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网络写手,也被不少读者称之为“作家”,自2008年在网上创作小说开始,先后完成了二十多本不同类型的小说,其中十余本出版简体书,部分还签出了网剧、广播剧的版权,颇受好评。
在数十万的网络写手中,我没有文采斐然的天赋,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怀,更不具备令人叹为观止的思想,我有的就是勤奋与乐观,一个源于先天视障者的独特品质——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热爱学习,不断学习!
身为一个先天的盲人,我习惯了在困境中积极向上,不断拼搏,永远奋斗,我始终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不是家庭的负担,我不会沦为社会的蛀虫,我能用我的方式回馈社会,实现自我的价值。
为此,打我记事开始,我就喜欢收听广播,通过电波获取信息,学习成长。
小学时进了盲校,掌握了盲文,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
比起被动获取信息知识的广播途径,触摸盲文书的方式无疑是一种无障碍层面上的提升。
到了九十年代末,电脑不再高贵,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因为我的眼盲,我只能羡慕着同龄人,听着他们关于电脑的交谈,盼望着我也能用上属于我们盲人的电脑。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的愿望很快实现,2003年的春天,我用上了王永得老师开发的《永得读屏软件》。
《永得读屏软件》的诞生,对于我们广大盲人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从那开始,我们盲人群体不再闭塞,我们盲人这个群体得到了融入普通人社会的最佳契机。
我们盲人可以通过《永得读屏软件》做许多从前不敢想、不能想、也无法想的事,它实现了我们许多人从小的梦想,我更是极大的受益者。
从前,我一分钟可以触摸两百字左右的盲文,阅读一篇一万字的文章,需要使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因为盲文触摸的不便,我经常看到结尾忘了前文,又因为盲文书载体的关系,要寻找到前文极为困难,想要理解吃透一万字的文章,往往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学习效率极为低下。
即便如此,盲文书的数量之少、种类之单调、年代之久远,更是令人崩溃,想要了解一些前沿信息,基本就是不可能。
能正常使用电脑之后,我一分钟可以阅读一千多字,一篇一万字的文章不用十分钟就可以阅读完,因为阅读的连贯性,记忆牢理解深,有时还能通过搜索关键词,加强理解并强化知识点,从此开启了学习进步的腾飞之路。
科技的无障碍于我而言,更新了我的学习工具,改善了我的学习态度,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转换了我的学习价值,实现了我的学习目的。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无障碍的飞速发展,我们盲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日新月异。
时代在新,我们在行,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善加使用无障碍所带来的科技成果,对待学习,勤奋努力;对待工作,认真踏实;对待生活,乐观向上。
我们盲人应该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需要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需要明辨是非的头脑去分别。
因为错用了无障碍的便利,有的盲人缺乏自控沉迷于手机网游,为了虚荣的等级排名日夜颠倒不务正业,更有甚者在网上赌博,倾家荡产者并不罕见。
没能善加利用甚至错误使用科技的无障碍,生活怎么会变得美好呢?
我们盲人更应该规划好自己未来的人生,笃守本心走正道。
我时常站在卧室的阳台上,在没有月亮的深夜仰望星空,心怀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盲人,我们不能再挥霍时光虚度光阴,我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负韶华。我们应当好好使用科技的无障碍,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习总书记用典》的“劝学”思想博大而精深。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典故告诉了我们,学习是人生成长的光明大道,要明白为何而学的道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典故教导我们要确立自己应该学什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典故指明了我们学习的目的,指引我们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由此可见,学习不能只学不用,光学不练同样也是假把式。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那些认为学习无用论的人,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做不到学以致用。
身为盲人,我们的求学之路充满荆棘,到处是坎坷,在本就不便的求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紧跟潮流明确需求,从而实现不盲目学习、不胡乱学习、不冲动学习,为学以致用打下扎实基础。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身为帝王的刘备曾对儿子刘婵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我们盲人朋友而言,每学习到一点新知识,掌握一点新技能,那就是一次大提升。
顾城说过“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虽然我们盲人受限于客观条件,很难在重大领域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多贡献,但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也能实现更高价值,为伟大民族复兴、为伟大中国梦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我是一个网络小说的作家,而广大盲人朋友们其实和我一样,我们都是各自生活的“作家”。
人生的书写笔,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技的无障碍向梦想前行,与时代同行,激扬青春,立鸿鹄志,方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