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技信息 /亞洲首例植入人工視網膜晶片百萬元眼睛復明

亞洲首例植入人工視網膜晶片百萬元眼睛復明

作者:
来自:《无障碍数码科技通讯》
人气:3419
2012-05-16

 

      隨著電子及醫學科技的發展,失明人士有望重見天日。根據近日香港媒體的廣泛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在最近進行全亞洲首兩宗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將微型晶片放入失明人士眼球內,透過晶片收集外來光線,交由片中的1500個電極刺激視網膜上的視覺神經而恢復部份視力。該項嶄新技術主要應用於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最終會變盲的視網膜色素病變病人身上。

      今年57歲、患了遺傳性視網膜色素病變的曾胡雪婉女士,自四十多歲開始病發,十五年下來視力退化至完全失明;兩個多月前毅然參與一項國際研究,在香港免費接受一項費用高達一百萬元的人工視網膜植入手術後,現在已能看到模糊光影,總算重見光明。她在手術後表示:「在吃東西時偶然會看到那隻放在桌上的杯子,有些時在洗碗碟時又會看到擱在旁邊那枝洗潔精……有一天在吃早餐時看到一個黑影坐在對面,雖然看不清輪廓,我知道那就是他(丈夫)。」她笑言即使重見的世界只得黑與白,即使將來可能再失去視力,都覺得現在是賺了。樂觀開朗的胡女士置身黑暗世界15年,但科技為她和RP患者帶來曙光,她說:「現時白天會見到黑影,不會再撞上去,但是到了室內,仍然會漆黑一片。」

      雖然手術未能令胡女士完全復明,但她已滿足地以簡單一句「好開心!」來回答。對於手術尚屬研究性質,胡女士表示,手術前醫生已講解有機會失敗,但她希望自己能作為第一人,走出第一步,讓其他病人可獲醫治,她亦不擔心晶片會中途出問題而要取出,會以平常心接受。

      主持手術的港大眼科研究所所長黃世雄感謝胡女士踏出勇敢的一步,並指出有些病人回復光明後可看到電腦屏幕上的英文字母,恢復閱讀能力。不過現在技術尚還在研究階段,病人可能隨時重陷黑暗。黃世雄表示:「由失去到得到當然開心,但由得到再失去卻會換來更大失望,所以病人在手術前都要進行心理評估。」

      香港大學和研發人工視網膜的德國公司Retina Implant AG 合作,在德國以外地區為華人植入人工視網膜晶片,作為第三階段的國際研究。去年,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通過公開講座以及電話跟進招募病人,胡女士接受邀請成為十二名自願參與研究的病人之一,及後通過心理評估及測試,證實她的視神經對光仍有反應,遂與另一名病人同獲選為手術對象。

      黃世雄教授在2 月13 日主持手術,與眼科研究所臨床助理教授王逸軒、港大牙醫學院的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岑立標及蔡穎珊,以及麻醉學系的黃田鎮醫生,一起為胡女士進行了長達九小時的手術,把一個3 毫米乘3 毫米的晶片,植入右眼視網膜的黃斑點位置,並將一個五元輔幣大小的電池板植入耳後;因為晶片有高達1,500個電極,通過一條經眼窩和在耳後頭顱骨的電線,再接駁電極組件,患者通過調校外置電極組件,利用電極刺激視網膜的感光細胞,令其重新運作,把感光到的影像信息傳送至失明人士的大腦,達至能重見光明的治療效果。

      這項最新「電子眼」技術由德國Retina Implant AG公司研發,05年進入首階段人體臨床試驗,11名病人參與植入晶片,完成安全測試。目前進入第二臨床實驗階段,德國有9人完成測試,本港有兩人分別於今年2月和4月完成手術,結果手術成功完成,也沒出現併發症。

      不過, 晶片功能不如人類的視網膜,只能讓胡女士看到高對比度的黑白影像,比如電腦屏幕上大字號的英文字母,或報紙頭條上的標題大字。一般人能夠看到遠景,但她只能看到近距離的事物。由於晶片只能有限度地修復視網膜黃斑點位置的視力,視野也遠較常人狹窄。

      這是德國以外,全球第二個採取該最新技術的地區。

      負責本港研究的香港大學醫學院眼科研究所臨床助理教授王逸軒指,技術主要適合治療感光細胞受損引起的眼疾,如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簡稱RP)患者、眼底病變的遺傳病患者、老年黃斑病變患者,但需仍有部分可正常運作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曾擁有正常視力。

      該研究所所長兼講座教授黃世雄指,如患者因外傷而致視神經損壞而無法傳遞信息至腦部,則不能利用最新技術復明。

      王逸軒承認,該手術目前治療效果仍有限,包括患者要在較光環境下才能看到影像,物件亦僅能顯示為黑色,物件亦要大如一個橙、距離不能超出患者伸出手臂的範圍,才能看得見,視野範圍僅限一張CD面積內(即視野度為6度)。此技術仍處研究階段,在德國植入人工晶片的9名病人中,3、4人約半年後,中途因晶片有問題而要取出,估計與病人眼部經常轉動,影響運作甚或導致損壞。

      Retina Implant AG行政副總裁Reinhard Rubow指,該公司投放2,500萬歐元研發,未來1、2年將進入第三臨床實驗階段,除了本港,歐美6個國家亦將有約20多名患者參與,同時會改善現有晶片,提升視野度至10度,冀兩年後推出市場。引入最新技術的港大醫學院研發團隊,冀技術能擴展至整個亞洲,尤其是讓內地數以萬計RP患者受惠。

 

录入:伊然 添加:2012-05-16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