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患有先天性眼疾,眼睛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以超人的毅力,克服求学路上的重重困难,获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7年底,他被连云港市作家协会收为会员,是全市作家协会中唯一的患有先天性眼疾的会员,并先后出版《神游丝绸路》、《心债》、《心仪》、《心灯》、《月光泉》等散文和小说。
靠听 拼命学习
汤冬虎,1974年生于江苏灌南县一个教师家庭,他从小就很聪明、懂事。到读书年龄时,也许是平日里与自己玩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害怕自己失学。也许是从小就听父亲多次讲双目失明却写出了不朽史书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的故事,因而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望。比起其他的同龄孩子,他要求上学的愿望显得更加强烈、迫切。他一次又一次哭着请求:“妈妈,我要上学。”
对一个教师家庭来说,让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当家长的心里很清楚。但教了多年书的父母被难住了,孩子连眼前的几个手指都看不清,更别说黑板上的字,再说,哪个学校愿意接收这样的学生。
面对孩子渴望的目光,面对学校一次次的拒绝,做父母的心里在流泪,很难过,也很无奈。他们最后抱着一丝希望,带孩子来到新浦,踏上了求学之路,又经过几次碰壁之后,终于,同兴街小学勉强让孩子试读。
上课没几天,老师把他的父亲叫到学校,老师拿出孩子的作业本,那哪是作业啊!字不像字,又错了位,一行字能占好几格,由于冬虎视力不好,他写字的时候看不清作业本的格子,写的字就歪歪扭扭。父亲几经乞求,总算和学校达成协议,孩子作业可以不做,老师也无法批改,所以不论成绩好坏,只要允许孩子进课堂听课就行。
人的潜能发挥来自于勤奋,尽管因为眼睛残疾,冬虎学得非常吃力,他凭着自己良好的记忆力,他终于成功了,成为同兴街小学全年级出类拔萃的学生,被誉为同兴街小学的“骄子”。
老师都喜欢称他为“小才子”,同学们都乐意称他为“小老师”,他的作文,几乎每篇都被老师当作范文评讲。他通过自学,上小学五年级时,他的英语、数学水平已达到初二学生的水平,在他的带动下,班里不少同学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到了升学考试时,他以学校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新海中学。
在优秀学生云集的学校,要想出类拔萃,谈何容易!尤其是汤冬虎,与其他同学相比,如同“龟兔赛跑”。中学毕竟不同于小学,学科增加,学习压力增大。面对学习出现的新难题,他仍努力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拼命地汲取养分。
课堂上他看不清黑板,就靠头脑强记,像“骆驼吃草”那样,课后再细细消化,他充分利用课间,总结归纳记忆,把知识储藏到大脑里。往往一个数据、一个单词、一个公式、一个问题,要比别人多花很多努力,甚至几十倍的心血和时间,才能记住和理解。
他无论在学校散步,上厕所,在放学的路上,每时每刻都边走边思考或背诵课堂所学的内容。尤其在放学路上,边走路边思考问题,由于过于专心,几次被骑车人撞伤。在汤冬虎身上,常常是旧伤未好,又添上新的伤痕,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学习的热情。学习给了他知识,给了他力量,给眼睛残疾的他带来了光明,让他在五彩缤纷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靠听 赢得尊重
汤冬虎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中考时,他以高出新海中学录取分数线34分的优异成绩,被新海中学录取。1992年他在高三时参加物理竞赛获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高考预考中取得全校前10名的高分。
所有科目的老师都对汤冬虎记忆深刻。数学老师回忆说,高一时,最让我惊奇的是在学习立体几何课上,有时我有意出些难题,别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唯有他总是能解答出来。平时上课,其他人一要靠听,二要靠看,都很难理解,而他只能听,不能看,怎么能一点就通的呢?真是一个难得的学生。
物理老师对这个特殊的学生感到惊奇:“高中物理要做大量实验,才能领会接受,而汤冬虎受视力限制,感性知识要少得多,但越是难题越得心应手,那独特的思维方式,常让我感到他是个小天才!”
英语老师说:“平时他上课不记笔记,我批评过几次,同学私下告诉我,他眼睛不好。我想,再不好也不至于不能记笔记吧。谁知有一次他上课迟到,让他进来后,直向我身上撞来,我才后悔不该批评他。但想不到他的英语始终名列前茅,不管是课堂解答,还是考试,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他,真是怪事。”
化学老师讲起他,更是称赞不已。听说汤冬虎为了看病,初三一学期没上课,化学基础应该很差。高中三年,自己又不能做实验,成绩居然能达到上等水平,简直不可思议。
语文老师说,汤冬虎虽然书看得少,但语文水平却很高,听说读写样样都行,写作文从不打草稿,但每次都写得头头是道,说理透彻,几乎不需改动。
提到汤冬虎,班主任更是表扬的话不断,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业余爱好广泛,口琴、笛子、二胡,听说全靠自学,样样精通,每次为同学演奏,都获得阵阵掌声。
后来,汤冬虎高考以高出首批本科录取分数线40多分成绩,被南农大录取。他跟着父亲在烈日炎炎的九月来到南农大报名,可在他体检时,学校以他的“视力不符合要求”,把他拒之门外。
可父亲还不死心,经多方求助,此事最终惊动了市教委徐伯炉主任,徐主任被汤冬虎的学习精神和求知欲望感动。为了一名素不相识的学生,徐主任找到了省招办万耀祖主任。在万主任的努力下,南师大同意面试,当面试时,汤冬虎再一次被南师大的领导婉言拒收。
面对一次次被知名大学拒收,汤冬虎显得非常平静。他一次次地安慰着伤心的父母,千万不要难过,我已经很知足了。他说,像我这样的残疾,很可能会成为文盲。虽然未能上大学,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命运的安排,并向父母道出了自己的打算。大学上不了,自己自学,将来再考研究生,一定能考上的!这就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回答。
淮海工学院的领导知道了他的情况,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遗憾的是院里大多是工科,除了中文系没有别的专业供他选择。由于视力的局限,文科向来是他的弱项,高中三年,他主攻的是理科。与中文系其他同学相比,他至少要少学三年。学中文,需要阅读大量书籍,他能行吗?他丢失了自己的优势,一切只有从零开始,因为他不愿成为一名令人怜悯的弱者。
他稳定了情绪,调整了兴趣,确定了目标。一年、两年,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他减少了闲暇和休息时间。他的学习水平在提高,成绩门门优秀。英语对话对答如流,深受外籍老师喜爱。还多次参加学院比赛获奖。
大学四年中,他的努力和刻苦得到了回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淮海工学院中文系本科班。毕业后,被新浦中学录用,成了教研室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汤冬虎,1992年首获江苏连云港市学生物理竞赛第一名,1993年获得连云港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在工作岗位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得市教科研论文竞赛一等奖,参与市教科研课题主要撰稿。担任市少儿读书活动特聘辅导员。他曾多次被市各大、中院校和中、小学以及部队和企事业单位请去做报告,市电视台正在以他为主人公,摄制一部反映当代残疾人自强之路的故事。
汤冬虎的眼睛虽然残疾,但他始终认为这并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特点。正如他在小说《心灯》中所写的一段:“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在我的心中有一盏明亮的灯。多少次,我曾为自己的成绩在全年级独占鳌头而骄傲。我也曾为自己身患眼疾而能有这样的成绩高兴过,我甚至还为自己的残疾庆幸,若非如此,我怎能会这样引人注目?”
一个盲人学生创造了一个奇迹,靠“听”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圆了自己的文学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是盲人朋友的学习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