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评点文摘 /盲人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盲人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黄淮
来自:
人气:7558
2007-03-29

 

      关键词

      盲人职业教育 现状 对策 未来

      摘要

      盲人职业教育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不相符合,盲人就业行事与盲人日益提高的就业需求还不协调,急需拓宽盲人职业教育的行事和就业的种类。对此要多方位采取对策。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下,未来盲人职业教育和就业会冗入主流社会,真正实现“无障碍”。

      提纲

      一、盲人职业教育和就业的现状

      [一]盲人职业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二]、盲人职业就业心理状况和对社会的期待

      二、盲人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进入职业教育前的准备

      [二[对职业教育种类的选择

      [[三]就业后的问题

      三、盲人职业教育的未来

      正文

      我国有1233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接受职业教育和进入社会就业者越来越多。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能够正常就业的盲人还为数很少。还有相当的盲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盲人,他们仍然在职业教育和就业方面遇到种种的困扰,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如何解决这庞大的职业教育和就业需求,是摆在社会各有关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仅从职业教育和就业方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盲人职业教育和就业现状

      [一]盲人职业教育单一、就业渠道狭窄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导致了盲人受教育水平低,职业种类少,招收盲人学生的各类学校少,盲人的就业面窄盲人一般都选择传统的按摩、音乐、钢琴条律等少数职业。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八百七十七万盲人中,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部分。

      [二[、盲人职业就业心理状况

      盲人就业定位存在着问题

      现在的问题大多是,盲人对现实的期望值不一定得当,有的过高,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导致这部分盲人整天怀才不遇,郁郁寡欢。也有的过低的估计自己的水平,妄自菲薄,自卑自弃。完全放弃正常的社会生活。

      如今,随着残疾人群体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视障人所从事的职业已出现了多样化、兴趣化、知识化、个性化的趋势,打破传统的视障人职业教育单一和就业渠道狭窄的局面,使他们能更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更充分地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全面彻底地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摆在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盲人职业教育的对策

      职业教育是就业的前提条件,面对这庞大的急需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数字,怎样才能充分满足各种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的就业需求,是值得全体盲人职业教育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件大事,也是是否能顺利跟上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实现小康步伐的重要和关键的环节。笔者从下几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开展盲人职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的问题。

      [一[进入职业教育前的准备

      加强盲生在进入职业教育前心理素质、学习方法、生活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必要准备。

      先说心理素质的准备。盲生的视力障碍使其对社会了解较少,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及家庭经济的富裕,一部分盲生从出生到上学,在家的时间多,外出的时间少;即使偶尔出行,也是家长搀扶陪伴,不离左右。进入普通盲校,学校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上,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多。这使部分盲生容易出现孤僻、冷漠、执拗、猜疑等不良心理特征。这种盲生到新环境后,对以前交往甚密的家人、同学、朋友甚至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物品的留恋依赖现象,在职业学校中比较普遍。若不及时调适,势必会影响到其对新环境的了解认知,并由此成消极心理特征。

      因此,盲生在普通盲校、特别是临毕业的几年内,要有意识地摆脱对家长或经常帮助自己的人的心理依赖,主动与同学、老师、相识的人多交往,在交往中逐渐培养乐观、开朗、随和、独立的心理品质。这样,不管到什么地方,就能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愉悦地学习、生活。

      再谈学习方法准备。普通盲校学的是文化课程,多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基本上是每天坐在教室里,听听、读读、背背、写写、算算,每天须臾不离的是课本和作业。而特殊职教就不同了,除了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接触更多的是实际操作。以按摩专业为例,专业课中,在模型室、手法室、练功室动手的时间与教室听课的时间,基本上是1比1,甚至更多。即使是教室里老师讲的理论课,其教学方法与普通盲校也大有差别。在盲校,老师讲课时,多把课本上的要点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学生们记住现成答案,背会即可。而职校则不同,由于课堂讲授内容较多,需要同学们除课堂理解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归纳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调整能力等,单靠盲校时的死记硬背是难以奏效的。曾有不少中职盲生,在盲校时是学习尖子,升学时的入学考试成绩也不错,但一开始正式学习,往往觉得难以适应,找不到方法,抓不住头绪。最常见的是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不上,致导致或对理论学习头疼,或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所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这就要求盲生在普通盲校时,要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找出重点,掌握难点,把握知识点,弄懂疑问点;在课外复习中,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因果关系;对课文的分析画龙点睛,对知识的运用举一反三。盲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接触较少,更需要在老师的语言描述中,在课本的文字说明中,自己用心去琢磨、品味、感悟、体会。如果在盲校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升入职校,就能水到渠成地适应专业学校的教学特点。

      最后看生活能力准备。可以说,入学时生活能力不强,是当今中专生、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通病。与健全学生的生活能力不强相比,职校中盲生的自我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即一部分盲生,在诸如起床熄灯、叠被洗衣、打扫卫生、买饭购物、回家返校等方面,还要强于一些健全人;而一部分盲生在这方面,尤其是刚入校时,如果没人帮助,简直无所适从。改变盲生中自我生活能力不强的状况其实并不难,主要是要在观念上和具体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锻炼出较强的自理能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的生活能力,是盲生进入中职学校前必要的三种准备,就如同樵夫进山砍柴前需要磨快的三刀斧。这三种准备做得充分了,盲人学生就能实现由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平衡过渡,使之在新的学习环境,无论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事,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要想准备充足,单靠学生本人,难以完成;还需要盲童学校给盲人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需要盲人家庭给盲人子女以适当的磨难,更需要全社会给盲人群体以充分的关爱。惟有如此,初中毕业的盲生,才能怀揣锋利的健康心理之斧,学习方法之斧,生活能力之斧,攀登上职业学校之山,获取职业道德之柴,职业技能之柴,职业体质之柴,并将这些有用之"柴"奉献于社会,最终实现残而不废的人生价值。

      [二[对职业教育种类的选择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学高者以道济民,勇足者以武建功;艺卓者以技闻名,力大者以劳养生;笨拙者以实糊口,身残者以巧取胜。百人从百业,百业养百人。关键是要量身定作,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专业。

      1对职业教育种类的选择

      选择知识技能型职业教育:如中医推拿,鼓书说唱,电脑打字,职业中介,商业策划,盲人钢琴调律,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英文翻译,充当社会力量办学、办班,电器维修,写作,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音乐(包括钢琴)、外语、文秘、法律以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电脑操作与应用等,一直是各类盲人首选的专业方向。无论是特殊教育学院,还是有条件招收盲人学员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以及各类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中心等,几乎都开设这些专业。

      还可在理工科专业方面作些选择,有所突破。还可研究盲文,从事汉语盲人电脑的研发和教学工作。推而广之,与计算机编程有密切关系的数学专业、各类电子专业,甚至是通信信息类专业,有条件的盲人均可涉足其间。

      这类职业教育要求入学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出来的盲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智商水平。

      鉴于高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类盲用电脑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各种读书机、点显器、盲文打印机、语言操作软件等等,这些设备都为盲人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所以,除了推拿和外语专业外,其他如金融、贸易、财会、物流、企业管理乃至如今最时兴的交易所中介专业等,盲人都可以有用武之地。由于这些专业亦文亦理,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又与计算机操作、规划设计以及公关等有密切关系,正好能发挥盲人善于动脑的特长。其他的专业类型不一而是,总之,我们大可不必仅仅拘泥于眼下那些传统的专业方向。

      选择手工熟练型职业教育。这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对求学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农村盲人的就业选择。如:食用菌栽培、编织和物品编制、制作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物品。

      2对职业教育学校的选择

      盲人职业教育将容入主流,盲人可选择各种职业教育学校。如:进入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还有一些大学内设的特殊教育学院,成人高校,以及各类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中心。

      这里补充一点,要让盲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特别是选择理工科作为专业方向,目前高中阶段的盲校教育质量必须相应得到提升,否则很难适应全国高考的要求。

      [三]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

      (1)、就业观念的准备

      1盲人就业时的职业定位

      要教育盲人对现实的期望值要尽可能得当,不能过高,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会有一定距离。也不能过低的估计自己的水平,妄自菲薄,自卑自弃。就业需要理智,需要头脑清醒;既要客观地面对自身的残疾,也得客观地面对来自外部的歧视、误解,以及某些不公平的对待,更要客观的分析社会就业现状。在短期内消除这些不良现象,是不现实的。对于这些不应有的现象只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去呼吁,去疏导,甚至也需要忍让和等待。如果以敌视的态度去对抗,只能把问题越弄越糟,只能加剧社会对盲人的疏离,那么反倒更不利于扩大盲人的生活空间。社会的文明程度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盲人自身来说,目前盲人能做的事情确实很多,而真正会做的事情又却是很少。因此,盲人的当务之急在于进行‘自我充电’,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掌握若干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增强自己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另外,如,整体修养的提高,自我宣传意识的强化等等也很重要。

      最后还有一点,解决盲人的就业问题不能离开盲人的实际情况,也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中国现在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仍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国民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依然偏低。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民工流、学生流、下岗流交相涌动,大学生尚且要“先就业再择业。”何况是残疾人?因此,要教育盲人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慎重冷静,实事求是,一切从整个国家,整个群体的实际出发。

      总之,任何社会群体都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而单独存在,盲人也不例外。

      二、盲人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应该回归到主流社会中来,像社会中的普通成员一样工作和生活,要敢于与“正常人”竞争,尽力减少别人的负担和社会的救助,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得跟别人一样好。

      三、在选择就业上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利用机遇选择适合的切入点,盲人不要只着眼于旧有的就业模式,老是重复按摩、手工这些老套子,而应该向电脑、互联网、金融、证券与法律咨询等高端行业发展。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知识和技能上充实和武装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四、教育盲人的合作精神。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共赢的时代,在创业中要善于与人合作组成团队。盲人虽然有视力障碍,但他们有智慧,完全可以通过与其他人合作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完美的事业。

      (2)经济观念的准备

      要教育盲生对待经济问题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我个人认为,所谓贫穷也就是吃穿住医疗教育日常娱乐活动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得到保障,其质量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就为贫困,盲人的生活如果限于这种状况就有权利要求政府予以改善,盲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也有义务向政府反映盲人的合理要求。但是如果盲人的衣食住行水平达到了社会公认的平均标准也就不为贫困。那么在经济收入方面就不能产生攀比心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允许收入拉开距离,而且应该认识到让收入拉开距离既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贡献的大小。不过必须澄清一点,平均生活水平不能混同于基本生活水平或最低生活水平,如果盲人的生活长期处于最低生活水平而无人问津,那就应该说是相当不合理的,但盲人也得通过正常渠道,有理有据地争取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最主要是改善就业观念、就业渠道。

      (3).盲人就业后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加强

      当前,社会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盲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胜人一筹,除了要有准确的职业定位,还要有“一门绝”或“门门通”的本领。何谓“一门绝”?“一门绝”并非空前绝后,高不可攀,在自己职业的某一方面能超乎寻常即是:哪怕他是引车浆之流。何谓“门门通”?“门门通”并非无所不能,博古通今,与本职业相关的技能能拿起放下即是;哪怕他是贩夫走卒之辈。“一门绝”与“门门通”,并非只有学富五车的高雅儒士才能做到。能“一门绝”,就能在竞争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门门通”,就能在竞争中进退自如,得心应手。一门绝能提高竞争力,门门通可使得盲人朋友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多个行业的选择,也是安身立命所必须。

      要想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就要求盲人具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更需要终生学习的条件,那就是特殊职业教育能否根得上盲人的职业教育需求。

      [三]其他方面的对策

      1技术上的保障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职业教育和就业

      盲人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在于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开辟更为崭新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两大进步:一是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表现在就业方面,便是自由择业与自由竞争,这一点在盲人按摩业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就业方面,便是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许多新兴行业的出现。

      盲人可通过新技术作为学习和就业工具,在信息服务中,如:各类信息咨询、信息中介等;在专业服务中,如:金融、气象、演艺等领域的经纪人;以及文秘、翻译、健康、心理、教育、法律、财会、商业策划等行业的专业工作;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中,如:各种文艺作品的创作与表演、各种故事片、电视剧的配音、各种教学片与纪录片的旁白,以及电台、网站的主持人、播音员等;在工农业生产和商品销售中,如:各种自动化、语音化机器的操作等等。上述这些行业,从前盲人大都难以独立完成,但现在不同了: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盲人电脑软件的开发解决了明盲之间语言文字上的沟通问题;网络的出现使得每个人在每时每地都可以做到足不出户知天下,足不出户到天涯。虚拟技术使得各种声音和图像可以被任意的分离、组合与复制;电视、电脑和影碟机的普及更为各种音像制品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凡此种种,都为盲人从事这些行业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只要能得到法规政策、工作机会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盲人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

      前景虽然诱人,但要把它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一番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进行许多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从社会角度来说,首先,有关部门应为盲人在设备和技术等方面提供优惠措施。其次,要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对盲人进行专门的知识传授和标准的技能培训;为便于盲人操作,还应对一些劳动工具进行自动化和语音化的技术改造。

      2法律、政策上的保障

      盲人接受高等教育一直没有完全实现,这方面的法律政策急需完善,具体操作办法急需实施。盲人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将来拓宽职业教育,解决就业面狭窄的必要条件。

      加强残联对盲人就业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工作。残联是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同胞利益的代表者,拓宽盲人就业渠道也应成为其工作的一项重点。以残联为主,建立健全盲人就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和机制。目前,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上,许多地方的残联更多的是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仅仅这样,恐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现有条件下,除利用政策支持,残联还可借助两大“武器”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那就是法律和舆论。舆论往往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具体到拓宽盲人就业渠道上,新闻传媒可从两个方面为我所用。一是宣传导向作用二是监督曝光作用。在政策上,各类涉盲机构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盲人就业。盲人做教师应是个不错的选择。各级盲校,盲人培训中心,盲生就读的特教学院等都应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盲人。残联也应吸纳盲人从业——“残疾人联合会”嘛!如残联有电话接线员的岗位,那么,这工作应优先给盲人。前南非总统的电话接线员都是个盲人。

      完善就业法制制度。及完善法制建设。吁政府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也就是完善残疾人就业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机构。有了这个轨道、体系和机构,盲人的就业就真正有了保障。认真执行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吸收残疾人就业。其二、做好残疾人就业宣传工作。第三、加强法律监督,强化执行力度

      三未来对盲人职业教育和盲人素质的要求

      一、更新观念,视障人就业期待将大大提高

      2002 年 10 月,在日本扎幌举行的残疾人国际世界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口号:“残疾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特点。”这一崭新的残疾人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表明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由于身心残障而带来的不便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得以克服,残障人士将拥有更大的可能性平等、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资源。

      在我国,新的残疾人观的确定和实现,反映在视障人士就业方面就是提高了视障人就业期待值。从现状来看,视障人从事的职业大约有三个层次: 1. 以谋生为期待,以政府、社会的保护性政策和福利设施为条件、以触觉代尝性的简单、重复性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辅以少量技术、技巧为形式的触觉、听觉代尝性职业,如福利厂工人。这类职业收入较低,从业者地位较被动,对所处工作环境依赖性较大,选择性较小,稳定性较强。 2. 以发挥一技之长、发展兴趣爱好,服务于社会为期待,以一定的教育培训为条件、以专业技术劳动为形式的专业技术代尝性职业,如按摩医生、调琴师。此类工作收入较高,从业者地位相对主动、选择工作环境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流动性较强。 3. 以展现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期待,以雄厚的知识储备和优良的综合素质为条件,以各领域高、精、新、尖工作为形式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代尝性职业。如校长、主持人、翻译。这类职业收入更高、从业人员地位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和影响环境,流动性更大。

      二、加强特殊教育力度,保证基础教育质量,开放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视障人素质,以达到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

      就业,从本质上而言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途径和标志,即个体通过被雇佣的形式以自己的劳动贡献于社会,同时得到社会的接纳和回报。视障人要争取被社会承认和接纳,就必须以自我完善为出发点,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合格劳动者,接受社会的检验和筛选。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是关键所在。尤其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每位成功人士的必由之路。

      李秉德先生在谈到二十一世纪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概貌时总结了以下十点:

      1 .他们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来引导他们的实际行动。

      2 .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各项能力能够得到正常充分的发展,长期保持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状态。

      3 .他们应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并有将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4 .他们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修养与审美能力、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

      5 .他们应具有宽口径的知识与较强的就业能力,以适应将来职业流动性较大的特点。

      6 .他们应具有民主思想、公民意识、法制观念以及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

      7 .他们应有坚强的意志,对于逆境有承受与处理的能力。

      8 .他们对于自己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能够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9 .他们应具有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享的能力与集体协作精神。

      10 .他们应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有不断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就是对教育的要求。在视障人教育问题上,我认为有以下 6 个方面值得考虑:

      1. 应切实抓好视障人士教育的普及率。保证适龄盲童入学,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对非学龄视障人根据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其掌握劳动技术。同时要充分发挥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发挥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和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的作用,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生活条件下而具有不同需求的视障人提供最需要的教育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形成一个开放的继续教育大环境,使针对视障人的教育全员化、持续化、多样化,使视障人群体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实现质的飞跃。

      2 .对视障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适时指导,配合家庭教育,抓住 " 关键期 " 不失时机地及早开发各项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培养愉快、积极的心理特征、帮助其在学龄前阶段建立起初步的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正确认识,为迎接未来生活在心理上、常识上和基本生活能力上做最初的准备。

      3 .在学历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将特殊教育任务提前化和持久化。提前化指的是将对视障学生的特殊训练任务提早完成。如( 1 )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定向行走、日常生活自理(穿衣、寻物、求助)、简单的烹饪技巧等。( 2 )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点字读、记速度、听觉注意力、听觉记忆力、特殊学习工具使用,借助听觉、触觉、感觉、想象、弥补视觉不能认知事物的能力培养等。( 3 )对自身生理条件所带来压力的正确认识和必要的心理调适,包括对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困难有所准备,对来自他人的不平等态度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对自身发展和未来生活树立信心等。总之,要将集中性的、旨在克服视力障碍所带来的不便的特殊教育、训练工作提早完成,以利于视障学生尽早摆脱视力障碍带来的局限和自身特殊性所带来的阴影而回归主流社会,加入健全人的生活、学习环境。

      持久化指的是创造条件使不同程度的视障学生尽可能参与健全学生学习活动的同时,对其特殊困难和特殊需要予以特殊帮助,使其在参与健全人学习、生活环境的努力过程中,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特殊指导和关怀,为最终独立完全地回归主流社会树立信心,做好准备。在这一阶段要指导视障学生建立与健全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鼓励视障学生了解社会环境、了解健全人以及他们的生活。在文化学习方面要注重培养视障学生的基本能力(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科水平,为进一步深造,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各方面能力上奠定雄厚基础。

      4 .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资源,鼓励视障青年继续求学,提高群体学历水平。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我们针对视障学生的教育应在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同样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为其进一步学习、更自由地选择发展方向和专业进修创造条件。高等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到视障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可能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支持视障青年根据自身条件、兴趣报考适合的专业,以便进一步完善自身,服务社会。

      5 .在针对视障人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都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视障人士生活所能够产生的影响。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培养自知能力、他知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关心他人,培养加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身心调适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建立自我修养、独立学习的意识等等。总之,要以他们一生的发展与生活幸福为着眼点,全方位地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稳定、开放、多方位的社会辅助机制,切实解决视障人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创造一个接纳和鼓励视障人士就业的社会环境。

      就视障人而言,由于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而带来的不便及困难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某一方面就业的可能性;就社会而言,在达成了接纳、鼓励视障人就业的共识之后,还应该为视障人克服其不便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具体的帮助,这是视障人就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要求我们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

      1 .以各级残联为核心,协调党、政、群等各方关系,为视障人士就业工作开通道路。

      2 .以各级盲协为主体,建立健全视障人生活指导(包括就医、基本生活困难救助、心理问题咨询等)、学习辅助(包括解决就业困难、资助学习用品、提供就学信息、辅导所学课程等)、就业辅导(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择业、推荐单位等)。

      3 .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对视障人就业工作的热情,欢迎各界人士以不同的方式对视障人提供帮助,如分享工作经验,创造实践条件、介绍行业情况、帮助熟悉环境、帮助克服交通、通讯等具体困难,甚至是提供就业机会。

      4 .吸纳社会慈善资金,为视障人的福利事业建立强大的经济后盾。

      5 .对每位视障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通过网络、传媒等途径在视障人士的需求与社会辅助力量之间建立通畅、稳定的联系,为社会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创造机会。

      6 .向视障人介绍最先进的设备、设施,如为视障人设计的软件、为视障人士服务的网站、学校等,以便他们能够利用现代文明所创造的条件在最大程度上克服视觉不便。

      综上所述,视障人就业是一个单纯而又复杂的问题。单纯在于视觉障碍不过是身体条件上的一个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终有一天,将不会再因这一特点而剥夺视障人与他人平等地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视障人的就业将会被看作与健全人士就业一样自然。复杂在于这不是一个纯理论性的课题,而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无数人长期、艰苦地付出努力,有大量具体、细致工作需要落实的实际问题。无论如何,我们今天对拓宽视障人就业渠道所进行的探讨和所得到的全社会的热情关注本身,就是一线温暖的阳光,它预示着一个希望的黎明。

      参考文献

      《盲人月刊》“探索盲人职业教育和就业问题”征文作品

 

录入:清毅 添加:2007-03-29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