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五位优秀残障企业家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只要拥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出类拔萃的技术,任何人都能够战胜逆境,收获自己的成功。
但凡谈及残障问题,已同情为首的诸多情绪便会纷至沓来。时至今日,放眼广大民众,仍有许多人无法改变长久以来的偏见,无法对先天缺陷抱有正确的认识。大体而言,社会依旧对残障人的艰难处境视而不见。
不过,通过本文记述的五位残障企业家那鼓舞人心的故事,读者们可以发现,他们并未自暴自弃。这几位企业家创业的起点各有不同,然而,无独有偶,这些瞬间都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新方向。
独立生活
打记事起,伍赛伦(音译)便从未亲手做过任何家务,连自己的洗漱和进食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甚至诸如拿勺子或是接名片这类最为轻而易举的动作,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他谈到:“平日里,必须时刻有人陪伴在我的身旁,照料我的生活起居。小时候,这一切都由母亲一手包办,不过,如今,我聘请了一位女佣。”
现年38岁的伍先生患有一种名为脊髓性肌肉萎缩的遗传疾病,谈及儿时母亲接送自己上学时的情况,他回忆道:“我家位于槟城附近的村庄,家境并不富有,因此,母亲只能用自己的自行车带着我去学校。”
伍先生拥有7各兄弟姐妹,其中有两人与他患有同样的疾病。数年前,他们之中已有一人不幸离世。
由于家住偏远地区,家人无力确保其每日到校,因而,伍先生不得不在上中学前中断了学业。自此以后,他整天足不出户,靠制作手工制品和出售小商品艰难度日。他谈到:“我根本不喜欢这份所谓的工作,生活中也没有朋友,只好天天呆在家里。”
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拥有了一台计算机,这个梦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虚拟世界的大门。五年之后,伍先生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他用了数年时间才勉强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由于丝毫不懂英语,我不得不时刻抱着字典学习,因此,最初阶段,学习难度不言而喻。”他回忆道。
几年之前,伍先生做出了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定,他离开了家乡,怀揣梦想前往吉隆坡寻求发展。他笑言:“除了健康的大脑和坚强的意志力外,事实上,我几乎一无所有,显然,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好在,尽管上帝并未令我拥有活动自如的躯体,却给了我完全正常的智力,而且,在我看来,自己还相当聪明。”
经过不断地努力,伍先生通过了一个网页开发课程的考试,最终创办了赛伊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网页开发与图形设计。如今的他完全在家中工作,还聘请了数位残障朋友与自己共同创业。
尽管近乎全身瘫痪,然而,他依旧能够利用鼠标和虚拟键盘操作计算机。目前,伍先生正积极努力,试图为有志于学习和共同创业的残障伙伴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向着梦想前进的勇士
先天双臂缺失的阿莱·塔利补和莫哈·卡鲁丁与前文提及的伍先生大不相同。他俩身轻体健,生活中相当独立。现年25岁的莫哈·卡鲁丁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因而,平时有些驼背。他谈到:“我出生在吉兰丹州,从小便无比向往进入主流学校学习,然而,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回忆起自己所经历的各种挑战,卡鲁丁的眼中蓄满了泪水,不过,中学时期的“艺术课”却是成长历程中唯一令他感到幸福的记忆。但凡拿起画笔,幸福和宁静的感受便会纷至沓来,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在绘画方面拥有着极高的天赋。
数年前,他怀着一腔热情来到巴生谷学习艺术。最初,举目无亲的日子自然困难重重。好在,凭借着为一位新朋友在夜市兜售衣服的微薄收入,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2010年,他几经周折,终于被班吉的一所残障人艺术学校录取,在那里度过了一年的学习时光。如今,他每天都会用自己的双脚拿起画笔作画,并将自己的化作送至马来西亚口画家与卒画家协会进行销售。他谈到:“想要用自己的双脚控制画笔着实不易,因此,我曾经数次几乎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梦想。那段时间,低落的心情在我的画作中一览无余。然而,对于绘画的热情和不屈的意志引领着我走出了困境。每天,我都会反复自勉,自己距离拥有一家画廊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与卡鲁丁十分类似,来自吉打州的27岁画家阿莱也能够在绘画过程中收获喜悦与平静。在姐姐的教导下自学成才的她从小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表示:“由于挥之不去的羞涩以及对于自身形象的羞耻感,我从未有过走进学堂的念头。”
17岁那年,哥哥将她送进了艺术学校,希望能够在提升其绘画技巧的同时,让其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相关技能。她谈到:“最初,由于对一切绘画技巧完全一无所知,学习的难度不言而喻,因此,我必须耐着性子慢慢学。在此过程中,我一度想要放弃,不过,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以及对于绘画的无比热情支撑着我度过了难关。”
如今,她坚持每天作画,并通过马来西亚口画家及卒画家协会出售自己的作品。
渴望倾听
作为一位先天性的聋哑人,生活在健听家庭中的里基·郭感到,想要与自己的四个兄弟和一个姐姐交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到了入学年龄之后,他进入了一所聋童学校,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利用手语交流的朋友,不过,他却依旧感到,自己很难面对家人,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家人们不懂手语,因此,只能利用笔谈或是简单的手势与我对话,”他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写下了这段文字,确保我们能够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25岁的他曾经一度过着漫无目的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母亲将其送到了阿姨开办的美发中心工作,这一切才逐渐发生了改变。在那里,他从为客人洗发开始,渐渐地学会了发型设计的相关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他最终意识到,为客人们设计出的美丽发型正是其向世界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
无需交谈,仅仅凭借几个简单的手势,里基便能够根据客人们的意愿,修剪出适合他们的发型。他写道:“美发带给了我无限的欢乐,正因如此,我下定决心进入大学深造,学习美容美发的相关课程。然而作为全班唯一一个听障学生,第一次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依旧充满了忐忑与不安,好在朋友们的热情与善良驱走了我内心的阴霾。”
如今,他在雪兰莪州蒲种的苏特拉马斯公寓,与母亲和弟弟共同经营着一家美发中心。中心拥有着大批不离不弃的老主顾,也有许多新顾客慕名而来,工作期间,弟弟时常会成为他与顾客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永不放弃
少年时的林支华(音译)过着与常人一般无二的生活,然而,由于患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进入而立之年后,他的视力每况愈下。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对患者的视力有着不可逆的损伤,致盲率相当高。部分患者在婴幼儿期就会显现出患病症状,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患者视力的下降速率往往逐渐加快。
失明前,林先生曾是一位厨房助理,拥有着丰富的餐饮行业工作经验。然而,随着视力的不断减退,他不得不被迫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工作。现年53岁的林先生回忆道:“当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失明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完全失去了生活的目标,甚至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由于中日心情低落,他一直难以真正适应自己全新的生活方式。
彻底双目失明之前,林先生依旧保持着每天读报的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读到了一则有关足疗按摩培训的广告。他立即报名参加了足疗课程的学习。目前,林先生在梳邦再也市经营着一家名为太乔林(音译)传统盲人推拿的按摩店,为客人们提供足疗按摩以及中医推拿服务。
林先生谈到:“渐渐地,我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不断地勉励自己,除了视力,我依旧拥有着生活中的美好,我依旧能够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小,我就不愿受到别人的同情,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生活,如今的我剩下的也许只有一份永不屈服的傲气了,这是我生命的底线。”
林先生的按摩中心所聘请的按摩师均为视障者,他正试图不断改善中心全体雇员的生活条件。
坚持不懈终有报
三年前的一次偶然事故令科科·谭付出了脑震荡、记忆缺失以及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的惨痛代价,自此以后,她便开始了与自身命运不断抗争的历程。
“从昏迷中醒来的我完全陷入了迷茫。时至今日,对于事故后前几个月所经历的一切,我的脑海中依旧是混沌一片。脊柱的多处骨折令我不得不接受瘫痪的命运,人生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那时的我甚至失去了继续生存的愿望。”她回忆道。
遭逢这场人生大变之前,谭小姐是一个积极的运动爱好者,这无疑增加了其适应全新生活的难度。29岁的她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重新坐了起来。后来,当她凭借着自己超凡的意志力最终站起的那一刻,连医生也不得不感叹奇迹的出现。三年后的今天,谭小姐不仅可以完全独立的站上5到10分钟,还能够借助拐杖,连续行走300米左右的距离。然而,由于踝骨的粉碎性骨折和肌腱组织的断裂,她的双腿几乎完全失去了运动能力。
谭小姐由母亲抚养长大,家中还有一双弟妹,她谈到:“如今,我依旧无法独立上楼,无法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走。一天早晨,我看到了介绍尼克·武伊契奇的录像,其中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我告诫自己,决不能中日无所作为,苟延残喘,我还不到三十岁,没有人能够永生永世照顾我的衣食起居。”
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很难外出寻找工作,谭小姐决定自主创业。如今,她不仅拥有一家在线的室内设计公司,还分别在爱吉屋广场和凯庞马洛尔开办了两家名为“创新”(Cre8tive)的文具和花卉商店。
带着微笑,她侃侃而谈:“亲朋好友,尤其是我的母亲,成为了我坚持下去,不断康复的动力。我坚信,只要不放弃,你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小,我便渴望成为一位室内设计师,如今,经历了重重磨难,我终于圆了自己的设计师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