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技信息 /令人惊叹的电子视网膜

令人惊叹的电子视网膜

作者:译者:任铮浩
来自:《踏浪残障人电子资讯》
人气:2488
2017-01-18


     多年来,如果不借助他人的帮助,如果手中没有盲杖,来自德文郡的尼基·沃森便无法沿着自家附近的乡间小路漫步。然而,今年十一月,也就是她的右眼装上了电子视网膜的六周之后,从17岁起便成为了注册盲人的尼基却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完全不借助任何帮助,独立行走了。这种感觉令她终身难忘。

     现年49岁的尼基来自德文郡的施比尔地区,她谈到:“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居然能够分辨路边的栅栏,因此便把丈夫哈尔和另一位朋友都抛在了后面,自己快乐的向前走着。”

     尼基患有一种退行性的眼科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该疾病会破坏眼球后方的光感受器细胞,最终导致患者双目失明。在此种技术问世之前,面对这一发病率高达3000分之一的疾病,各种治疗方法全都束手无策。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尼基的哥哥,现年59岁的杰弗里也同样受到该病的困扰。

     从小在普利茅斯长大的她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明显在行走过程中更容易撞到障碍物或跌倒。尼基回忆道:“求学期间,我必须坐在教室的最前排,才能够看清黑板上的内容。”

     不过,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兄妹二人的视力问题,当时的他们却不甚明了。九岁的时候,一位验光师为她配了一副助视镜。这副眼镜的一侧空空如也,另一边则是一块专用阅读的镜片,这块镜片不但奇厚无比,还配有一个符合远视需要的伸缩式望远镜。她谈到:“整个暑假,我都兴奋地带着它,新学期返校的第一天,我正利用望远镜看着墙上贴的赞美诗,一位男同学转过身来,看到了这个怪异的装备,立即大笑不止,很快,全班都为此陷入了哄堂大笑。从此以后,我在也没有戴过这副眼镜。”

     11岁时她被送进了考文垂的埃克塞尔农场学校,这是一所专门针对低视力以及患有进行性疾病的孩子开设的教育机构。尼基谈到:“在我想象中,学校就如同小说《马洛里·托尔斯》中的情形,但是,事实却绝非如此。我憎恨在那里度过的每一分钟,因为,那儿离家实在太远了。”(译者注:小说《马洛里·托尔斯》是小说家伊尼德·布莱顿的作品,全书共分六册,讲述了发生在马洛里·托尔斯女子寄宿学校中的有趣故事。)

     她的视力不断减退,17岁时,尼基成为了一名注册盲人,开始学习使用盲杖。在一次前往医院咨询的过程中,医生确诊她患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陌生人告诉我,我会在24岁前彻底失明,任何人都对此无能为力。”

     此后,她的视野逐渐减小,眼前的一切就像“通过一根管子看到的世界”。

     回到普利茅斯之后,尼基在一所天主教女子学校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设法通过了英语A级考试。21岁时,她在当地的土地注册处找到了一份工作。尼基介绍到:“我拥有一台机器,能够将产权证卡片进行放大,投影在面前的彩色屏幕上,不过,其效率则相对较低。”

     在工作中,她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哈尔,她的第一条导盲犬奥丁作为嘉宾,出席了他们的婚礼。

     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尼基得知罗伯特·麦克拉伦教授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牛津眼科医院开展一项研究。她回忆道:“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正在收听慈善组织抗盲基金会的推特回复,其中谈到,麦克拉伦教授计划招募志愿者,参与电子视网膜项目的测试。于是,我便决定去试一试。”

     去年九月,尼基在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接受了外科手术,将一块微型芯片放置到了自己的视网膜下方,该芯片含有1500个及其细微的光探测器,能够向视神经一样,传输拾取的视觉信息从而,令患者恢复部分视力。

     两天后,她回到家中,无论是白天出门还是夜晚就寝,都带着一个塑料的眼罩。四周之后,芯片正式启动,医生们的测试工作也随即展开。尼基回忆道:“每次启动芯片,我都会看到一道亮光。医生们摆出许多物品让我一一辨认,他们问我,看到的到底是一个餐盘还是一个圆形的圈。我选择了后者。得知自己正确的那一刻,我恨不得跳起来,亲医生一口。”

     回到家后,她启动新片,竟然看到了门口的地垫上印着的一个字母。“我围着自家的房子一圈圈的转,反复的将灯打开又关上。大脑开始渐渐的理解我所看到的信息,这一事实令人惊叹不已。”

     然而,在数月后的例行检查中,医生们发现,尼基的右眼有些炎症。原来,是位于结膜位置的连接线发生了位移。因此,她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修复了这一问题,然而,时至今年一月,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而且,芯片始终未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最终,她只能于二月进行了植入物的摘除手术。

     牛津大学眼科学教授,牛津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外科手术顾问麦克拉伦教授感到,尼基的情况很不寻常,“对绝大多数参与测试的患者而言,电子微芯片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尼基的情况属于个例,她的运气太差了。未来,她可以考虑更换一块芯片。”

     尼基本人则表示:“虽然一切又退回了起点,但是,这却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如果教授建议重新进行移植手术,那么,我也会认真加以考虑。这是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项目,它意味着,未来,但凡有一位17岁的姑娘得知自己不幸患上了与我相同的眼科疾病,她也不会向当年的我那样,面对着注定的命运而无所适从了。”

     麦克拉伦教授希望,该微芯片能够在三年内投入临床使用,为眼病患者带来福音。他谈到:“其实,我们也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芯片的植入手术。由于这是一项科学实验,因此,我们只需要全盲的受试者,从而确保他们术后所获得的视觉感受全都来源于芯片发出的信号刺激。时至今日,已有九位患者接受了手术,另有三位受试者尚处等待之中。”


录入:伊然 添加:2017-01-18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版权所有