬件障碍和抵抗歧视,适当的法律保护是最有效的。残障人权利的一项新法于2015年6月颁布;政府正一边咨询各利益相关方,一边制定细则。

     然而,昂柯迈对这项法律并不十分满意,他称之过于“笼统”,内容并不够包容,没有顾及各种类型的残障情况。

     该法要求人行道、天桥、学校和医院等新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对残障人做到无障碍,但是并未对违规行为制定惩罚或罚款规则。

     奈林索说:“当领导们承诺要为全国人民做事的时候,他们也应该了解到,国人中还包含残障人群。”

     当政策制定者在谈论融和教育和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同时,他们也应该认识到,残障人要到达学校或工作场所的话,沿路的公共交通无障碍也非常重要,他解释道。

     他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弱点,但我们的弱点是外显的。而我们的才能不应因此被忽略。”

     昂柯迈强调,对于全国残障人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过去的政府一直“忽略”这一点,他认为,很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残障人并没有要求“特权”,而是“平等和包容“。

     “我们不想要同情,但是我们需要同理心。”他说道。


录入:伊然 添加:2017-11-03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