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三等奖作品 /李喜玉 不会缺失的信念——读小说《狼烟北平》有感

李喜玉 不会缺失的信念——读小说《狼烟北平》有感

作者:李喜玉
来自:
人气:3345
2010-11-16

 

      朋友,你读过《狼烟北平》这本书么?如果你还没读过,就请你来读一读吧。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一缕爱国主义情怀,一种牺牲奉献精神使我热血激荡。

      在这本书里,作者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老北京的热爱,从多个侧面不同的角度以自己对老北京生活与文化的深厚积累,用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感人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颂扬了忠贞爱国、牺牲奉献精神。

      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许多老北京生动有趣的故事;由古玩字画到花鸟鱼虫,从天桥八怪到酒肆茶楼,自达官贵人到市井混混。名人与趣事,典故与传说,让人觉得处处有趣,样样好玩,渐渐摆的明白,事事说得清楚。

      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诸多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比如倒霉背运的古玩店陈老板,卖国求荣的记者陆中庸,混混出身的车行孙二爷,不肯为鬼子唱戏的杨先生、拉车夫文三儿等等。一个个都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用生活中的小人物,展示历史上的大事件,足见作者笔力不凡。

      杨秋萍与罗梦云是本书中两个爱国者的典型形象。作者怀着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情,用朴素生动的语言文字,讴歌了先烈们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铁血忠肠。杨秋萍、罗梦云这两位女青年,既是大学同学,又是好朋友。共同的爱国情怀,使她们共同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的时候,它们俩投入了血与火的抗日救亡战斗,并且为国家为民族牺牲了年轻的生命。这也是本书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

      杨秋萍这个女青年,像一个热血男儿一样,敢杀敢打不惧生死,面对鬼子的酷刑折磨,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罗梦云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她选择了正义,选择了牺牲,在发送完了最后一份发往西柏坡的电报以后,拉响了炸药,把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不朽的灵魂送上了九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

      我在想;假如我处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我是会留下来和杨秋萍罗梦云一样,投入抗日救亡的战斗,还是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到大后方去避难呢?我相信我会留下来投入抗日救亡的,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有爱国思想基础的。

      我参军入伍的时候,正是中国和苏联关系最紧张的年代。战争的气氛笼罩着中国大地,入伍后不久,珍宝岛反击战就打响了。记得当时我们好多刚刚入伍的战友们都盼望着能上去打一仗,哪怕是放上它几枪也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时候,我是一个后勤连队的连长。当时心理面还是有一种去打一仗的愿望,哪怕是带上一个排上去也好。因为我知道,在我的军人生涯中,不会再有上战场的机会了。想虽想,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记的当时,听的最多的歌曲是《再见吧妈妈》,每每听到李双江那激昂嘹亮的“军号已吹响,钢枪以擦亮”的歌声,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激昂的情绪。这种上前线的夙愿不是凭空而来的。我想,这与当时全军的战备作战氛围有关。另一点那就是军人的保家卫国的神圣的责任感所使然。这与《狼烟北平》里面的杨秋萍罗梦云等等英雄人物的为国牺牲奉献精神是同出一脉的。

      在和平环境下,还要不要牺牲奉献呢?每每从电台、电视里面听到抗洪抢险的新闻报道和抢险现场的实况转播节目,那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就会在脑海里显现。记得那是七十年代初的时候,嫩江发洪水。我们部队同地方上的民工们共同筑坝防洪。洪水突然涌过来,江面上,激流滚滚,抬头望去,洪水无边无际。江水在脚下急急的流过去,心里还是有些恐惧的。大浪一个接着一个向大堤涌来。雨在不停的下着,大堤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明明知道大堤已经保不住了,可是,没有撤退的命令我们就必须坚守在大堤上。加高堤坝,只能是把烂泥背上大堤,这自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可是,现在送上去的不再是泥土,而是职责与意志。

      今天想起来,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心里还仍然是很激动。当然,这与为国献身牺牲的英雄们相比不算什么。但是,一个军人、一个当代青年为国家效力为民族献身的情怀是相同的。

      如今,我已经不能再到第一线了,心里常常会有一些感伤。正如古代词人陆游的词中所写的‘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可喜的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一代,正在向罗梦云、杨秋萍等烈士一样,在不同的岗位上,为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从汶川地震到玉树抢险;从长江抗洪到北方灭火等等等等,处处都彰显着新一代爱国主义者的奉献牺牲精神。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如果看到牺牲奉献精神在新一代青年身上传承,一定会深感安慰。

      读《狼烟北平》这本书,另一感人之处是方景林、徐金戈这两个人后来坎坷的政治命运;徐金戈这位军统特工,在北京即将解放的时候,他拒绝执行国民党的破坏北京工厂、电厂和重要建筑的命令,带领部分军统特工起义,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为保护老北京的建筑以及历史文物做出了贡献。当全国解放以后,徐金戈本来应该按起义有功人员对待,结果却在牢狱中渡过了二十几年。方景林这位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打倒了,接受劳动改造八年。两个人的政治命运可算是够曲折够悲惨的。幸运的是,他们虽然是历经磨难,最终都挺过来了,都能坦然面对现实。

      我从中感悟到,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是由个人所能决定的。当噩运降临的时候,能不能像徐金戈、方景林那样坦然面对,这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和信念的检验。

      就我自己来说,当年,四十出头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一声巨响,使我成了一级伤残人员。怎样面对人生的大转折,能不能再伤痛中挺过来,从黑暗中站起来,这也是对我的意志和勇气的考验。同样幸运的是,我也挺过来了,不仅是‘人’活过来‘心’也重新活过来了。

      我们盲人当中有好多人也是后天失明的,我想,后天失明的每个人,都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着走过来的,这种挣扎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挣扎。我们带着一颗颗伤痕累累的心灵,最终能坦然面对人生,面对生活,这需要的是勇气,需要的是坚强。有一本书,书名叫《选择坚强》,这本书里面选辑了残疾人朋友的部分文学作品,记录了盲人朋友的心路历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强者的宣言,每一篇都记载着逆境中的残疾人朋友拼搏的足迹。是啊,我们只能选择坚强。抱怨是毫无用处的,苦闷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也是广大残疾人朋友对待噩运与不幸、苦痛与磨难所拥有的共识。

      时间过得真快,读完《狼烟北平》这部小说已经两个月了。可是,书里面的很多事件很多人物形象还是那样清晰。有两句话常常在脑海里回想;为祖国要勇于奉献,身处逆境要选择坚强。这正是中国军人不会缺失的信念。

 

录入:伊然 添加:2010-11-16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