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技信息 /手势动作的习得与视觉无关

手势动作的习得与视觉无关

作者:译者:斐欧
来自:《踏浪残障人电子资讯》
人气:3004
2017-01-18


     明确“手势”的定义

     手势被定义为一种非语言交流或非声音交流的形式,其中可见的肢体动作传达特定的信息,能够代替语言的功能或者与其结合使用。手势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而肢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非语言交流的形式,其中思想,意图或感觉通过诸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眼睛运动、触摸以及空间使用等身体行为来表达。手势可包含手部、面部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移动。大脑中的部落卡区和维尔尼克区负责手势的处理,而这也是言语以及手语的处理中枢。

     全球各地的人在谈话时都倾向于使用手势,而他们使用手势的方式则会根据其所讲的语言有所不同。一项由盲人和健视者作为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不同的手势并不是经由观看其他说话者做出的动作所习得,而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

     “结果表明,说话者的手势模式根据他们说的语言而有所不同。”

     “先天失明的成年人在讲话时也会使用手势,这些手势与讲同一门语言的非视障者极为相近。考虑到视障者无法通过观看其他人来学会这些手势动作,这个结果就显得非常有趣。”   佐治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首席研究员Seyda解释说。

     该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

     虽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运用手势的方法不尽相同,但这些差异的来源尚不清楚。几位研究者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使用相同语言的健视者和先天失明者所发展出的手势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人们通过观看同一们语言的其他使用者来学习手势,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先天盲人将不会发展出类似手势。但是如果人们是将手势作为这门语言的一项固有功能来学习,如此使用相同语言的健视者与盲人就会发展出相类似的手势了。

     研究者决定专门研究与空间移动有关的手势,因为这些手势能够比较容易体现出不同语言的区别。例如,英语使用者通常将运动(如跑步)的方式和运动的路径(如进入)组合到单个手势中。而土耳其语使用者则会使用单独的手势来表示方式和路径。

     研究者招募了40位先天失明者(20为母语为英语,20为母语为土耳其语)参与了试验。同时,他们还招募了40位使用这两种语言作为母语的健视者。

     被试会收到三维立体模型,其中包含一系列描绘空间运动的触觉形象。其中一些场景表现了一样物体沿着一条路径去到一个地方,如跑进一间房子里,一些场景表现了一样物体沿着一定的路线绕过某个地方,如绕过一根梁柱,而另一些场景则表现了一样物体从一个地方开始沿着一条路径前进如从摩托车边跑开。

     被试者用手感知和触摸模型组建,以此来探索整个场景。他们被告知,虽然同样的物体在场景中出现了三次,但这些物体应该被想象成一个单一物体的连续运动。随后实验操作者要求参与者描述这个场景。

     结果表明,说话者使用的手势随着所说语言的不同而变化。无论被试者是否为盲人,土耳其语使用者与英语使用者相比,同时在语言和手势上使用更多的分离句子单位。而英语使用者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混合句子单位。

     我们现在知道,盲人的所有手势并不遵循同一种方式,而是取决于他们所说的语言。

     虽然这项研究聚焦于探索英语和土耳其语之间的语言和手势差异,不过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两种语言可以作为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代表。在表达空间运动时,荷兰语,瑞典语,俄语,冰岛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使用的方式与英语类似,而法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日语则与土耳其语类似。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口述语言相伴产生的手势语言携带了这门语言的独特印记,并不需要用视觉习得,手势作为一种标记语言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资料。


录入:伊然 添加:2017-01-18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