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评点文摘 /加强残疾人情商教育的思考

加强残疾人情商教育的思考

作者:何池
来自:
人气:3118
2007-03-29

 

      一个人能否成才、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还取决于情商的优劣,这是人才研究专家的新论点。所谓情商,是包括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心理因素。在许多人看来,一个人具有高智商就能成才成功,其实不然,古今中外,不乏有高智商的人,观其一生,除了其专业领域或其强项上有过人之处之外,其人生之旅一直坎坎坷坷,甚至穷愁了倒,究其原因,是情商存在缺陷的结果。正常人是这样,残疾人更是如此。在我国古代,不乏残疾人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如司马迁受官刑而著《史记》,孙膑遭膑足而撰《兵书》。在现代,有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指挥大师”方舟舟。在漳州有被誉为“画坛怪杰”的盲人画家沈冰山、残奥会金牌得主吴燕聪,“全国优秀教师”、残疾人副教授郑声滔,等等。综观他们成才、成功之缘由,不仅在于他们的智商(其中方舟舟还是弱智),还在于有良好的培养情商环境和发愤、自尊、自强等良好的情商。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残疾人除了肢体不健全之外,心理上即情商的缺陷也是阻碍他们融入社会、成功成才的巨大障碍,本文将就此作一粗浅探讨。

      一、残疾人的情商问题值得关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十分重视和关心,已经制定并实施了有关残疾人保障法规,设置并完善残疾人工作机构,不断拓展残疾人在康复、培训、一就业等方面的服务领域,残疾人事业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日愈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技术培训、开启智力的教育也日愈普及,这对广大残疾人增强就业谋生能力,摆脱困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认为,至今在各类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情商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残疾人掌握谋生的技术和本领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健康心态、好的心理素质、好的道德习惯,这是情商的欠缺,因而也是难以成才成功的。我们不仅要通过教育培训使残疾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们还应使其中一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残疾人通过情商教育培养优良的健康情商,使他们身残志不残,成为某一行业的佼佼者,为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笔者认为,残疾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残疾人教育培训中的这一缺陷,研究残疾人在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情商教育。笔者通过初步调查,认为当前残疾溺爱,本该让其自己动手解决的许多生活内容,往往由父母、兄弟姐妹“代劳”,这样的家庭环境固然充满温馨和关爱,却使其久而养成极为不好的习惯——可以自己动手处理的事也懒得动,并养成淘气、任性、不讲道理、为所欲为的坏习气,缺乏自立意识,更缺乏自强精神,因而缺乏竞争意识,一切依赖别人。离开了别人便难以生存,难以面对优胜劣汰现实社会。

      二、加强残疾人情商教育的思考。

      从上述分析的问题与原因可以看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家庭环境因素,亦有教育培训的缺陷,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当然还有其自身的缘由。因此,解决残疾人情商问题是一种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需要残疾人培训教育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心血,多做有益的尝试,而且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还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社会成长环境,总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一)要重视家庭教育,从小抓好情商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正常的孩子是这样,对残疾孩子更是如此。在这方面,有两种类型的父母:一种是对残疾孩子持厌恶态度,把他(她)们当作包袱和累赘,对其没有好脸色、好言语;一种是过分溺爱,对其生活上的事不管能否自理,一概包办代替。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都不利于残疾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情商。

      在这方面,日本著名的残疾人作家乙武洋匡的经历、我国著名的残疾人艺术团指挥家方舟舟的成才说明了健康家庭环境的重大作用。乙武是以象是“上下粘在一起的一大一小的两颗马羚薯”(乙武语)的身体降临人间的,没有手脚,先天四肢残缺,连医生都因怕母亲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以“黄疸严重”为由隔离了母子见面。对待这样的孩子,母亲的态度将对孩子懂事后的心灵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一个月后,在医院的充分准备下,母子相见了,当见到残缺不全的孩子时,母亲没有惊讶、没有厌恶、也没有精神失常,她只是紧紧抱着孩子说:“我的可爱的乖乖。”产房里的人和医生无不受到感动。乙武在长大后知道了这件事,他怀着感激和幸福的心情在他著的自传体小说《五体不满足》一书的后记中说:“我的父母生下我这个残疾儿,他们没有唉声叹气,更没有放弃养育的责任,而是任劳任怨、含辛茹苦,使我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我要知恩图报。”而且父母也没有一味地溺爱他,用理智的爱关怀孩子的成长,孩子能够做的事绝不帮着做,从小就让他养成良好的自立、自尊、自强、自理的好习惯。小乙武在这样的家庭中健康成长,他用嘴夹笔学会了写字,用不到十厘米长的残缺胳膊学会自己吃饭……培养出坚强毅力,这使他在到了上学年龄时走进了普通小学大门、并从小学、中学到考上大学。为了送孩子上学、他们的家多次搬迁到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父母为之付出无数心血……长大局的乙武在他的著作中亲切地称他的父母“真可称得上是教师爸爸、教师妈妈。”

      方舟舟天生是一个弱智孩子,他那在乐团工作的父亲常带他到乐团,让他耳濡目染,从小感受音乐的勇陶,培养他的乐感、节奏感,开启他的智力,并大胆地让他拿起指挥棒,走上乐团指挥的位置,几经磨炼,终于使他成长成为闻名海内外乐坛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指挥大师。

      (二〕残疾人教育培训机构应把情商教育摆上位置。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对情商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纠正“技术培训是硬项,管用,精商教育是软项,看不见,摸不着,管不管用难说”的认识偏差。要以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摆正情商教育在培训工作中的位置。

      其次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情商教育课程,如心理素质训练、人生与理想教育、良好习惯教育。要以残疾人成功典型来激励学员,有意识地选择古今中外成功的残疾人事例为教材,尤其要注意选入本地区的先进典型,并请他们来现身说法,让发生在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学员,使他们感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残疾毫无关系,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残疾虽有不便,但决非不幸,命运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若能这样,我们的残疾人培训便能生动活泼,达到最佳境界。

      其三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打铁先得自身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要求自己,增强责任感,树立为残疾人服务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要认真钻研业务,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认真探索提高残疾人情商水平的教育方法和有效途径,改革教学方法,让他们不仅在教育培训中学到过硬的谋生技术本领,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坚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通过这样的教育培训,我们的残疾人群体便能人才辈出。

      其四是应把残疾人家长列入培训对象,要通过培训向家长进行残疾人成长规律、健康成长必备的家庭环境条件,对残疾孩子如何理智地爱等基本知识教育,让他们掌握关爱孩子的“度”,营造残疾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三)在全社会营造“心灵无障碍”环境氛围。

      残疾人群体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对他们的生活、工作、教育给予了极大关注。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中,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开展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注意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扶残助残活动力度,实施“无障碍”建筑等等。但这一切还刚开始,还不够普及,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环境氛围仍较薄弱,这十分不利残疾人情商的提高,妨碍残疾人参与社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笔者认为,要大力营造“心灵无障碍”工程,让残疾人在各方面都无阻碍地与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这必将有利于他们的情商的提高。

      首先要抓好“情感无障碍”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宣传《残疾人保障法》,让群众、也让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人们增强维残助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纠正一部分人歧视残疾人的意识和作法,倡导人人都来关爱残疾人,人人都为残疾人献爱心,使残疾人时时处处感受人间的真情与温暖,这极有利于拉近他们与社会的距离,萌发“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抓好“环境无障碍”工程建设。要吸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在街道、商店、剧院、会堂、车站、机场、旅馆、酒楼、饭店、机关单位、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都要设置盲道、轮椅道、轮椅席、残疾人专用公厕等。总之,一切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应全部考虑残疾人的方便,消除他们的烦恼,使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方便外出办事,自由快乐地出门旅游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其三要抓好“教育无障碍”工程建设。当前一些学校(尤其是大学)在招生时已开始放宽对残疾考生的限制,也有一些残疾人幸运地迈入大学门槛。但不可否认,这种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学校不愿招收残疾人是客观的事实,实际上这是一种歧视性政策。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出台有关条例,使所有学校都把吸收残疾人入学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使有志深造的残疾人能遂其所愿地进入各类学校(包括大学)学习,并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提供种种特殊服务,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将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水平。

      其四要抓好“就业无障碍”工程。要坚决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为社会服务中自食其力。要鼓励有创业能力的残疾人自谋职业,对他们开办的企业应一路绿灯,并采取免费免税的特殊政策,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各级政府应开拓渠道、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安置更多的残疾人提供良好环境。总之,通过种种措施,使残疾人就业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笔者认为,只要抓好以上种种“无障碍”工程的实施,任何残疾人都会时时处处感受政府、社会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从而在无形之中寻回自身的社会角色和人生价值,摆脱因残疾而终日悲观痛苦、对前途不抱任何希望的不良情绪,树立乐观、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出良好的情商,达到“心灵无障碍”的良好精神境界。当然,“心灵无障碍”的最终实现,除了上述种种客观因素之外,还需要残疾人的主观改造与努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录入:清毅 添加:2007-03-29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