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是个容易出新闻的人,这倒不在于我本身的工作就是新闻宣传,而是由于我作为一名盲人,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比如这一次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就再次成为全县的热点话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
大学毕业时,我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眼失明,后经分配进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为了克服视力残疾对工作的妨碍,我自学了盲用计算机,并选择宣传工作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理解支持下,不但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还取得了不错的工作业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质监系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我也因此博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尽管我在事业上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生活中的困难却一直是令我苦恼的心病。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妻子远在数十公里外的乡镇中学上班,没有时间料理家务;而我的小儿子才一周岁大,父母都已近七十高龄,且体弱多病。妻子每天早晚要奔波于上班的途中,我由于视力不便,中午也不回家,而是在单位对付着吃点继续上班,这样以来孩子的照看和家庭的料理就成了无法解决的大难题。虽然妻子从来不因此对我有抱怨,但我却心存内疚,我虽然看不清,但我感到了她日益的疲惫和苦恼;父母也在拖着病弱的身体为我们没白没黑的操劳,由于劳累过度,最近一年多时间已多次病倒住院。每当这时,我都心内酸楚,如果我眼睛不是残疾,我本可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何必要年迈的父母和理解支持我的妻子受这么多煎熬呢!
我非常希望妻子能调到县城的学校来,那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家庭生活的困难了,但从未办过调动的我和妻子却不知从何做起。跟周围的人一打听,结果却让我们大为灰心。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教育系统人员调动难度之大难于上青天。这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系统人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关键的是现在教育系统的财政拨付都是跟当地财政挂钩,只要出现跨乡镇以上的调动,就牵扯到财政拨付的划出与接纳,而难点就在于没有哪个地方的财政愿意随便增加负担。有些人为了办调动,花上好几万元也没办成,近几年县里为了稳定教师队伍,直接冻结教育人事调动,总之要想办成这件事就一个字——难!作为一个眼睛失明的残疾人,我既没有钱来跑事,也没有什么高官亲戚可以借力,所以只好和妻子叹口气,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局领导在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重视,经局党组会研究,一致通过帮我妻子办理工作调动,解决我的实际家庭困难。当单位的一把手刘克增局长亲自告诉我这个消息后,我既意外又惊喜。我按照局领导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写了一份申请报告。刘局长当时用郑重的语气对我说:“福德,这件事局里一定全力帮你去办,但现在教育系统办调动的难度你是知道的,所以不管办成办不成,你都要理解!”这句话让我的心里就象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从办公室的同事那里得知,自从局里决定帮我办理妻子的调动后,就抽出专门人员来跑这事,教育局、人事局以及相关部门几乎每周都要跑上好几次,开始还有一些消息,后来反而没有什么动静了,我虽然着急,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这不是我的能力可以掌握的,所以只好耐心等待。又过了一个月,大家对这事说的更少了,我的希望也慢慢冷却,我在内心深处觉得这事似乎没什么指望了,虽然这事是由单位亲自帮我去办的,但是要为了一个普通的残疾职工打破全县教育系统人员调动冻结的状态,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了。,局里的工作千头万绪,局领导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在这种情况下还记挂着我,尽心尽力地去处理这事,即使办不成,我也知足了!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半个月,就在我几乎彻底失望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刚上班,我就接到办公室的电话,说局领导有事找我,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局长办公室。一进门,就听到刘局长热情爽朗的声音:“福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妻子调动的事办妥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刘局,这是真的吗?我没有听错吧?”刘局长一听乐了,他亲切地拉着我在沙发上坐下,然后肯定地说:“没有听错,新单位是距咱们局不到五百米的实验小学,下周就可以报到了!”一瞬间,我眼中润湿了,我紧紧握住刘局长的手,只是简单地重复着一句话:“谢谢,谢谢局领导”,刘局长也很感慨,他对我说:“我们是一家人,你不用谢,这事要谢还得感谢县领导、感谢教育局和你妻子原学校所属乡镇政府的各级领导,要不是多方理解支持,是不可能办成的,希望你以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不要辜负各级领导的厚爱和期望”。后来我才得知,为了办成这事,局领导专门向我们的县委书记刘贤军作了汇报,刘书记听完汇报,看过我的申请后,非常重视,不但立即在报告上签了字,还委托分管教育的范春生副县长亲自处理此事;此后又经过同县教委、我妻子原学校所在镇政府领导多方协调,才促成了此事。
消息传开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无可回避地再次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都很惊奇,因为我妻子调动这事不但在全县教育系统冻结调动的情况下破了例,而且创造了三项记录:一是全年唯一一个由县委书记签字同意调动的个例;二是由单位出面把职工的事当成公事来办的个例;三是近年来唯一一个从乡镇学校直接调入县直属学校的个例。面对数不清的询问与祝贺,我百感交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残疾职工,在很多有钱有势的人都不好办的情况下,我没花一分钱就实现了帮妻子办调动的愿望。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各级领导对我们残疾群体的关爱,说明我们的社会文明在共建和谐进程中有了更具体的进步。
当得知中国盲协、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盲人月刊》编辑部联合开展“阳光照亮盲人的心灵”征文活动后,我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在为文章写题目的时候,我想了很久,我不但回顾了妻子调动整个过程中各级领导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还想到了自己数十年来的人生经历,正是家人、邻居、朋友、同事、以及许许多多我甚至不曾认识的好心人的帮助,我才走到了今天,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涌起深深的感动,这种感动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迎风斗雨,执着前行,所以我要把这份感动和感谢凝炼成一个词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个词就是——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