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领导讲话 /王新宪同志在省级残联新任领导干部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王新宪同志在省级残联新任领导干部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作者:
来自:
人气:2332
2009-06-01

(2009年4月15日)
王新宪


      这次研讨班,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很重视,朴方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海迪主席将作总结讲话。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大家能集中几天时间在一起交流思想、沟通认识、相互启发,对于推动残疾人工作大有裨益。下面我谈几点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回顾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朴方主席领导下,残疾人事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为这个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许多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已经退休或离开了残联的岗位,还有一些同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比如王延勤、廖绍秀、赵小琼等同志,当然还有更多的同志仍在残疾人事业这块热土上耕耘着。20多年的历程证明,我们这支队伍是残疾人信赖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一)1949年-1966年残疾人工作起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旧中国,广大残疾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欺凌、压迫和歧视。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开始走向新生活,残疾人工作起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一是残疾人的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同健全人一样,得到法律保障。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性卫生事业,以保证劳动者享有这种权利。一些政策中也对保障残疾人权益作出规定,如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就规定要发展特殊教育。二是广泛开展了社会救济工作。建立了福利机构,无依无靠的重残人、残疾孤儿、残疾老人、伤残军人得到收养或安置,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得到救济。农村残疾人分得土地和生产工具,城市建立福利工厂。1960年起开始在农村建立五保制度。三是残疾人文化、教育、体育得到了发展。1952年政府组织盲人和语言专家制定汉语盲文并向全国推行。1954年创办《盲人月刊》。1958年拟定聋人汉语手语方案。残疾人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举办了盲人、聋人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四是残疾预防工作起步。开展了计划免疫、盲聋防治、地方病防治等工作。1956年至1958年在54个县对盲人、聋哑人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1959年成立了中国耳聋防治委员会筹备会,1960年中央成立地甲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防盲治盲及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规划。五是残疾人组织相继建立。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两会合并组成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二)十年动乱时期残疾人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到严重破坏,人道主义遭到践踏,残疾人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被迫于1968年停止活动。

      (三)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家重视残疾人问题,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举措,主要有:

      1.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国家重视依法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宪法》第45条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了规定。《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作出了全面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60多部重要法律中有保障残疾人权利的规定。国务院颁布《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大部分的县(市)、乡镇和街道制定了残疾人优惠扶助规定。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本法律,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扶助残疾人规定的保障残疾人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确立。各级人大开展执法检查。人民法院为残疾人提供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大量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2.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计划和行动。一是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1987年、2006年两次开展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摸清了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为制定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二是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1988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实施了五个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规划,全面开展各项残疾人事业。三是建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1993年建立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2006年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级政府也相应建立了残工委。四是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事业做出重大部署。

      3.提高公众意识,改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活动,为残疾人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出行、进行信息交流、参与社会生活和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便利,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注,促进了社会友爱互助和文明进步。

      4.鼓励和推动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一是建立残疾人组织,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1978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恢复工作,1984年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8年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各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普遍成立残联。各级残联设立了专门协会。社区、村建立了残疾人协会。二是激励残疾人的自强精神,国家于1991年、1997年和2003年对436名残疾人自强模范予以表彰。三是发挥残疾人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3000余名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成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政议政。四是支持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公共文化场所为残疾人提供越来越多的方便和服务,许多地方开辟残疾人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场所,发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开展残疾人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

      5.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认真执行《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积极参与“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年)”行动,倡导并支持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行动,大力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进程,在国际残疾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并分享和借鉴了不少国外的有益经验。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迅速扩大,1500多万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人教育得到较快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有了较大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长足进步;就业状况得到相当改善,城镇就业人数达到4513万人,农村达到17171万人;扶贫开发取得重要进展,10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7386万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976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627万残疾人在福利院、敬老院享受集中供养、五保供养;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活跃,建成地市级以上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3530个,体育活动场所1192个,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2400多枚金牌;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日益形成;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就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授予中国残联及其领导人“联合国人权奖”等十余个奖项。

      20多年来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最有影响的十件大事是: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

      1987年、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等五个国家规划纲要;

      1990年,颁布《残疾人保障法》;

      1991年,省、市(地)、县三级残联组织陆续建立;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993年,建立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1994年、2007年、2008年举办的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海世界特奥会和北京残奥会;

      1996年,中央批准地方残联升格;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200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特色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发展成为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比较系统的业务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注大局、顺应大局、纳入大局、促进大局

      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系,朴方同志在近十年来全国残联工作会议和主席团会议上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简单回顾一下:1999年第十三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了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关系、残联的代表性、社会化工作方式等问题;2000年第十四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残疾人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问题,强调要有一个好的路子、一个运转良好的机制、一定的业务领域与相应的基础设施、一支好的队伍和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002年第十六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解放思想和残联组织建设问题,提出了“三个活跃”(使残疾人在残联更活跃,残联在基层更活跃,残疾人和残联在社会上更活跃);2003年第十七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残疾人奔小康和残联组织架构调整问题,为中国残联四大定下了基调;2004年四届主席团二次会议和第十八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残联制度建设和联合国人权奖问题,强调制度建设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2005年四届主席团三次会议和第十九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还谈了纪念小平百年的感想;2006年四届主席团四次会议和第二十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要做好“十一五”规划开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基金会换届;2007年四届主席团五次会议和第二十一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要做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后期工作、充分运用《残疾人权利公约》推动残疾人工作和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2008年四届主席团六次会议和第二十二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关于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实际上是为中国残联五大报告点了题。这些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发展残疾人事业,一是要关注大局。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时时关注大局,观察和思考大局给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我们的大局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都将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善于发现机遇并及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要顺应大局。要善于借势,从大局中汲取能量和营养,乘势而上。大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武装头脑,提升能力;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造性地主动适应大局并借助大局的力量来推动我们的工作。三是要纳入大局。必须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残工委的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必须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将事业纳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用制度来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促进大局。残疾人问题解决了,残疾人状况改善了,就是对改革、发展、稳定的支持和促进,就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胡锦涛总书记称赞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回良玉副总理指出“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是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看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闪光点,是改善民生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深刻揭示了残疾人事业对于促进大局发展的重要意义,丰富了残疾人事业的思想理论内涵。

      三、打造“诚信、公正、民本”残联

      只有打造“诚信、公正、民本”残联,才能适应新形势,推动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我们的宗旨。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不弄虚作假。中国传统道德观中,诚信无欺,讲求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要求。诚信作为一种人文精神信念和社会价值观,无论对于国家、社会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完全按照国际项目管理要求来做,组织实施周密,操作规程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在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上接受了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严格审计,处处体现了诚信负责的精神,赢得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成为知名的公益项目品牌。残疾人对残联有没有信心,关键看我们做事诚不诚,处事公不公。在残疾人需求巨大、而我们能力和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要让广大残疾人对未来生活有信心,对现在还暂时做不到的事能够理解和忍耐,只能靠我们的诚信。残联是公共部门,有很好的社会声誉,可是如果出现负面的东西,也会被媒体所关注,对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讲诚信,诚信意味着社会责任,残联必须建设成为社会公认的诚信组织。我们对残疾人要“诚”,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努力践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对政府、社会要讲“信”,要负责守信,成为一个高公信力的组织。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做讲诚信的人,真诚待人,实在做事,勤奋敬业,力戒浮夸,努力践行朴方主席“畏天、畏地、畏人”的要求,真正做到不愧于天,不怍于地,不负于人。

      公正是首要价值观的体现,公信力是残联的立身之本、核心社会资源。中国残联新制订的代表联系制度,仅仅是开始,今后要解决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残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问题。各级残联要做到公正,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站在维护广大残疾人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对残疾人服务,更要本着公正的原则,优先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其次要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残疾人和各方面意见,扩大群众参与。海迪主席在五届主席团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残疾人的重要意见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反馈给理事会,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第三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察举报制度等,使操作有手段,监督有规范,用制度来保证公正的实现。

      “民本”,就是以残疾人为本:正确认识残疾人的主体性;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残疾人实现其自身价值;保障残疾人各项权利,真正意义上实现平等、参与、共享;使残疾人最终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民本”,要求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残疾人、发展依靠残疾人、发展成果由残疾人共享;“民本”,要求我们把残疾人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民本”,要求事业的发展与工作的推进,应当始终围绕残疾人的利益来展开,改变“以物为本”的思维方式;“民本”,要求我们尊重残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广大残疾人的监督;“民本”,要求我们牢记朴方主席“残联不是官僚机构”、“永远不要变成官僚”的教诲,防止官僚主义,克服形式主义,讲求实效,不图虚名,察实情、谋实策、干实事、求实效。坚持“民本”,我们的组织就能建成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朝气的组织。

      四、后发优势与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省级残联班子换届后,一批来自各方面的优秀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残疾人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新任领导干部普遍年富力强,有丰富的阅历,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有抓住机遇、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和激情,后发优势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同志对残联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对残联的性质理解不全面,对社会化工作方式不掌握,对残联工作的困难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中有畏难情绪等。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学习。在这里,我向同志们推荐朴方同志的文集《人道主义的呼唤》。2007年我给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青年推荐了这本书,推荐词这样写道:“人道主义思想是对人类精神的神圣解读,诠释了生命哲学的真谛。尊重人的尊严,给人以终极关爱,应该成为人道德觉悟的起点。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做事需要明理,行动依靠指南。希望以为残疾人谋幸福为己任的年轻同志,细心去研读和思考,我相信,《人道主义的呼唤》会给予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困难的智慧和勇气。”文集真实地记录了新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残疾人事业的宝贵经验,它是一份属于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本放射着人道主义思想光辉的启示录,也是残疾人工作者思想修养的必读书。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它有一把尚方宝剑——中央7号文件,有一部大法——《残疾人保障法》,有一面鲜明的旗帜——人道主义,有一套日趋成熟的思想理论——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有一套完整的行动纲领——“十一五”发展纲要,有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40万人的残疾人工作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朴方同志在国务院残工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现在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最顺畅的时期。当前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几项关系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工作。

      一是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残联已经成立“两个体系建设”办公室,从组织上加强对两个体系建设的推进,抓紧起草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也要把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促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二是加强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的机遇,力争将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进去,抓紧建成一批骨干型的服务设施。三是切实加强基层残联工作队伍建设。目前地方正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各级残联要高度重视此事对残联组织的影响。要密切关注当地改革情况,做到对情况早知道,把工作做在前面;要强化“守土有责”的意识,注意加强与体制改革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要保持上下信息畅通,针对有关情况和问题把工作做好。

 

录入:伊然 添加:2009-06-01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