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海外资讯 /借助“宝石”计划,大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指导盲生学习数学

借助“宝石”计划,大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指导盲生学习数学

作者:乔·齐默尔曼 译者:任铮浩
来自:《踏浪视障人电子资讯》
人气:1465
2015-06-16

 

     安德里亚·鲍伊奇正在体验自己短暂的失明生活。一旦走进教室,她便会立即目不见物,直到下课之后他的视力才能够得以恢复。事实上,鲍伊奇参与了一项特殊的实验,希望能够利用现代技术为视障者提供帮助。

     现就读于大学三年级的鲍伊奇主修计算机专业,两年前,在一次设计课上,她戴上了眼罩,开始了该项实验,在另一位同学的带领下,熟悉校园环境。鲍伊奇表示:“我是一位盲人,我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学先将我带到商务大楼的计算机实验室,她说道,‘现在开始用电脑吧’。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使用计算机,我甚至丝毫不知道应该从何开始。”自此以后,鲍伊奇开始不断设想,但凡失去了原有的视力,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大学的个门学科呢,尤其是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主的理科课程学习更会显得困难重重。

     最终,她将这些思考汇成了自己的“宝石”荣誉项目,作为一项长期的科研活动,学生们将利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不断对相关课题加以探索。鲍伊奇的团队提出了利用现代技术帮助视障学生领会视觉概念的课题,不久之后,他们又以此课题为基础,成立了“触觉团队”(Team Haptic),制定了利用平板电脑指导视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宝石”团队计划。

     团队成员对一台微软公司出品的Surface平板电脑进行了改装,添加了一个特殊的电容曾,该电容曾又称感觉屏幕,由团队的合作者之一,独立工作室“有形触觉”(Tangible Haptic)设计,参与者希望,自己能够利用触觉技术,为视障者提供帮助,让他们有可能通过平板电脑的屏幕,触摸到不同材质区域的形状与各种图表信息。

     想要从平板电脑的屏幕上感受到材料的不同纹理绝非易事,然而,触觉技术让这一切变为了现实,事实上,该技术与控制器的震动或构成触摸屏的核心技术在原理上如出一辙。首先,屏幕会分析用户手指的压力,从而发出电压信号,令用户感到,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一个颗粒感十足的、粗糙物体的表面。

     触觉团队成员,计算机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玛特·詹宁斯介绍到:“借助于将电压信号应用于电容曾的方法,但凡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有所挪动,便会产生微弱的偏转震动,从而,利用连续撞击的形式令人获得一种不同质地材料的触感。”

     鲍伊奇表示,如今,团队已经为该技术的实际使用过程录制了视频,不过,很快,他们就将对其进行改进,让视障学生能够感受到图形和图表表面材质的纹理。

     詹宁斯谈到,例如,但凡团队成员希望画一个指数函数的图像,他们便可借助触感技术标记图像内的像素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用双手对其加以认知。

     触觉团队成员,主修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艾米丽娅·贝特曼介绍到,时至今日,团队成立已有三个年头了,不久之前,团员们在马里兰大学的众筹平台上发起了一个项目,希望能够筹集足量资金,再次购买一台Surface平板电脑。同时,他们还计划对更多软件进行测试,从而验证该实验成果的有效性。她表示,团队的创意受到了社会各方的海量支持,不过,14位团员却认为,自己不应该将该项目引向纯技术的发展道路。“这同样能够为人们提供帮助。研究的一大特点在于,很多时候,如果你在进行研究,你仅仅只是在后台层面做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而已,后来者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机会真正将你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有意义的发明创造。”

     此外,触觉团队还计划利用触觉技术,尝试指导8至10岁的视障学生学习数学,并与利用传统方式学习的学生进行比较研究。项目指导教师,人体运动学教授马尔西奥·奥利维拉表示,她预计,就学习效果而言,通过触觉技术完成学习的学生可能拥有明显的优势。身兼公共卫生学校教学创新及技术部门副主任一职的奥利维拉谈到:“借助现有的各类技术手段和移动设备,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将日渐凸显,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技术将退居为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工具,而非决定其成败的首要关键因素。”

     高等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卡洛琳·芬克认为,视障人士是一个明显受到社会忽视的群体,现代技术的引入必将令他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她谈到:“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的不断发展,视障学生拥有了进入常规教学环境深造的机会,然而,想要实现真正融合的目标,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如果每一位视障学生都能拥有一台微型设备,帮助他们获取常规教学课程中的各种信息,那么,该设备将对他们真正融入广大的校园环境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录入:伊然 添加:2015-06-16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