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按摩论文集锦 /盲人高等中医教育—中诊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盲人高等中医教育—中诊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作者:张贵建
来自:
人气:2565
2007-04-02

 

      从数年的实践来看,我校盲人高等中医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始终走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但也有一些前进中的不足亟待解决,如盲人无专用教材,就中医诊断学为例:所用教材、教学方法、考试标准及细则等均与普通学生相同,尚未根据盲生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为提高盲人高等中医教育的质量,体现特教工作的特点,使教学工作更切合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得以实施,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认真研究、思考和落实,盲人中诊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盲人高等中医教育的必要性及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盲人总数近900万,改革开放以来,盲教事业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尤其是中残联的积极工作下,无论是在质量上或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基础教育相比,作为特殊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盲人高等教育,则严重滞后,如目前全国仅有四所院校开设属盲人高等教育重点的推拿大专班,(其中一所为函授教育),而全国每年实际达到或接近中等专业教育水平的盲生约4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品学兼优的青年,他们身残志坚,学习刻苦努力,渴望有机会能继续深造,增长知识才干,在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同时能自食其力地生活、工作。盲人青年能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高等教育是他们应有的社会权益,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深化,就业条件的提高,盲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整个就业市场劳动力的竞争,伴随而来的是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挑战。如有关部门规定,今后取得行医资格,必须有医学院校的学历文凭,诸如职称评定、晋级提薪等都涉及到学历要求。而目前,全国从事推拿按摩业的盲人已超过2万人,其中医疗按摩约1万人,却只有19人于今年获得高级职称。究其原因,就是缺少接受高等中医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对于那些好学上进的盲人青年,社会有责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深造提供机会。

      为促进残疾人事业,中国残联根据盲人触觉灵敏、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大力发展盲人推拿按摩业,并在九五计划中单独立项。自1993年起在我校各级领导的积极筹备下,在全国率先开办盲人推拿大专班,直至今日,全国同类中医院校中,招收全日制盲人中医大专班学生的,也仅我校一所,为完善盲人教育层次结构,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和社会地位,作出了贡献,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填补了我校教学工作的一块空白。中医推拿大专班的设立,为盲人提供了深造的机会,但更要重视在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条件,以保证学习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二、对现在中诊教材的改革

      由于盲人高等中医教育起步时间不长,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存在着一些前进中的问题。如属中医基础教育的中医诊断学科,几年来,盲推班一直使用的是五版全国本科教材,存在着知识导与大专教育不符的问题(目前该教材在本科班中也早已不使用),且对该班学生来说,此教材内容过多,汉文约200页的教材,译成盲文版则近千页,约10公分厚的书共5册,售价近百元。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察方法,该教材大纲中仅望诊约占总课时数16%,加之辨证部分涉及望诊内容亦不少,对普通学生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对盲生来说,就显得脱离实际,他们既不能象普通学生那样观看望诊(包括舌诊)幻灯、录像,又难以理解其中的许多描述,如在讲到望面色时,面色白又分淡白、苍白;面色黄又分萎黄、黄胖、阳黄、阴黄;红舌又分淡红、降红等,有些盲人就反映,从小失去视觉,甚至失去光感,根本无法想象颜色,就是连脉诊中的一些文字如散脉的“散似杨花无定踪”的描述都难以理解,故要求他们花费很大的功夫去掌握(实际上是死记硬背,不解其意)这些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编写适合盲生特点(如减少望诊内容,侧重其他三诊等)的专用教材是亟待进行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盲生不能看板书,无法看幻灯、录像,加之出行不便,难以安排见习(且中诊课中普通学生除本科生外,亦均不安排见习),所以,盲生的中诊教学只剩下课堂讲授,但仅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是不够的,应增加诸如模拟脉象手实际体验、有声教学辅助材料的使用等手段,在任课教师认真思考、合理安排的条件下,加大课堂讨论的比重,想方设法尽最大可能满足盲生的学习需要。

      四、考试的改革

      多年来,盲生的中诊考试与普通学生同卷,无专用试题(卷)库,在实际工作中,则暴露出许多不足。其一,因按有关规定必须用题库试卷,故往往一张试卷中需“望诊”内容就占20分左右,也许学生能答出一部分,但由于不理解,无法应用,对其实际运用无指导意义,也不能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其二,由于盲生需摸字答卷,对题型复杂的试卷摸写速度更慢,且中诊考试均在寒假前的学期末进行,气候寒冷加之紧张,盲生触觉更不敏感,摸卷更困难,使之与普通明眼学生同卷的题型题量,对盲生来说,无法在规定的相同时间(2小时)内完成,如2页的汉文卷打印成盲文卷约13张,较熟练的学生也需要3小时才能完成。因此,根据专用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卷)库,制定切合实际的考试标准(题型、题量、时间等),就变得十分必要,甚至在考试时结合模拟脉象手的切摸辨识、口试等测试方法,也未尝不可以一试。

      综上所述,在盲人高等中医教育的中诊课教学中,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盲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不仅可以更有利于盲生的业务学习,更完善我校的盲人高等中医教学工作,而且也能体现社会对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关心,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生存环境,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录入:清毅 添加:2007-04-02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