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 /2012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3)

2012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3)

作者:
来自:中国残联
人气:113402
2013-08-12

 

二、2012年度中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结果

     (一)2012年度残疾人小康进程向前又迈进一大步

     监测显示,2012年度残疾人小康进程实现程度达68.4%,比2011年度提高5.3个百分点(见附表),残疾人小康进程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监测的17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的实现程度有所提高,其中城镇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社区服务覆盖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社区活动参与率等六项指标提高较快,分别比2011年度提高15.1、13.2、9.4、8.6、7.2和6.2个百分点。从实现程度来看,农村残疾人合作医疗覆盖率和法律服务满意率基本达到小康目标,适龄残疾人在婚率、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的满意率、城镇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百户残疾人家庭彩色电视机拥有量、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百户残疾人家庭电话拥有量、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康复服务覆盖率也都在60%以上。这些指标的提高说明残疾人生活得到改善,反映出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的成效。

     1.残疾人生存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其进程实现程度为70.9%,比2011年度提高5.7个百分点

     残疾人生存状况是整个监测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反映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它包括残疾人的收入、消费、住房和婚姻状况等。2012年度残疾人生存状况实现程度由2011年度的65.2%上升到70.9%,提高5.7个百分点。从各监测指标来看:

     (1)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基础和核心指标,因此在监测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也最大。监测显示,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程度由2011年度的53.0%上升到62.4%,比2011年度提高9.4个百分点。从绝对量上看,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度的11757.7元上升到14050.9元,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度的5998.2元上升到6971.4元。

     (2)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最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下降的趋势。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5%,比2011年度的49.8%有所回落。其中,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11年度的48.9%下降到48.6%,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11年度的50.3%下降到48.5%。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总体小康),30-40%为富裕(全面小康),低于30%为最富裕(现代化)。根据这一标准,目前我国城乡残疾人家庭生活基本进入总体小康。

     (3)残疾人家庭电器化水平不高。居民用电量是反映居民家庭电器化普及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85.6千瓦小时,比2011年度提高36.3千瓦小时,但其小康目标实现程度仅有57.1%。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93.6台、74.2台、75.2台,农村残疾人家庭分别为81.1台、34.6台、40.5台,这些都远低于城乡一般居民家庭水平,也充分说明残疾人家庭电器化水平不高。

     (4)残疾人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居住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小康实现程度为78.6%,比2011年度提高1.6个百分点。从绝对量上看,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18.5平方米,比2011年度的18.2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22.6平方米,比2011年度的22.2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说明政府出台的危房改造、廉租房政策的成效。

     (5)残疾人婚姻状况仍需关注。婚姻状况对于残疾人而言,不仅直接反映情感生活的丰富程度,也体现获得家庭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的水平。稳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而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能力缺陷则会影响婚姻质量。2012年度,适龄残疾人在婚率(男22岁以上,女20岁以上)为63.9%,从2007-2012年度的监测结果看,残疾人的在婚率基本维持在63%左右,远低于全社会83.1%左右的水平。因此,残疾人婚姻状况应受到关注。

     2.残疾人发展状况水平仍然较低,其进程实现程度为55.3%,比2011年度提高4.0个百分点

     残疾人发展状况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最能体现残疾人特殊性的部分,涵盖了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方面,它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情况,与残疾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反映了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2012年度,残疾人发展状况进程实现程度为55.3%,比2011年度提高4.0个百分点,但在生存状况、发展状况、环境状况三个方面中,其实现程度是最小的,显示出残疾人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1)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较低。2012年度,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为55.2%,比2011年度有较大幅的提高,提高7.8个百分点。同时还必须看到,目前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仍需大力推进和提高。

     (2)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应该继续得到重视。2012年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1.9%。近年来,虽然城乡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均有增加,但与全国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相比,仍属较低水平。

     (3)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主要途径。失业率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反映就业情况。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9.2%,实际失业率不止如此,这不仅影响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也限制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机会。

     (4)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明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途径,与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一起构成了农民的三大社会保障支柱。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2012年度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达97.0%,已实现了95%的目标。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残疾人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大受益者之一。2012年度,16岁及以上城镇残疾人参加基本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82.8%,比2011年度明显提高,提高14.3个百分点。

     (5)残疾人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电话、电视机、电脑是信息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产品,同时也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残疾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之一。通过电话、电视机、电脑网络,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最新的信息,与他人交流。2012年度,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电话103.4部,比2011年度增加5.1部;彩电85.3台,比2011年度增加2.8台;家用电脑12.4台,比2011年度增加3.2台。总体来看,近年来残疾人信息化水平比上年度逐步提高,反映了残疾人的文化和信息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

     (6)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依然较低。社区是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主要场所。社区活动参与率直接反映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广度。2012年度社区活动参与率为44.3%,虽比2011年度提高5.6个百分点,但仍有一半以上的残疾人还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3.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状况继续改善,其进程实现程度已达78.5%,比2011年度提高5.9个百分点

     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环境状况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重要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残疾人事业的法制环境、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无障碍环境等,是残疾人生存、发展的环境保障。2012年度,残疾人环境状况进程实现程度为78.5%,比2011年度提高5.9个百分点。从2007-2012年度的监测结果看,残疾人环境状况的实现程度稳步提高,但随着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改善,残疾人对环境,特别是服务改善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从各监测指标来看:

     (1)城镇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提高。无障碍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条件,残疾人是无障碍环境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的满意率可以反映出城镇无障碍环境的水平,也反映出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认可程度。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为81.5%,比2011年度提高3.6个百分点,体现出我国残疾设施无障碍建设的成效。

     (2)残疾人接受社区服务比例上升,满意度较高。除了家庭以外,社区是残疾人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社区服务覆盖率直接反映残疾人社会服务水平和残疾人工作社会化水平,也反映和谐社区建设的水平。2012年度,残疾人社区服务覆盖率为43.6%,比2011年度提高11.9个百分点。虽然社区服务覆盖率较低,但接受过社区服务的残疾人满意度高达92.4%。

     (3)残疾人法律服务覆盖率仍较低,但满意度较高。法律服务满意度反映残疾人及其亲属感知残疾人的权益受到保障的程度,反映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2012年度有14.2%的残疾人接受过法律服务,比2011年度提高1.5个百分点;在接受法律服务的残疾人中,89.6%的人表示满意,接近90%的目标。总体来看,残疾人法律服务的覆盖率较低,做好残疾人法律维权宣传和法律救助工作,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二)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残疾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1.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2%,差距明显

     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64.3元,是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2%。其中,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50.9元,是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2%;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71.4元,是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1%。因此,提高残疾人的收入水平、缩小残疾人家庭与一般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任务,非常迫切。

     2.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和通信支出大大低于一般居民家庭

     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590.7元,是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50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84.4元,是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72倍。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8.2%,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高出11.8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7.0%,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

     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为544.2元,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的22.2%;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为305.2元,相当于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的46.8%。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2%,比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9%,比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水平低5.2个百分点。

     3.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质量明显落后

     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5%,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7%高出1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6%,高出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2.4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5%,高出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9.2个百分点。显然,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

     4.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1.2平方米,比全国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7.5平方米,差距明显。其中,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8.5平方米,比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6.2平方米;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2.6平方米,比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10.7平方米。

     5.残疾人家庭电器化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85.6千瓦时,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的60-70%,表明残疾人家庭电器化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6.义务教育差距较大

     2012年度,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1.9%,还有28.1%的学龄残疾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而全国非残疾学龄儿童基本上都接受义务教育,差距较大。

     7.城镇登记失业率远高于全国水平

     2012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9.2%,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的2倍之多,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8.残疾人家庭信息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

     2012年度,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103.4部,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平均水平261.6部的39.5%。其中,每百户城镇残疾人家庭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130.7部,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水平281.0部的46.5%;每百户农村残疾人家庭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89.4部,相当于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水平240.0部的37.3%。

     2012年度,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5.3台,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平均水平127.0台的67.2%。其中,每百户城镇残疾人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3.6台,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水平136.1台的68.8%;每百户农村残疾人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1.1台,相当于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水平116.9台的69.4%。

     2012年度,每百户残疾人家庭拥有电脑12.4台,比全国居民家庭平均水平55.9台少43.5台。其中,每百户城镇残疾人家庭拥有电脑25.2台,比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水平87.0台少61.8台;每百户农村残疾人家庭拥有电脑5.9台,比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水平21.4台少15.5台。

     (三)加快残疾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残疾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一个群体。为了加快残疾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议:

     1. 多渠道增加残疾人收入,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收入是全面小康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2%,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残疾人扶贫开发、同时减少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等支出,通过多种渠道努力,以增加残疾人收入、切实缩小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2. 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目前,残疾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2年度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9.2%,远高于全国登记失业率4.1%的水平。因此,继续完善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出台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地方性法规。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投入力度,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与就业实名制统计和通报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预留试点及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产品专产专营试点工作。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参加劳动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水平。

     3. 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确保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探索推进分类施保。继续制定完善针对残疾人的专项保障和救助政策,增加救助手段,提高保障水平。加大残疾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参合个人缴费补贴政策贯彻执行的督导检查,研究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惠扶持措施。积极推动各地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4. 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2012年度,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为71.9%,仍有28.1%的学龄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较低,未上过学和上过小学的比例高达74.5%。因此,政府必须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逐步扩大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就学范围,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师资培养培训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做好通用手语、通用盲文的研制、规范和推广工作。

     5.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覆盖面仅为55.2%,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覆盖率仍较低,因此加快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进程。进一步落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重度精神病患者经常服药费用纳入城乡医保门诊大病或门诊统筹报销范围,推动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纳入城乡医保报销范围,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落实《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制定“残疾人康复机构管理指导意见”。推进“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加强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和康复学科带头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做好康复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新职业申报等工作。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面。

     6. 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

     丰富、活跃残疾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体育,是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重要形式。2012年度,全国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仅为44.3%,还有一半以上的残疾人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建设。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残疾人文化对外交流。继续开展文化助残公益行动,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

     (本报告由中国残联研究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撰写) 

 

录入:伊然 添加:2013-08-12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