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各位主席,大家好!
非常感谢中残联的领导,特别是中残联组联部的领导,给了我们这么一个非常理想的学习沟通的机会,我是咱们学习班的学员,所以今天是给大家一个汇报,刚才伟洪主席讲了我们盲协的情况,用他的亲身经历,我非常骄傲能够成为中国盲协团队的一员,而且也非常感谢中残联的组联部,是组联部发现了我,培养了我,让我得以在中残联三代会的时候,就能和杨洋一道进入专门协会的工作中。虽然相对来说,我是一位比较老的专门协会的一个工作者,但是残联因为是一个崭新的行业,崭新的事业,所以它总是给我们以新意,让我们不断地学习,所以我也想采用伟洪那样的方法,以我亲身的经历,谈一谈,去年我刚刚接到的残联赋予我新的任务,让我用新的角度看一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而且这一点让我进一步感受到这个事业是非常非常伟大的事业,刚才碰巧放了一段录像,这个录像是中央电视台四台为了改革开放有一个节目,从七个点反映咱们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走出国门的情况,是以人物的形式,以点带面的形式,讲故事的形式来体现。所以很难得,这七个点谈论到我们的维和部队,一直做的非常出色,这个编导组同时想到了中国残联,找到中国残联,很荣幸中国残联就推荐了我,实际上就是一滴水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从这里大家知道,是以我开头的,我是一个读大学78届的大学生,读完大学读研究生,毕业留校,中途失明,就这样很自然的就跟中国残疾人事业结缘,但这个片结尾是新宪书记讲话,带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事业,令世人瞩目,这个片子获得了中宣部的奖,事实上从方方面面,也可以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残联工作的肯定。
下面我就想说一下,通过一天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专门协会、方方面面中残联的领导对我们专门协会给予了厚望,专门协会的主席、副主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及时准备的了解国内与国际的大局,有利于我们行使履行我们的职责,下面我想谈三点:
首先,我们看刚刚过去的全国助残日,这是我们第19个全国助残日,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残疾人运动的一件大事。如果大家浏览一下中残联的网站会发现那一天,除了咱们国家领导人,比如说回副总理关心残疾人的新闻,在首页同时还有一封信,这封信就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主席莫哈莫德在中国第19个全国助残日给中国残疾人一封公开贺信。这里我想跟大家一起重温一下这封贺信,这样的话有利于把中国的残疾人事业,看它是怎么样跟国际残疾人运动紧密相连的。
信中这样写到:“我很荣幸代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写此信。在中国5月的每逢第三个星期日举行的全国助残日的活动表示祝贺。19年前的今天,这个活动开始,这个活动不仅是有效地提升了整个社会扶残、助残的意识,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社会积极参与到维护残疾人权利的活动中。这个活动是以一周的全国残疾人活动为开始推向高潮的,所以我们这个委员会对中国政府这种活动表示欢迎和赞赏。”下面紧接着他谈到了,我们说到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他是这样说的,“随着这个公约的通过,助残日一方面是提升整个社会的扶残、助残意识,在有效地全面保护残疾人的平等的公民权利方面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公约规定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由于有了公约,扶残、助残已经不再是一年一度的活动,而应该是政府、民间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律义务。公约的主旨是残疾人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社会,社会没有彻底根除环境上的和社会上的障碍。所以这个社会应该怎么样做呢?我们的社会应该这么样看残疾人,把他看成是人类多元化的一部分,接受并且尊重基于残疾的差异,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为这些人,为残疾人能够全面的享受各项权利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我们必须知道,这个社会应该做到哪些方面无障碍呢?比如说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就业无歧视。”同时他谈到了,“我们必须要能保证残疾人要接受普通教育,而不是特殊教育,这一点是我们的方向。我们知道,根据今年的助残日的主题,我们知道特教是要发展的,但不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残疾人应该接受的是什么呢?融入社会接受普教,而不是毕业以后不能正常的直接融入我们的劳动市场的那种特殊教育。所以,这里面他最后呼吁,“希望中国能够把助残日变成残疾人争取权利的自由日,让这一天提醒中国的广大残疾人朋友,不仅是让社会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而且我们要力争创造一个能够容纳残疾人的融合社会。”这就是这封贺信的主要思想。
下面我从想三个方面谈一下。
第一,是我们提到的公约。因为昨天已经多次谈到了,这个公约碰巧也是今年5月份是这个公约生效一周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也是联合国人权的七个核心公约之一。但是它所受到的反映和拥戴程度超出了联合国本身的想象,就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位负责人的一个演讲,今年3月6号的一个演讲他提到,到那天为止,公约在生效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签约国达到139个,缔约国达到50个,到现在为止缔约国又增加了,51个。这就是这个公约受到欢迎和认可的程度,创造了联合国人权公约方面的新高,仅次于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关键在于什么呢?关键在于它给大家提出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新思维、新理念。记得在三代会上,我和杨洋各自有一个简短的发言,杨洋提到残疾人面临上大学难、就业难的问题。我提到了一点,我谈到了中国的残疾人事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关键有一点,是从残废人到残疾人的一字之差实现了认识上的无障碍,有了认识上的无障碍,其他一切事情相对来说都比较好办。公约做到的正好是认识上的无障碍,也同样是一字之差。什么样的一字之差呢?我的理解是,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残疾人有障碍,但是社会必须为这些人创造无障碍环境。残疾人没有问题,社会有问题,社会必须实现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这是联合国目前大力推进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什么样思维模式的转变呢?前面我提到了那封贺信里面还说到了,“残疾人现在要保证的权利不光是一种接受、扶助或者救济的权利,而是一个作为公民全面享有各项权利。”这么一个新的要求。所以说这一块儿是社会应尽的义务,一字之差,有障碍、无障碍,残疾人没问题,社会有问题。在哪方面呢?在观念上面有问题,我们一定要实现转变,也就是说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转变呢?从原来我们说的救济模式、医疗模式,向现在的全面参与、融入社会的社会模式转变,这是公约里面提出来的一个非常新的理念,所以就这一点我们看这个公约昨天陈主任也提到了,他对比了一下,公约和我们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他说这里面我们是尽量的跟公约接轨,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在定义方面我们还在用正常和不正常这样的词汇,公约里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这一块儿我们看到了我们培训班的教材里面,包括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公约总共50条,讲的非常全面。要保证残疾人的权利,这权利跟健全人一样,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公约里面特别强调哪几点呢?我的感受是,公约里面特别强调了,残疾人里面相对来说弱势群体的权利,比如说它特别强调了妇女、儿童的权利,公约第6条讲的就是残疾妇女,第7条讲的是残疾儿童。特别强调了与时俱进,强调了科技助残的重要性,这个公约里面多处谈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培训班里面也体现到了,从昨天开始就提到了一点,提到了我们的“读书郎”,的确非常受欢迎。我们河北的主席一下就要跟盲人出版社订1000台,更别说其他主席的反映了,所以在这一块儿我们有许多文章可做。这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包括为聋人提供了字幕,这都是无障碍环境里面科技助残的含量,特别强调这一点。
另外强调了要发动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光是政府,而且包括民间团体,还有整个社会。清华大学的王名教授谈到了一点,谈到了非政府组织建设,非政府组织在这里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我们现在这里谈到了起很大作用的包括我们说到的残联组织,这是在这里面最受重视的,因为残联直接参与了各国的残疾人组织,直接参与了公约的谈判和制定工作。所以,在这里面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也谈到了要发挥政府各部委的联动作用。所以我想在这里面公约履约方面我们中国有一点中国特色,一定会受到各国的追捧,那就是我们的残工委这个机制。这是非常非常理想的,有了这个机制,这个是公约实际上是一个国际法,国际法就能够很好的在国内生根开花,能够让广大残疾人得到实惠。
所以这个公约它覆盖的面非常广,是代表了全世界6亿5千万残疾人,其中直接影响到20多亿人的生活工作质量,所以在我们培训班里面昨天我们的领导专家提到了,在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有一种说法,说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联合国现在对这一块儿工作非常重视,为什么?因为他意识到了没有残疾人的参与,没有残疾人失业进一步的发展,联合国的八项千年发展目标,一项也实现不了,所以这一块儿他的重视程度非常非常大。这是我想谈到的公约。
公约现在要做的话,我们现在要谈如何落实公约?
国际上有很多很好的公约,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怎么样落实?这个公约有两个主要的机制,一个是缔约国大会,另外就是由第一次缔约国大会所产生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
刚才谈到了公约,我们知道中国是在开放日那一天,就第一批签约了,所以我们中国的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我们的世明主席也出席了,在纽约。我们的缔约以及《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我们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快,反映的非常积极主动。去年人大是新一届换届,换届以后做的第一批主要事务中间就包括了《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工作,所以这一块儿力度非常非常大。
我们看根据公约第34条,要切实有效地监督公约的执行,必须成立一个残疾人权利委员会,这也就是去年我还在参加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时候,就突然接到了残联交给我的一项任务,去联合国参加竞选。24个候选人,只能有12位当选,所以这里面竞争相当激烈,真正12位委员是经过三轮的角逐才出线的,中国可以说是如愿以偿,第一轮胜出,高票当选。当选之后,接下来再选就是这批委员中间一半两年,一半任期四年,当然中国希望能够长一些,这样的话对我们的工作,整个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结果呢,很荣幸中国成为了任期四年的委员,就这样。
下面我想谈一下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委员会的任务相当艰巨,无论是在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上,我们中国代表团的发言,还是今年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同样是中国代表团驻日内瓦的代表发言都提到了一点,就是说中国政府残疾人全国委员会的成立看成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这个委员会今年要做的事情是建章立制,目前正在出台三个关键的文件:第一个是议事日程;第二个是公约报告指南;第三个是工作方法。这三个文件的草案现在都已经出来了,正在积极的磋商之中,明年的任务就是具体怎么样落实这个公约了,明年这个委员会将审阅缔约国的履约报告,中国正好是第一批缔约国,所以明年9月份我们的报告就会递交到委员会,委员会会针对这个报告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并且也会组织实地考察。所以,这一块儿明年等待我们的任务是非常的关键。
下面我想谈一下这个委员会的特色。
这是联合国新成立的一个机构,去年11月3日选出,也就是说正好跟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就差一点,奥巴马是11月4号当选,这个委员会是11月3号选出来的,今年1月1日开始履行职责。它的特色在于什么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构成,12个人的委员会,3/4残疾人,9名残疾人。我们现在在座的五个专门协会除了很遗憾聋人以外,其余都包括了,专门协会的残疾人都包括了,而且这里向重残人偏移,为什么这么说9位残疾人中间,5位是盲人。主席也是残疾人,是一位坐轮椅的肢残人。12名委员来自世界五大洲,所以我们从它的构成可以预见到这个委员会它的关注点,关注点第一点就是什么呢?就是残疾人的公共参与度,我看了今年咱们全国社科院的基金里面,其中也有一个题目叫残疾人的公共参与。我觉得光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的构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这个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非常看重各国在这方面给残疾人的参与度方面相当重视。
当然,这里面还有对于非政府组织的重视,这里面委员会提出来的说法是什么呢?我们叫公民社会。就是在履约过程中间公民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在监督本国履约的进程,还是在整个看世界范围内公约履约进程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委员会对专家的标准要求是独立专家,你必须是没有在政府机构任职,这样才能保证你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公平公正,所以这一点可以说12名专家、12名委员全都来自非政府组织,他自然要向非政府组织倾斜,而且在这里面倾斜度最大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残疾人组织。所以,对公民社会的重视程度非常大。我们看中国现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了,公民社会,北大、清华都有这方面的研究,人大下个月也有这方面的论坛。公民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再一个就是科技助残。这些委员中因为残疾人占3/4,他们本身就是科技助残的直接受益者,所以对这一块儿要求非常高,其实这么说吧,由于有了这个公约,有了这个公约委员会,现在世界上有了这么一个潮流,比如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著名的教授,实际上他是自动化系主任,他就有这么一个理论,他说了“不是人残疾,而是科技残疾”,所以从他的话我们看出,对科技助残的要求和期望值有多大,我们有多么大的空间。这是从委员会我们看到的构成,它的特色。当然,希望公约在履约方面一定要有政府的参与,政府应该是各个部委上上下下,齐心协力的推进公约的履行,其中提到了一点,在履约方面要求在法律、政策和实践中彻底摒弃对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对残疾人是存在的歧视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显性的歧视,还有一种是隐性的歧视。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大的《残疾人保障法》已经接轨,修订了,但是还涉及到残疾人全面参与的有60多部法律法规方面,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各位主席回去应该比照公约和我们国家的《残疾人保障法》,看看地方的政策法律法规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尤其是要针对公约的第四条看一下。这是我们履约中间必须要做的事情。
刚才提到了要创造无障碍的环境,其中有一点它要求政府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它提出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有特殊的需求,我们在中国以前总是说,碰到残疾人的事情特事特办。在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上,专家发言就这么说的,他说“希望随着这个公约的推进,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残疾人,应该先入为主,而不是像现在,动不动政策出台以后,一旦发现对残疾人不合适了,让残联去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就是现在这种打补丁的做法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观念,让政府部门首先就考虑到这个特殊群体的利益”。另外,我还想指出一点,在学习中间,我们现在还在用一个词,就是说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国际上面还有委员会不这么说,只能说残疾人是一个有特殊需求的群体,你说他弱势吗?他不承认自己弱势,他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所以,这里面,他认为,在很多方面,残疾人跟健全人一样强,或者可以说,也许在精神方面要更强。所以,弱势群体这个词在国际层面上我们已经不用了。
讲课中间谈到了一点,就是说我们中国残疾人事业是我们国家引以自豪的两大亮点。一个是扶贫,还有一个是残疾人事业。的确如此,但是要看你怎么看,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插曲。
因为委员会今年的第一次会我去参加了,刚才说了是在日内瓦,是今年2月份,一个一周的会,从星期一开到星期五,其实这个会残联给我的任务,没有什么硬性的,就说了一点。说咱们中国不当主席,如果有提议的话,可以参加竞选,但是主要是怎么样呢?要多交朋友,了解一下各国的残疾人组织有什么新的举措,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我就这么去了,12位委员都是新的,对我来说都是新面孔,但是去了以后,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从刚开始,从第一天开始,从发言就发现委员会秘书处的负责人是一个美国人,叫简康纳,我说一件什么事情,当然中国人说话是有理有据的,在这个委员会里面,像哈佛公共管理的学历没有第二个,所以什么事情都要尽量的要做到令人信服,所以我说出来的话,委员会的委员是赞许的,但是秘书处的这个人他不赞同。时不时就给你丢过来一句话,或者把你的意思曲解,哪怕是大家赞同了以后,他会反过来说,“杨佳,你被我们说服了吧?”我说这怎么理解呢?明明是我提出来一个建议,大家认同了,怎么是我被说服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非常别扭,不是语言方面的,也不是认识方面的,就是有一种去情绪在里面。接下来几天都是这样,后来怎么样呢?后来跟日内瓦的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接触,当然我们这种接触跟当时在纽约联合国的竞选不一样,那时候我们是摆在明面上的,感觉到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在你的后面做你的坚强后盾,你感到非常的自豪,非常的坚实,但是到了日内瓦就不是这样了,就是12个委员关着门讨论事情,这个时候你跟代表团的这种接触应该说是比较要有策略性的,而且要把握好度,因为你是作为独立专家。后来我就把我的认识跟代表团的人说了,他们就讲,这个委员会因为是属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中高层的80%以上是由美国人掌控的,冷战思维是非常的明显的,而且美国人现在在人权方面是要跟中国作对的,恰恰在我去的前一周,正好是联合国的人权理事会召开会议,也是各国审查报告,中国出人意料史无前例的一次,在人权方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所以这样美国人把持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非常的恼火,怎么办呢?下面有我这样送上门来的,而且是人生地不熟的,所以这种报复情绪很自然的就落到我这里了。那好,刚开始就让你没有声音,把你边缘化,就这样。所以,应该怎么样做呢?这个时候,就只好看怎么样努力争取了。好在咱们中国现在因为是竞选了委员有了话语权,不但是从观点的交流方面,有人在这里时时跟你作对,而且碰到竞选了,竞选的时候出现了这种局面,五大洲的都有代表,唯独在亚洲没有代表。最后就准备通过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我想到这一周我在日内瓦所受的这种待遇,我想我好歹可以忍,但是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的话,明年我们履约,我受的这种待遇必然会落到中国的头上。这个时候,只能去做斗争了,这12位委员里面,有一个人是非常想当,什么角色都想当,主席想当,副主席想当,到最后什么都当不上的时候,报告员也想争取,这是一个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人有一个很好的内线,就是我提到的简康纳,他是美国人,后来我被邀请到澳大利亚代表处参加活动,后来才知道,他们俩有很好的默契,在会上可以体现出来。在后来去大使馆里面,简康纳说了一句话,说他出生在澳洲,所以他一定会全力支持澳大利亚委员,澳大利亚委员又以他是亚太身份帮着他来打压中国。我在开会之前,首先要好好的学习公约,另外还要熟悉联合国其他的人权公约,这些委员会的议事日程,所以了解到在联合国的机制里面,澳大利亚并不属于亚太地区,而是属于西欧。所以,这里面我明显的指出来了。等到星期四的时候,所有的领导层里面,五大洲都有位置,唯独没有亚洲,没有中国怎么办?采取了一种策略,因此就把这个委员会的整个日程我给拖了一天,没有让它表决,为什么呢?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不对的,委员会里面还有一个亚洲的委员,是孟加拉国的,他竞选主席,把他排斥在外,竞选副主席也没有,最后他怎么样了呢?星期四他最后忍无可忍,他气愤的退场了表示抗议,我没退场,我想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星期五上午,我要求发言,我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公约是七大核心公约之一,七大人权核心公约之一,我们谈人权,首先必须要有人,残疾人最多的地区是亚洲,残疾人最多的国度是中国,在人权方面联合国,联合国人权奖,我说我们中国的残疾人事业的领袖邓朴方主席已经赢得了这个奖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个委员会的领导层里面如果没有中国,我们通过了这个决定的话,那这个决定我不会接受,因为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一个残疾的。如果还有哪个国家残疾人数有中国这么多,做的能像中国这么好的话,我没有意见。另外,再看美国,口口声声谈人权,希拉里,我们看她当选国务卿以后,第一个访问的地区是哪儿?是我们亚洲,所以亚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说建议重新选举,考虑必须要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委员进入到副主席的角逐中。就这样,抵制住了方方面面的压力,来自秘书处的这种操控,我是由委员会的委员两次提名,别的委员都是毛遂自荐要当主席,结果我这次是两次提名,当选为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的副主席,而且在这里发现非常需要你斗智斗勇,而且你如果不发言的话,你很快就会被边缘化了,而且是正中了别人的计。所以通过这一次,这一周的较量,我发现这个委员会不但有明面上的斗争,而且还有背后的美国在操控这个斗争,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没有硝烟的战场。所以,这一块儿是来之不易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这一点的话,是可以团结更多的人,所以这样一做,反而我这一次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包括我们的主席,由于有了这样对中国的重视,才会有我们助残日的贺信。可以这么说,这个委员会从来没有给哪个国家在助残日写过贺信,这是第一次。另外,还写了一封信,是在我的启发下给希拉里写了一信,是敦促美国在这方面给世界带一个好头。这次团结的人,不光包括我们的委员,包括委员会实习的剑桥大学的实习生,回去以后还给我发邮件,非常希望能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多做事情,而且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中国在这个委员会里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敌人、小人,还有我们的朋友。
另外谈到一点,跟委员会的主席结识,也是因为去委员会开会,有两种选择,要么你可以住在中国代表团的招待所里面,要么可以住在比较昂贵的我们叫皇家旅店。为了完成残联的任务,我选了昂贵的皇家酒店,没想到在这个酒店里面,后来才发现这个委员会里面主席,后来产生的主席也住在这个酒店里面,后来产生的报告员也住在这里面,等于结交了很好的朋友。
刚才提到了委员会成员,我是副主席之一,还有一个副主席是精残人士,所以这块儿我希望在履约里面一定要重视这一块儿。因为这个人在公约的第12条,尤其是精残人方面,他是非常努力的,所以明年我们履约方面,我们在很多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促进。
最后,我想再说几句。
三代会的时候,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们在联合国有一个词,用的是我们是具有谘商地位,五代会不同了,为它专门设立了一个残疾人权利委员会,而且明年就要开始履约,所以这一块儿我们看到了整个联合国的力度,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像前面我的纪录片里面说到的,是叫“杨佳的阳光世界”,我觉得应该说残疾人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是一个阳光的事业。
还有,我们可能很少听到过,我们现在讲到地球村,很少听到过哪儿有美国没加入的国际组织,中国加入了,几乎没有吧?可是,这个委员会印证了这样一点,这个委员会美国还没有加入,中国已经先入为主了。所以说昨天我聆听了朴方的讲话,朴方说到了一点,说我们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基础差、资金少、范围广、难度大,但是我们取得的成就是超出想象的。由于有了朴方主席了他创建的中残联这么一个团队,所以从立法方面,中国残疾人事业是跟美国同步的,因为我们的保障法和美国的残疾人法同时是在1990年颁布的,但是在国际法方面,跟进国际法方面,中国成为了第一批公约缔约国,美国还没有,我们已经把美国远远抛在后面了,所以这一方面我们是可以非常值得骄傲的。而且我们覆盖的面,8300万残疾人,2亿多家庭,这些人的权益和生命质量的保证,所以我的感觉是,的确朴方主席获得联合国人权奖当之无愧,我的感觉是朴方主席和中残联这个团队还应该得另外一个奖,那就是诺贝尔和平奖。今年恰巧是中国建国60周年,毛主席当年说了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我们说还有一些人没有站起来,真正让中国人站起来,特别是残疾人也站起来的是中残联,还有朴方主席。所以,这些年来,我觉得这一点的确为我们中国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朴方在去年参加北京的五代会,他有一个发言,他跟我们说,国家好了,残疾人才能好,残疾人好了,国家会显得更好。我在哈佛学习的时候,肯尼迪学院的院长,就是我的导师,他写了一本书《软实力》,现在奥巴马政府又在提把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在一起,叫巧实力,我觉得这些年来,朴方主席和中残联所做的工作正好体现了就是中国的巧实力。因为从残疾人事业这一点去宣传中国,这一点是特别能为各国所接受的,残疾人事业无国界。
另外有一点我想提出来按,进入新世纪,我们有《北京宣言》,但中国真正开始融入这个公约,不应该从2000年开始,而应该更早。为什么这么说呢?国际上面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公约的制定和通过应该归功于墨西哥总统,因为他在联大会议上提出来的,需要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这个理解是错误的。还有前不久,中国出台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其中第五部分涉及到的就是残疾人事业的部分,我看了《纽约时报》,还有澳大利亚的《澳洲人报》,他们的观点都是这样的,中国这么做是不得以而为之,是被动的方法。我觉得就残疾人事业、就第五部分来说,不是这样的,中国是采取一种非常开明的、有远见的、积极主动的方式进入的。这么说吧,我三代会开过以后,陪同中国残联代表团出访,第一站是去墨西哥,而且中国残联在墨西哥宣传残疾人事业,那是因为当时开了一个会,是残疾人国际(DPI)的大会,中国人下了大气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跟建模理事长一起去的,朴方主席也率领了一个团,在这个代表大会上,两个人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我也在人权与妇女这个专题会上做了发言,当时朴方主席做发言的时候,全场这种欢迎程度对我来说是一种震撼,我感受到了他在世界残疾人事业中间受爱戴的程度。所以,我也可以这么说,我能够进入这个委员会,能够当选,并且能成为竞选副主席,这实际上,我只是出了一个人,实际上是什么呢?是世界各国残疾人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对中残联,对朴方主席崇高的国际威望的一种肯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看见,《北京宣言》来之不易,我也参加了,世界五大组织,世界五大残疾人组织可以说是各有特点,而且很难走到一块儿的,但是唯独中残联让他们来,他们就来了。当时建模理事长说了,那个会花了50万,但是很值得,《北京宣言》由中国残联牵头,五大国际残联组织形成了一个声音,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这么一个文件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尤其现在我们看,中国在积极地加入国际事务,我说不光是残疾人事务,我们看在方方面面,世贸组织中国积极加入,还有工业七强,工业八强,或者我们现在说的二十强,中国希望能够固定下来,能够有话语权。但是从这一点我们看,中国不是以外促内,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推动残疾人事业,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外交方面的一大传统,非常好的一种开拓性的举措。当年70年代我们说是小球推动大球,我们叫乒乓外交,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推动进程,中残联起的作用也同样可以这样概括,就是小球推动大球,我们赢得了话语权。
顺便我想说一下,明年的履约,从我刚才说的小插曲,大家应该有清醒地头脑。今天我们是关着门来说话,我想先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就是明年我们在这方面,残疾人事业方面,无论做的有多么好,一定要有所准备,肯定会有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会跳出来,会制造矛盾,有意跟我们过不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很策略的来应对,来因势利导,化敌为友,更好的为我们的事业服务。因为我们这样说,公约第32条有国际合作这方面,根据中残联的要求,我从今年开始就会邀请委员会的专家来中国考察工作,也会到各地去走一走,所以非常希望各地的专门协会能够支持我的工作,而且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个大平台,知道你们工作的亮点,实际上也就是世界残疾人工作的亮点,你们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把它放到台面上来,也是整个世界残疾人运动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黄金时期,我们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应该感谢朴方主席,感谢中残联给我们营造了这么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我们要把握机遇,不负重望,我们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国际国内、中央地方,还有政府和民间的因素。
最后,再次感谢组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