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各位主席、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中国盲人协会对如何做好协会工作谈一些体会。主要谈两点:一是谈一谈我们对如何做好协会工作的一些认识;第二是谈一谈我们在推进社会化工作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我们对如何做好协会工作的一些认识
我是04年调到中国残联工作的。我亲身感受到中国残联领导对专门协会工作非常重视。朴方主席在2001年省级盲协主席培训班上提出要加强专门协会工作以来,多次强调要发挥专门协会的作用,并明确提出要实现三个活跃的目标。他强调:“残联的职能是代表、服务和管理,这三个职能中最主要的是代表职能,而代表职能的实现最主要的是通过专门协会,专门协会是实现残联代表职能的重要渠道。”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同志在中国盲协四届二次委员会上也说:“要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如果协会工作不活跃,作用发挥不出来,那我们残联只能说是行政运作型的机构,不能作为代表组织。少了专门协会工作这一块,残联代表、管理、服务的功能就发挥的不充分。可以说,协会工作达到理想境界之日,就是我们残联工作达到理想境界之时。”后来朴方同志又从残疾人的话语权、知情权的角度,又提出要加强专门协会工作力度,要求各省安排盲人理事、聋人理事,要解决专门协会工作的人员、场地和经费问题。再后来,觉得这些工作还是不够,又进一步提出从体制上进行新的创新,决定由中国盲协进行法人登记。朴方同志认为,中国盲协法人登记有几个好处:第一是有利于加强民主,增强残联的代表性。第二是有利于加强服务功能,服务的手段多了,服务的范围宽了,服务的力度也大了。不仅是残联为盲人服务,盲人协会自己也要为盲人服务。第三是有利于国际交流。第四是有利于增强盲人之间的团结,增强盲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后,中国盲协作为试点开始申请注册法人。2006年12月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注册社团法人。
法人注册后,中国盲协在中残联党组、理事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确实有了一些变化。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是:第一,中国盲协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了。过去因为我们不是法人机构,很多国际组织不愿直接与我们联系。就连世界盲人联盟为中国的代表权问题多次与我们交涉,要砍掉中国一半的代表权。因为按照世界盲联章程规定,各国的代表一半是政府的代表,一半是自助组织的代表,他们认为我们不是法人机构,就不存在自助组织,只能作为政府代表出席会议。实际上是要削弱中国的利益。当我们注册法人以后他们就没话可说了。在世界盲联亚太区会议上,李志军主席宣布中国盲协已经注册了社团法人后,全场热烈鼓掌。很多国家组织主动与我们建立了友好联系。第二,是我们的自主权扩大了。过去协会的经费很有限,开展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法人注册后,有了独立账号,可以主动地募集资金,并根据赞助人的意愿实施各种项目,开展各种活动。工作上的自主性明显提高。第三,我们明显感到法人注册后我们的工作压力增大了,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协会工作不像业务部门的工作,工作任务比较确定,经费也有保障,而协会工作任务是不确定的,经费也没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中残联领导明确提出盲协的工作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总把业务部门做的盲人工作都算作协会做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独立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努力是根本做不好工作的。第四,是协会的社会化工作程度明显提高了。我们与许多民间组织、慈善机构、新闻媒体、志愿者组织等逐步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新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两年多来,中国盲协在党组、理事会的领导下,增强了责任意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紧密配合残联中心任务,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广泛动员社会,拓宽募集资金渠道,密切与民间盲人组织的联系,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前几年相比,盲人活动的数量、频次明显增加,活动的自主性、创新性明显提高,协会工作更有特色、更有实效、更贴近基层盲人的需求。实践证明,专门协会进行社团法人登记是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使各类别残疾人更活跃、更主动地参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关于如何才能做好协会工作?我们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要做好协会工作有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残联领导要重视,特别是一把手要重视。协会能不能发挥作用,残联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残联必须为协会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真正支持和鼓励协会开展工作。在这方面,中国残联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推动专门协会的组织建设;第二,抓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建设;第三,是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专门协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第四,是要确保经费、场地、人员三落实。第二个关键是主席要发挥作用。协会工作能不能活跃,主席的作用是关键。协会主席必须要有总责意识,要对协会工作负全责。协会主席不仅素质要高,能力要强,有开拓精神,更重要的我们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全面了解残联的工作情况,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为主席,如果连残联的工作都不了解,那你就没有发言权,就不可能真正代表本类残疾人的利益,向残联建言建策,更不可能围绕残联的中心任务搞好协会工作。第二,要密切联系本类残疾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针对突出的矛盾去开展工作。第三,协调沟通的能力要强,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沟通协调得好,关系顺畅,感情融洽,工作就顺利。有些人总是抱怨,但我觉得你抱怨一万次,不如真做一次,有为有位,要在作为中求地位、求发展。第四,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会工作也要社会化,依托社会力量来搞好协会工作。总之,这两个关键是做好协会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点,我们认为做好协会工作一定要明确定位,要把握好工作原则。专门协会包括我们法人组织在内,都是在残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分别联系和代表五类残疾人及亲友,反应各门类残疾人的愿望和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努力为他们提供服务。对于专门协会的这个定位和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我们要准确把握。任何离开了专门协会这个定位,离开了残联的中心工作,另搞一套,或者只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都不符合专门协会的宗旨,也不符合广大残疾人的利益,甚至会损害我们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分清主体、主责、主角、配角的关系。残疾人工作的对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的广泛参与,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的切身感受和评价是我们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残疾人无疑是我们残疾人事业的主体。但是主体并不等于主责,负主要责任。关系到全国几千万残疾人福祉的残疾人事业,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负主要责任。而政府委托残联对残疾人事业实施管理权。因此,残联对残疾人事业负主要责任。理所当然残联是残疾人工作的主角,我们协会就是配角。专门协会的工作是对残联工作的一个补充。残联抓的是宏观,我们抓的是微观;残联抓的是大事,我们抓的是具体事;残联抓的是共性的问题,我们抓的是个性的问题。只要我们明确了定位,把握了工作中应掌握的原则,协会与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题,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就一定能做好我们的工作。
二、谈谈中国盲协在推进社会化工作方面的一些探索。
中国盲人协会法人登记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拓协会工作新局面,我们积极探索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推进盲协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盲人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他们由单位人逐步变为社会人,他们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使盲协的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展。但是盲人需求旺盛与盲协组织的供给能力薄弱和工作方式相对陈旧封闭的矛盾,盲协职能的扩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凸显,成为制约盲协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盲协必须从单一的工作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式转变,从行政化方法向社会化方法转变,从党政要求向主动探索转变。盲协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盲人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新的形势要求协会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的变革,主动跳出内设机构的工作模式,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新的社会化工作模式,把盲协做的工作扩展到大家做、社会做。盲协工作的社会化不仅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盲协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两年来,我们就如何适应形势发展,走社会化之路,推进盲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把一些盲协要做的工作融入业务部门的任务中,争取业务部门的经费支持。比如,我们与中残联康复部合作举办了两期省级盲协主席定向行走培训班,经费由康复部承担。盲协主席经过培训,带动了各地盲人定向行走工作的开展。再比如,在盲人电脑培训方面,开始我们举办过两期盲人电脑师资培训班,但明显感到力量不足。于是我们主动与中国残联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沟通,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就业培训“十一五”发展纲要,并与培训中心配合连续举办了八期盲人电脑师资培训班,有力的推动了盲人电脑的推广与应用。此外,我们还与各业务部门配合,开展了许多活动,经费主要是由业务部门承担的。
第二,主动与地方残联、盲协合作开展各项活动。两年来,我们先后在广东、四川、江西、辽宁沈阳、大连等地举办了盲人咨询科技研讨会、盲人歌手大赛、中国象棋比赛、盲人文学爱好者笔会、诗歌散文朗诵大赛等,得到当地残联、盲协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持。与地方联动开展活动也带动了当地协会工作的开展。第三,利用媒体开展募捐活动。08年奥运会前夕,我们承办了中国残联、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北京、深圳、武汉、天津等地共同举办的“喜迎奥运、祝福残奥、爱心助盲”大型公益活动,组织演艺界百名明星与盲人同台演出和进行才艺展示,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盲人,也为盲人搭建了一个与社会沟通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次活动共募集资金百余万元,为近二百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中西部一万名盲人发放了收音机,让他们也能收看、收听到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盛况。第四,设计专题项目,争取爱心企业和慈善机构的支持。中国盲协举办的盲人软件及网页设计大赛、盲人电脑技能大赛以及西部农村贫困盲人按摩培训计划等专题活动和项目,得到了爱心企业家的支持和赞助。目前中国盲协的经费主要来自合作寻求的工作资源。第五,与各民间组织合作开展活动。08年残奥会前我们与北京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共同举办了“用心看世界”大型建筑模型触摸展,让盲人通过触摸也能感受到鸟巢、水立方等建筑的雄伟壮观。今年我们又与金钥匙视障教育中心、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共同出资正在举办首届“心灵的声音”全国盲校学生讲故事大赛系列活动。通过合作,增进了与民间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密切了相互关系。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项目合作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一定要进行项目论证。成功的公益项目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基础,是社会化工作的前提。要把项目做得圆满,必须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工作,保证项目实施能落到实处。第二,一定要进行项目宣传。要获得社会捐赠,项目宣传极其重要。做好项目宣传工作是项目成功的一半。第三,一定要认真实施项目。项目立项是社会化工作的基础,每一个项目实施工作人员都要亲力亲为,责任到人,严格把好每个细小环节。要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让捐赠方和参与方都满意。第四,要做好项目实施信息反馈。在项目实施中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实施过程加以总结和完善,使项目持续发展。
两年来,中国盲协按照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在接受社会捐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7年到2008年11月,共募集资金164万多元,募集物资折合人民币40万元,总共惠及盲人上万人次。2009年以来,募集资金近50万元,募集物资折价42万元。在慈善机构的支持下,今年6月13日将启动对西部六省400名农村贫困盲人进行免费按摩培训计划,价值100余万元。此外,合作开展的项目资金达30万元。
总之,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为我们在服务盲人方面提供了一种依托,使盲协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也改善了盲协工作的社会环境,极大的提高了盲协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公信力。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不断推进盲人工作的发展,使协会组织更为活跃,更具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