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像海一样宽广,
您,像风一样无声,
您,像太阳一样温暖,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您,关心着每一位残疾人。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安妮”老师们
让历史的镜头缓缓地回放到一个多世纪前的1893年,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用手抚摸着参观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从而写下了她一生为之骄傲,世人为之感动的不朽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她用质朴深情的文字写道:我会把第三天留给世博会,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一个世纪后,在大洋彼岸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在神州大地举行。2010年仲夏,我有幸参加了由上海市残联组织的“世博——国际残疾人交流体验”活动,在蒙蒙的细雨中,我与国际友人徜徉在世博园区,漫步在“生命阳光馆”内;当我用纤纤的双手,仔细抚摸着我所敬仰的海伦雕像时,心中思绪万千,感慨万分,我轻轻地向海伦老师诉说着;海伦老师,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拥有了残疾人自己的馆——“生命阳光馆”,那里有许多展示残疾人的展馆;海伦老师,您用手中的笔写下了“全盲人士”的心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生命阳光馆”的“天视奇观馆”则是一个让明眼人体验的馆区,它是一个全封闭的黑暗世界,当你走进去的那一瞬间,仿佛走进了一条无边无际的黑暗隧道中,在那里让人们体验盲人世界的生活,它不仅有沉重的人生,更让人体会到黑暗中的精彩。当人们走出展区见到光明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有光明,是多么的美好;有光明,是多么的灿烂。只要我们每一天都能拥有快乐,那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轻轻地抚摸着海伦的面颊,当手指触到她那双深凹的双眸时,我的心在颤动,就是这位88年永远失去光明的海伦,用她的不屈写下了不朽的名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海伦的背后,有着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那就是安妮老师,其实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有着一位,不,一群安妮老师。不是吗?在我每一步的成长道路上,都有着帮助我支持我的“安妮老师”。
我的第一任“安妮老师”是我的父母,由于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眼疾,从小父母非常疼爱我,呵护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给我买了许多书,而对我影响最深的,也是一生中影响最深的有两本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另一本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父亲是一位船长,常年出海在外,是大海锤炼了他的宽广,他的坚韧;回家时,他总是给我讲大海的传说,异国的趣闻,但说的最多的还是,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的大风大浪时,所表现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他意味深长的告诉我;人的一生,亦如大海中航行的船,会时时遭遇风浪险情,但你必须勇敢的面对,无论多大的艰难险阻也会闯过去。听着父亲的话,我暗暗的发誓:我也会勇敢的面对,在风浪中锻炼,在风浪中锻炼成长。
我的第二任“安妮”老师是我的中学老师,她不从事特殊教育,她只是一位兢兢业业在教育岗位上奉献了一生的老年教师。当我第一次见到她,老师两鬓斑白、脸上充满慈爱的微笑。她从妈妈手里把我领进了教室,让我在讲台前第一排的位子上坐下。从那一刻起,她就一直在我身边关心着我、爱护着我、鼓励着我。我的“安妮”老师发现我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便在课前把笔记交到我手里,无论黑板上的字有多少,我都可以在笔记本上看到,让我在最快的时间赶上大家学习的进度。老师不但关心我的学习情况,更关心着我的身心发展,她让我和班干部结成好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乐很快我就融入到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了。
我的“安妮”老师鼓励我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老师知道我喜欢朗诵,就让我参加了学校的朗诵班。老师对我既细心又耐心,让我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汗水。她让我这个寄居在海螺里的小生物融入到大海的怀抱里。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渐渐的放大了胆子,走出了学校这个小圈子参加到社会的活动中去。而我的老师一直在幕后指点我,默默地为我每一次进步而感到快乐和自豪。正是有了那一次次的淬火锻打,我的胆子也大了,临阵也不怯场了。2008年在市残联举办的“迎奥运朗诵大赛”中,我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我有一个梦》抒发了对奥运的渴望,对奥运的祝贺,清新明亮的朗诵,赢得了掌声,也赢得了荣誉。我的“安妮”老师就是这样,犹如一盏红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离开亲爱的母校已有十余年了,十多年来,我时常回想起老师对我的殷殷关爱之情。踏上社会后,我与老师依旧保持着联系,每一次通话,老师总是像慈母般的关心着我每一步的成长。当得知我参加了“徐汇区视障人士星光读书会”,她鼓励我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当今年中国盲人协会再一次举办“我读书、我受益、我快乐”征文活动时,在我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想到的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我打开电脑聆听着曹蕾老师的播音,我再一次进入了海伦的世界里,此次她打动我的不仅仅是书中的情景,也不是海伦不屈的精神,而是海伦身后的安妮·沙利文老师。是她那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令我感动。安妮·沙利文老师是一位伟大的特殊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失去光明的残疾人,是她用无私的爱心,青春的年华和聪颖的智慧,铸就了一座令世人所敬仰的丰碑,而丰碑的背后有多少个安妮老师所洒下的辛勤汗水。再次重温“三天光明”的故事,我有着一种新的诠释,一种新的感悟,一种新的提升。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安妮”老师的支持,才使我勇敢的踏上了社会。我们每周都会相聚在一起读书、读报,交流沟通,看“无障碍电影”。在读书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一起感受阳光,感受快乐。读书会中有许多年长的老盲人,他们既不会写盲文又不会用电脑,过去每一次征文都由他们口述我来整理。他们戏称我为“小安妮老师”。其实在他们情真意切的文中,我学到了许多书中学不到的知识,他们才是我的“安妮老师”。在市残联培训中心开设的盲人电脑培训班中,许多盲人从未接触过电脑,他们僵硬的双手扣在键盘上无法移动,而老师细致的讲解对他们来说总是刚学就忘,“零基础”、“电脑盲”为他们带来的许多不便。可是我看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夏日,课堂上从未缺少过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暗暗许下一个心愿:让他们都能掌握电脑操作。下课后我在教室里来回帮助,我用手轻轻的按下那一双双僵硬粗糙的大手,也按下了每一个按键,也按出了他们的自信。渐渐的僵硬的挪动变成了快速的游走,结业时他们都能熟练自如的操作,顺利通过了电脑结业考试,我再一次被他们戏称为“小安妮老师”,但是我对他们说:我们人人都是“海伦”,我们人人都是“安妮”;我们人人也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人人都可以帮助别人。在今年“世界图书日”之际,我有幸与两位全盲的同伴共同站上了由市残联、市图书馆举办的“读书,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主题活动的舞台上,向全市93万残疾人发出:“快乐学习,精彩人生”的读书倡议。
多年来,我的“安妮”老师们在我的身边支持我、帮助我、鼓励我,使我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她告诉我:“上帝对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孩子,你会有另一种幸福的。”在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中国盲人协会等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活动,我的一篇《电话、手机、英特网》荣获一等奖,在市盲协副主席赵继红的相伴下,我们来到烟台参加了首届“中国盲人文学嘉年华”活动,在那里我又认识了许多“海伦”式的视障朋友,认识了许多“安妮”式的老师;我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忽然又变得更为广阔、更为迷人了。
当我伫立在大海边,眺望着广袤无垠的大海,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老师,我没有海伦这样优秀可以让老师骄傲,但平凡的我,只是想给我的“安妮”老师一份简单的快乐。虽然我的老师们只是一位位普通的老师,但在我的心中她们永远是最伟大的老师,我最敬爱的“安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