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评点文摘 /关于专门协会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关于专门协会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作者:北京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 刘成茂
来自:
人气:2710
2007-03-31

 

      我参加北京市残联专门协会工作已经八年了,这期间亲身经历了残疾人事业的巨大发展,切身感受到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无怨无悔的辛勤工作,同时也目睹了专门协会工作日渐活跃,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发展态势。在参加协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认识,愿与各位同仁共同研讨。


                                          李瑞环同志一段话的启示


      如何准确地认识专门协会在残疾人工作大局中的定位,专门协会开展工作中应当把握什么原则,这是我从参加协会工作一开始就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几年来逐步深化认识的一个问题。我记起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也是我们中国残联名誉主席的李瑞环同志讲过的一段话,他是在阐述政协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位置及开展工作的原则时,精辟地提出政协工作要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这段话言简意赅,平实质朴而内涵丰富。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专门协会与政协作类比,但是瑞环同志这段脍炙人口的论述,的确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按照残联章程和专门协会各自的章程,五个专门协会都是残联内设并受残联领导的群众组织,它们分别联系、团结并代表五类残疾人及亲友,反映各自门类残疾人的愿望和需求,协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丰富和活跃他们的各类社会活动,帮助残疾朋友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同时各专门协会也要参加残联全局性的工作和活动,积极配合、参与各业务领域的工作,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对于专门协会的这个定位和“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责,我们要时刻牢记和把握。专门协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尽”这个“职”,“帮”这个“忙”,扎扎实实地做些工作。任何离开了专门协会的这个定位,离开了残联的中心工作,不是努力配合而是另搞一套,或者只是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都不符合专门协会的宗旨,也不符合广大残疾人的利益,甚至会损害我们的事业,也就是瑞环同志讲的“添乱”。当然,认识的深化有一个过程,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但是,能不能牢固树立专门协会的准确定位和在工作中应把握的原则,始终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主体与主责,主角与配角


      残疾人事业工作的对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残疾人群体;残疾朋友的广泛参与,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的切身感受和评价,是我们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残疾人无疑是我们残疾人事业的主体。明确并强调残疾人的这个主体地位是重要而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毕竟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中还有个别同志存在着或滋长着一种衙门作风,让人感觉官气十足,他们对待残疾人感情不深,甚至把自已的工作看成是对残疾人的怜悯、施舍!

      但是,主体并不等于主责(负主要责任)。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关系到全国几千万残疾人福祉的残疾人事业,各级人民政府是主导、负主要责任;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包括残疾人自身在内的各界广泛参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有的同志概括的:残疾人工作是“政府管、社会帮”。我们的工作实践和事业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这种模式是富有成效的,广大残疾人是拥护的。

      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开展残疾人工作,在与各级人民政府相对应的层次,我们普遍建立了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按照残联章程规定,残联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是全国性的残疾人事业团体”。这是我们的一大创造,也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一大特点和优势。残联被赋予“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其中管理职能是指:“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各级残联还在同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承担日常工作,发挥着协调、推动各部门开展残疾人工作的作用。残联的这种“亦官亦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它在残疾人事业和工作中理所当然地是“主角”,是挑大梁的。按照现行的组织架构,各级残联的执行理事会及所领导的、由各业务部门组成的机关,是演好这个“主角”,唱好这台大戏的重要力量。实事求是地讲,代表五类残疾人的专门协会则是发挥支持、协助、配合的作用,如果与上述“主角”的作用相对应,称之为“配角”当为不谬。这里主要是指现状,至于残疾人工作今后的发展、改革以及组织架构相应的调整,则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我们讲要分主角和配角,讲要有各自的角色意识,决不是人为地将各种力量分割开来,而是希望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题,拧成一股绳,形成统一的合力。北京市残联对此有一个贴切而又形象的提法,就是要“唱同心曲、打团结赛”。执行理事会成员、主席团委员、专门协会各位同志、机关各部门,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合理分工、有序运作、密切配合,共同开创北京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我作为一名专门协会成员,受到残联理事会领导和机关同志的尊重与支持,工作中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心情十分舒畅,我越来越觉得这个“配角”很有干头,协会工作还是大有可为的。


                                          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


      为了做好协会工作,当然要求在“场地、人员、经费”上有所保障,也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但是,说到底还是要靠协会各位成员自身的力量,要靠不断提高协会同志的自身素质,要靠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方法。

      专门协会绝大多数委员都是“兼职”的,都有各自的工作和专长,整体上讲素质不错。但是,参加残疾人事业、搞专门协会工作,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要真正进入角色、熟悉工作,也并非容易。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能够掌握协会工作规律、富于经验,组织活动得心应手,那就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和水平。这里讲的素质,同通常讲的对残疾人群体进行的素质教育,不完全是一回事,对专门协会委员的素质,要求要更高一些。

      要提高素质,就需要加强学习,了解、掌握做好残疾人工作,做好协会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现代残疾人观的要点,人道主义旗帜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方针和政策、法规,学习残联章程、工作规则,学习并熟悉残联的工作安排及长远规划,等等。除了自已学,还要带动协会一班人共同学习,积极参加残联组织的培训、考察、广泛开展学习交流。为了提高素质,我认为还有一条,也许更加重要,这就是要树立大局意识,议事、做事都要胸有大局。我们讲大局,大体上有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大局。不讲这个大局就难以统一认识、分清是非、甚至会迷失方向。二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局。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残疾人事业历经了艰难的起步,辉煌的创业和长足的进步,形成了我们残联全国规模的组织体系,协调配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格局,建设了一支能战斗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业务工作领域。我们的残疾人事业已经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胸中有了这个大局,我们就会热爱残疾人工作,愿意为这个事业添砖加瓦,就会满怀信心、加倍努力地做好专门协会的工作,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各地专门协会在多年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而又丰富多彩的工作和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这里探索的创新工作方法,大体上是讲两重意思,一是要进一步开发协会自身的潜力;二是要注意协会的工作和活动也要与时俱进,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加协会工作的同志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有特长,每个人都还有很多的社会联系,拥有大量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这些都值得深入发掘,并加以整合、加以利用,用来为做好协会的工作服务。每个协会的委员名额都是有限的,常让人感到人手不足、力量有限。但是应该看到他们都有代表性,他们身后有一个群体,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正像有的同志形象的描述:每个协会委员只是一根“头发”,但是他们代表的却是满头的“青发乌丝”。所以应该开阔视野,充分调动每位委员的积极性、开发潜能,这才是不断增加工作活力、创新工作的根本保障。

      关于与时俱进,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实践,残联的工作,专门协会的工作也要体现出时代的特点。举个例子,智残人工作(包括亲友会的工作)一直显得比较薄弱和单调,亲友们在一起也就是呼吁生活保障问题。但是,现在北京市残联引入了“特奥”工作,成立了市特奥会,把特奥在基层、特奥进社区,开展得红红火火。这个平台搭建得好,几万名智残人都参加活动,亲友们也主动组成了特奥家庭支持网,不仅搞体育赛事,还搞家长培训、家庭论坛,搞智残人手工艺编织基地,智残人艺术团,等等。一下子就把智残人工作、把协会工作推进了一大步,活跃的局面、可喜的进步,甚至令不少智残孩子家长喜极而泣!而且,有了这个特奥,智残人工作一下子就与国际接轨了,我们的智残人也能以自强不息的英姿与时代俱进、与世人同行!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不断创新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专门协会工作也是完全必要、而且是可以作到的。

      江泽民同志在《自强之歌》序言中指出:“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因此,我们说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常青的事业。我们辛勤的耕耘、浇灌,我们倾注心血的呵护,必将使它绽放出鲜艳的花朵,育结出丰硕的果实!愿以此与参加专门协会工作的同仁共勉。


                                                                                                2006年8月

 

录入:敬竹 添加:2007-03-31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